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穿同人)炮灰罗曼史(21)

但后来她被那个男孩子的努力打动,认为自己这样子的生活太颓废,于是立志要做一名上进的阿飘,她看过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你的心和身体必须有一样要在路上。

她翻不动书,因此决定去旅行。

她顺着公路一直飘,直到来到一个小镇,这里十分美丽,她沿着小路走到了一个学校门口,她静静的站在校门口看着小孩子们小闹成一团,这时候她看见了一个小男孩。

她本身无法注意某个人,但是那个小男孩很特殊,因为他背着书包从吵闹的小孩子身边走过,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某些指指点点的动作和窃窃私语,唐梨很意外,她以为小孩子是不会这样的。

小男孩没有看到她,这是当然的。

第二天她又来到了这里,她继续看着小男孩垂目从自己身边走过;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她对小男孩燃起了巨大的好奇,因为这个男孩子总是神神叨叨的说话,神神叨叨的忽然跑掉,或者做出一副和别人打斗的模样。

这个……

唐梨终于明白其他孩子无法和他亲近的缘故了。

谁愿意理睬一个神经病啊!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不知道过了多久,唐梨跟着那个男孩子来到了一个空地,她以为男孩子还如同往常一般要同‘别人’说话的似乎,男孩忽然转头盯着半空中的她,大声说道:“你还要跟着我到什么时候!”

唐梨吓了一跳,她曾经见过他上课的模样、见过他回家后对那些收养他的亲戚客客气气的模样,见过他被同学们欺负的模样,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怒的模样,唐梨不知道自己哪里惹怒了这个孩子……

何况,“你看得见我?”她问。

男孩子没有回答,他忽然拿起书包朝着唐梨扔了过来,“你不要跟着我好么,你会让大家以为我是个怪物!你不要跟着我好么,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们了!”

小男孩哭得很伤心,他看见那个书包从唐梨的身体里穿过,砸到了地上。

“你……你和他们不一样?”

唐梨虽然觉得很莫名其妙,但小男孩说你不要跟着我的时候还是让她心里难过了一下,她来到这里不知道多久了,从来没有人和她说过话。

她说:“我和谁不一样?”她四处看了看,“周围没有其他人,你平时和谁在说话?”

小男孩愣住了,他说:“你看不见他们么?”他指了指唐梨的身后,唐梨转过身去,什么都没有看见。

小男孩似乎在听谁说话,片刻后他试图摸了摸唐梨的身体,但是奇怪的是他的手却穿过了唐梨的胳膊,小男孩似乎吓了一跳,唐梨笑了,她摸了摸他的头发,也是空的。

但是被人看见已经很满足了,她说:“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十分谨慎的看着她,唐梨无所谓的坐在了他的身边,两人一起看着太阳渐渐地没入地平线,这时候小男孩站起身来,他背好书包,像是要回家了。

“夏目。”小男孩忽然说道,“我叫夏目贵志。”

直到小男孩走出很远后,唐梨才反应过来,她可以与人对话,用流利的日语。

虽然那个人也有些特殊罢了。

他们说话的第二天,唐梨依旧在校门口等着夏目,她看见夏目被同班的同学欺负,被嘲笑做‘说谎鬼’,夏目很少反抗,他的眼睛里甚至已经没有了愤怒。

唐梨很难过,但是她无法帮助她,因为她没有办法触摸到实体。

夏目走了过来依旧和昨天一样从她身边路过,唐梨兴高采烈的跟在他的后头,一会儿拉拉他的头发,一会儿动动他的书包。

当然夏目浑然不觉,唐梨也知道一路上或许还有其他的东西跟着他们,这个孩子的体质就是这么的特殊。

夏目依旧来到昨天的那个草地上,唐梨和他并肩坐着,一只小猫咪慢慢走近二人,轻快的跳进了夏目的怀里。

唐梨打趣,“你怎么总是吸引奇怪的东西。”

她发誓她看见了猫咪在翻白眼。

夏目蹭了蹭猫咪,十分满足的闭上了眼睛,“你闻到香味了么?”

唐梨嗅了嗅,什么都没有,“或许是只有你闻得到的味道。”

“我小时候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朋友。”夏目忽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唐梨抱着膝安静的听小男孩讲故事,“她每天都坐在秋千上,一个人,我哭泣的时候她会安慰我,她比我大好多,我觉得她是个很好的姐姐。”

唐梨说:“这不是很好么?”

夏目笑了笑,很是悲伤,“对啊,我一直很开心,终于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了,终于有人关心我了,可是有一天……”

夏目似乎陷入了回忆,他轻轻的说:“有一天我和她在老地方聊天,路过的邻居阿姨却问我‘为什么一个人在这种地方。’”

唐梨沉默了下来,她想到了自己。

夏目轻声说:“其实后来我也很后悔,你们都是一样的,不会害人,你们也很寂寞。”

唐梨在草地上打了个滚,穿过了夏目的身体。

夏目安安静静的也不说话,良久良久,唐梨以为他又要背起书包走掉的时候他忽然说:“那天有个妖怪告诉我,你是个鬼魂。”

“妖怪?”唐梨重复了一句,觉得有些害怕,“真的有么?”

夏目忍不住笑了出来,“你这样说会让我觉得很奇怪。”

唐梨也跟着笑了,她觉得面对这样的孩子心也会变得宁静,或许这就是她来到这里的原因?

“我是个鬼魂,但我不知道自己叫什么,或许你可以叫我唐梨,但它不是这个身体的名字。”她想了想西岐的话,又或许这个人真的是自己,“也许,这也可能是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