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洪荒活到三国后(122)
但萧佚被锁在里面,他想进去只有爬树这一种选择。
“算了,道长跟我来吧。”荀彧亲自带着史子眇进入了院子,而后在萧佚三人整理文书的房间门口停下。
拉开大门的荀彧看着里面已经开始整理的萧佚,他也看见了竖起耳朵眼睛不断偷瞄自己这边的郭嘉和戏志才,荀彧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清长,史道长有事找你。”
史子眇上前一步揖礼,他取出用手帕包好的玉佩,上面少了几分阴气看起来就和普通的玉佩没什么两样。果然就听史子眇说他今日寻不到刘辩,对着寄身的玉佩百般呼唤也得不到一个回答,史子眇非常担心刘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以脱身的事情。
听闻此言萧佚起了兴趣,他不用接过玉佩就能看出来玉佩中已经没有鬼魂寄宿,刘辩就是在东郡被其他道长看见给捉去,也能凭借玉佩回到史子眇身边。而如今断的这么干净,要么是刘辩已经灰飞烟灭,要么就是心愿已了自行往生去了。
于是萧佚掐指算起了董卓现在的情况。
“嗯?”萧佚掐算的手指一顿,他呢喃,“董卓……死了?”
那就难怪刘辩遍寻不得踪迹。董卓死去,刘辩死去的执念消散,自然不会再留在人间,怕是已经自行前往地府走轮回往生之路。
萧佚复又将这个结论告诉史子眇,一旁听着的三人注意点在董卓死去这一个消息上。他们没想到正值壮年手下兵强马壮的董卓会这么轻易死去,总不能是先帝见董卓如此暴虐行径,气急之下从地府里爬了出来夺命吧?
三人被自己无厘头的想法逗笑,他们或是揉穴或是遮面将受萧佚荼毒后的思绪清空,荀彧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事情,“长安那边有忠心之人欲行昔年豫让荆轲之事,但有人临事前告发,牵扯之人尽数下狱,至今仍在狱中被囚。”
“兴许董卓是因为身体缘故暴病而亡?”戏志才提出了另一种猜测。
“暂且还不知道,不若等长安消息传来后再说。”荀彧说道。
荀攸因为丧事被陛下罢官回颍川,但荀氏族中不可能因此彻底离开朝廷中央,因而朝中还是有几个旁系子弟做官维持人脉,待日后朝廷平静下来再重新引荐荀氏中人。这也是荀彧荀攸二人远在兖州东郡还能知晓长安内发生的事情原因,不过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想必旁系中人第一时间就写信往外传,不过估计还需要几日时间信件才能到达。
萧佚看了眼正在谈论着董卓死去一事的三人,他扭过头和史子眇小声地说话,“既然刘辩心愿已了去地府轮回往生,那你也该履行当初诺言,回道观自行闭门修道,日后无论人间发生什么大事情,都不再与你有任何关联。”
遗憾于未能最后和刘辩见上一面的史子眇应道,“明日我便收拾东西离去。”
“清长。”郭嘉喊了一声背对着他们的萧佚,他招了招手示意人走过来说些话。
萧佚虽然不明白有什么事情需要这么近距离才能说,但他还是顺从地走了过来,萧佚疑惑地看着郭嘉与戏志才起身,他们二人像是要外出一趟的模样,“怎么了?你们不打算继续整理了不成?”
“嘉与文若志才欲往主公府上一去,告知主公长安之变,尽早做好准备。”
“不知清长可要与我等一同前行?”顺便逃离这堆文书。
完全听懂了郭嘉言下之意的萧佚瞄了一眼荀彧,见人没什么反应的萧佚点点头,打算和郭嘉戏志才一样用同样的方法从书卷中逃走。
第70章
萧佚与其他三人到达太守府时曹操还在议事厅内与部下商议如何对付卷土重来的黑山贼,黑山贼这一回来势汹汹,看着便是要报上回败战之仇,曹操得知后自然不会怯战。
曹操打算驻扎顿丘应付黑山贼,底下武将为此纷纷出了不少计策应对黑山贼的进攻,又如何能在防守下反攻对方。萧佚他们四人便是在这个时刻进来的。曹操看着本来应该被罚在房间里整理文书的三人,很想调侃几句的他看着这么多下属官吏收敛了嘴角的笑容,他问道,“文若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事情?”
而不是在院外监督这三人认真整理文书?
眼神中传达着这种意思的曹操得到了荀彧微不可见的摇头。
?
还没来得及理解这个意思的曹操就听见荀彧率先拱手,上前一步成为四人中站在首位的那一个,“主公,彧得到新的消息,长安有大事发生!”
“奸贼董卓已经伏诛!”
什么!
突兀地被如此喜事砸在头上的曹操晕晕乎乎的不敢相信,他重新问了一遍荀彧,“文若你说什么?谁死了?!”
“是董卓。”荀彧答。
曹操猛地拍桌而起脸上的喜色再也遮掩不住,他大声呼喊着门口待命的侍从,“来人!来人!”
“快去操府上库房取财宝出来,换了米粮后在太守府外支一小摊,凡是我大汉子民都可来此免费得一碗米粥饱腹!再让人在一旁向乡亲们宣扬此等好事!”
喜不自胜的曹操还要宰杀牛羊宴请军中将士,让大家一同分享喜悦。
底下两旁的武将与文人脸上也不由得沾上了喜色,董卓恶名在场谁没有听过,况且除了东郡原先的官吏外,其余之人皆是被曹操讨董决心吸引而来的,对于董卓无不深恶痛恨。他们举起手中的爵杯以水代酒相互敬着,庆祝大汉如今最大的奸贼已死,陛下年幼只要悉心教导,汉室一定有中兴的希望。
“但是董卓部下凉州军还在,为□□羽并没有伏诛,他们随时可能会拼死一搏。”见曹操这么高兴荀彧不得不把后面的话继续说完,哪怕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理应有人领军助朝中公卿对抗董卓残党,若主公前往事成必然在陛下面前有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