屋子里点着好闻的熏香,主人该是个雅致的人,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菊花图》,另一幅是《高山名士图》,下面是一台古琴,几本书册。
没一会儿,屋子里走进来一人。
来人是个青年男子,身着玄色宽锦袍,腰围翠璧玲珑带,发束白玉冠,剑眉飞如鬓,若美玉雕成的俊脸上带着一抹雍容而闲适的浅笑。
“小醉姑娘,久等了,在下唐元。”
第10章 被困山洞
那翩翩男子走了进来,脸上的笑意雍容且闲适。小醉微微一怔,但随即便行了个礼道:“唐公子,叨扰了。”
唐元坐了下来:“小醉姑娘不需客气,团团在书院里也亏得你的照顾。”
“唐公子言重了。”不知为何,眼前这个男子的眼神中有着一股摄人心魄的东西,直视着小醉,令她的心神不由乱了起来。
“团团回来总说最喜欢小醉姐姐了,因此今日既然有这个机会,在下也正好想谢谢姑娘。”
小醉禁不起唐元的一再相邀,便留下来吃了一顿便饭,临走的时候,团团仍是抱着她,依依不舍。
小醉摸着团团的头道:“明天来书院不是又能见着姐姐了?”团团这才松开了手。
唐元派了两个家仆送小醉回去,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唐元却仍是抱着团团站在门口,一直目送着她渐渐远去。
“团团,你喜欢小醉姐姐吗?”
团团点点头:“喜欢。”
“为什么喜欢呢?”
“因为……因为小醉姐姐对团团好。”
“那……”唐元顿了一顿,“团团想要一直和小醉姐姐在一起吗?”
“团团现在不是每天都和小醉姐姐在一起么?”团团低着头,剥着小肉手指说道。
唐元浅浅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他想起半个多月前在醉仙楼上看见小醉的情形,她穿着一件粉色的衣衫,格外的秀丽动人。
那个负心的男子抛弃了她,可她却坚强地没有掉一滴眼泪,而是一个人叫了一桌的菜。
那个时候,唐元就注意了小醉,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有一颗这样坚强的心呢?
后来他又派人去打探了关于小醉的情况,知道她在茶园村住着,还带着一群孩子,办了一个书院。
正巧他一直想给团团找些伴,便借这个机会将孩子送了过去。
今日的见面唐元并未料到,但只那么一会儿工夫,和小醉接触下来,唐元便觉得这个女子的身上的确有一种格外吸引人的力量,也难怪团团这么的喜欢她了。
他叫过福伯:“明日起,团团每日的上下学,我亲自前去。”
福伯脸色刷的白了,忙道:“公子,老奴知道今日疏忽了,但保证下次一定不会了。公子是何等身份,怎能每日如此奔波呢?”
“福伯,无需多想,你年纪大了,再加之这几日天气又热,实在不宜再来回接送。我在府中呆得时间久了,也正好多出去走动走动。”
既是唐元这么说了,福伯便也只能应下了。
第二日一早,唐元便带着团团去了鹂鹭书院。
书院中的孩子已经差不多都到了,唐元带着团团进去,原本是想见见小醉的,却没想到进去后却遇着了一个秀雅温和的书生。
“这位是?”江清流向唐元问道。
团团从身后窜到了前面,笑盈盈地拉着江清流的手,脆生生地喊了一声:“江先生。”
唐元凝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来,彬彬说道:“原来是书院的江先生,在下唐元,是团团的爹爹。”
江清流见眼前这人仪表不凡,暗暗诧异这江南小镇怎么会有这等气度的人。而这人居然还是眼前这个小团子的爹爹。
唐元送了团团进去后,也不便多留,便回去了。
走过那一大片浓绿的茶园时,不远处仿佛传来了一阵悠扬的歌声,唐元转头望去。
金色的阳光之下,小醉带着小五和小七两个孩子一边唱着歌,一边正向着书院走去,点点碎金的日光之下,映衬着小醉那张恬然盈盈的笑脸,一时间,唐元站在原地,竟看得呆了。
今日上午的蒙学授习,几个孩子都学得不错。
尤其是团团,江清流着他起来背“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段。
起先,团团还有些紧张,似乎有点不记得了,但经着江清流提醒,还是能全背了下来。
江清流疼爱的摸了摸团团的头,赞许一笑。
休息的时候,团团就去缠着小醉,又要听她讲故事,又要听她唱歌的。
小醉知道他今天得了夸奖便说:“团团今天真是棒,虽然年纪最小,但小醉姐姐觉得团团可聪明呢。”
团团嘻嘻笑着:“那小醉姐姐给我讲故事好吗?”
“团团想听什么故事?”
他眨了眨眼睛,道:“那天小醉姐姐讲的那个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团团喜欢听,再讲一遍好不好?”
“猴子捞月啊,”小醉想了想,便又给团团讲起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猴子……”
这日午后,小醉打算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茶园后面的山上搞户外体验。
所谓的户外体验其实是小醉那个时代的专有名词,古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们一起学会团结协作。
自从小醉来了以后,书院的孩子们便体会了很多既新鲜又有意思的事,今日的这个活动自然也让他们期待万分。
过了午,孩子们休息了一会儿,将上午学的东西回课之后,小醉和江清流便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了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