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色无双(82)+番外

一个朝廷官员,居然莫名这么失踪了这么久,这其中虽说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是这张昭正本身一定是出了问题。

庆丰帝派吏部、大理寺以及地方官府一同协查办理此事,务必要挖地三尺将那张昭正挖出来!

退朝后,众大臣都散去了,唯有段桓一人闭目立在原地,待大家都走干净了,他前往御书房要求面圣。

庆丰帝自然疑惑,有什么话刚才在朝堂上不说,要这么秘密的私下来讲。

宣了段桓进来,他一见到庆丰帝就是跪下叩头,口中直言:“皇上,臣有罪。”

“段卿,何罪之有?”

“回皇上,臣知道张昭正的下落。”

庆丰帝疑道:“你知道?那刚才为何不讲?”

“此事事关重大,因此臣不敢当众说出,怕会害了张大人的性命啊!”

“到底是怎么回事?”

“几个月前,臣派了家中的一些奴仆护卫,到永州和定州去收一些羊皮料子,给府中上下制过冬的寒衣。

就在桐关道上,我的那些护卫看见一群贼匪正在追杀一个官员打扮的人,开始以为是抢匪劫财,于是出手相助,救了那人的性命。

可谁知一路上,这些贼匪却阴魂不散,一直都在身后紧追不舍,似乎并不是普通的劫财,而是非要取了那人性命不可。

我那属下不敢大意,也不敢丢下那人不管,于是一路护送,将他送回了京都。”

听到这里,庆丰帝心里已经大概明白了几分:“这么说,张昭正现在在京都,在你那里?”

“臣不敢欺瞒皇上,张昭正现在在京都的一处大宅。”

“那段卿可知是何人要害他性命?”

“臣,不知……”

庆丰帝点点头,“你将那个张昭正速速带进宫来,朕有话要问他。”

张昭正露脸的时机恰到好处。

段桓选择这个时候,和齐王得胜大有关系。

照说,剿匪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昨日听礼部的人说,这次齐王回朝,庆丰帝似乎安排了一个很大的迎接仪式,而且当晚便要夜宴群臣。

以段桓的政治敏感,他的心中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裕王留在京都,但是似乎不起不落,很是平稳,至于静王,一直禁足在府内。

皇上心里的那杆秤偏向谁,现在不言而喻。

如果段桓没有猜错,大宴群臣当晚,应该就会提立齐王为太子的事,先看看大家的反应,如果众人都没有意见的话,估摸着就会下诏了。

因此,段桓必须在齐王归朝之前,将张昭正的事儿揭出来。

出宫后,段桓想起许久未见景墨,不知他近日在府中都忙些什么,也顺便想去看看逸锦,便吩咐车夫转道去一趟静王府。

管家见是段桓,按照惯例,没有通报,便让他进去了。

静王府的花园倒是更加的繁茂精致起来,种的花草一多,绿意盎然,别是清雅,还有清脆的鸟鸣,若不是段桓心事重重,差点还以为是进了世外桃源。

他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静王和无双坐在大树荫下饮茶对弈,看起来真是格外的悠闲。

“殿下。”段桓语气生硬的叫了一声,尽是不满。

“舅舅,你怎么来了?”

“殿下兴致可真好,整日在这里诗书棋画,外面现在是怎样的一番状况,殿下怕是已经不知道了吧。”段桓用手拨弄着棋盘上的棋子,冷厉的眼神看着无双。

无双行了一礼,回道:“舅舅此言差矣,大隐隐于市,静王殿下人虽在府中,但诗书棋画都是韬光养晦,并非真的碌碌无为。”

“哼,好个韬光养晦。只是怕再这么养下去,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舅舅,你今日前来可是有事?”景墨转换了话题。

其实段桓这次来,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见到景墨这么不思进取,每日里只知道和妻子做些风雅之事,似乎早就忘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

忍不住便提醒了一句:“殿下,齐王就要回朝,接下来朝中定会有许多大事发生。”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京都城上空凝结着层层黑云,笼罩宫城,仿佛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一般。

张昭正被带进了宫中,庆丰帝遣走了身边所有的太监宫女,单独询问他。

张昭正这段日子住在宅子里,左思右想了许多,也知道如今横竖都是死路,倒不如跟皇帝坦诚一切,希望可以从轻发落。

这些天的折磨,张昭正的脸颊已经瘦削了下去,看起来倒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你就是张昭正?”庆丰帝不敢相信眼前所见到的这个人就是当初神采风扬的西北总督。

“启禀皇上,罪臣正是张昭正。”

“哦?你何罪之有?”

张昭正噗通跪在了地上,哭号道:“臣罪该万死,求皇上饶臣性命。”

庆丰帝这才觉得事态严重,“罪该万死?那朕倒是要听听你究竟犯了什么死罪。张昭正,这一路上你一直被人追杀,究竟是何人要取你的性命?”

“是……是齐王殿下……”

“齐王?”这个回答果然出乎庆丰帝的预料之外,他面色骤变,“他为何要杀你?”冷厉的口吻,不论是什么人在下面,都会忍不住打起寒噤。

张昭正不敢再隐瞒,将西北军空头额一事据实禀告给了皇上。

这种欺上瞒下的事情,是庆丰帝最为痛恨的。尤其这件事的幕后黑手竟然还是齐王景宣!

他的这个儿子,背着他筹集这么多的军饷,要做什么?难道竟是要造反?!

其实段桓所料没错,自上一次庆丰帝去了安国公的府邸,听了他的那一番话之后,心中早已暗暗下了立太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