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撒钱名留青史(84)

作者: 牧野闻歌 阅读记录

这时,旁边的崔二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夸道:“李大人有所不知,前些时候少爷才促成了两本诗词集的刊印嘞,卖得可好了,那些书生为了抢书差点没打破头。”

“哦?”

李太玄这才知道原来前两回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无咎雅集》和《聚云词》,居然都是南淮笙从中牵线搭桥才刊印成书的,他一时间对这位世侄刮目相看。

“那成书之事可有何说道?”他问道。

要知道诗人才子或视金钱如粪土,但绝对难以抗拒可让自己的诗文佳作成书流传的机会。

南淮笙见李太玄问话心中激动得翻江倒海,要是能为这位诗仙出一本诗集,他还能不发达,日后文学史上还能没有他南淮笙这个挂牌编者的名号?

他按耐住澎湃的心情,淡定地说:“世伯只管随性而发,其他的交给小侄便可。”

“那就有劳世侄了。”李太玄于是不再多问,只将成书之事交给南淮笙。

敲定好为诗仙出诗集之事,南淮笙心中雀跃不已,恨不得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秦寒之,可惜两人此时相去甚远,他还不知道短时间内能不能再联系上秦寒之呢。

唉,天上掉下如此大的馅儿饼却无人分享喜悦,当真是令人忧愁。

一行人休息妥当后便从客栈离开,崔二早已联系上一艘下江南的商船,出了客栈便带着南淮笙和李太玄去往码头。

商船一路顺着运河南下,几乎每到一处码头都会靠岸补给置换商品,南淮笙便趁此随李太玄下船游玩,一路上竟已记下二十来首诗歌。

这日天气正好,商船在运河与黄河交汇之地靠岸补给,李太玄正带南淮笙在城中游玩闲逛。

大街上,他却忽然神色一凛,不动声色地斜瞥了一眼后方,只见一名方才就跟在他们身后的粗糙男子这会儿正佯装路人,在街边摊位上与摊主说价。

李太玄对身后的崔二交代一番,崔二立刻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

“世伯快看,”南淮笙举起一串剑客糖人画朝李太玄挥了挥,“是不是与世伯很像?”

李太玄笑道:“还差一壶美酒。”

南淮笙于是又让做糖画的摊主给剑客加上一壶美酒。

今日没在城中多逛,李太玄便又将南淮笙带回船上。

南淮笙正在屋里给秦寒之写信,好等日后方便了一起寄去京城,便听李太玄敲了敲他的房门。

“世伯可是有事?”他看门问道。

李太玄只说:“八月十五将近,我听闻洛阳要办赏月会,是以想改道去洛阳一游,崔管事已经重新寻好了船只,只等世侄过去。”

南淮笙当然不会有意见,他虽说是要回家,但也没有时间限制,不过是离开京城躲避风头而已,只要不在京城,去哪里几乎都不会影响到他外祖父和秦寒之。

说走就走,李太玄不给南淮笙留多少收拾行李的时间便将他悄悄带下商船,随后又上了另一艘不太起眼的船。

南淮笙只来得及装上写给秦寒之的书信,本来他还纳闷李太玄为何如此匆忙,就听崔二说早就将他的行李收拾过来了,他心想看来李大佬是早就打算去洛阳了。

只是他在船上走动时却发觉有些不对,这船上怎么只有他们几个人?

崔二十分豪横地说:“这船已经买下,公子想住哪间房就住哪间。”

南淮笙:“……”好吧,也没什么不对,是他大惊小怪了。

另一头,一行在码头窥视的男子发现情况有异后忽然惊慌起来。

“快追!别让那小子逃了!”

【作者有话说】

猜猜谁在洛阳[坏笑]

“江南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改自李白《凤吹笙曲》: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自李白《行路难(其一)》。

感谢在2024-03-25 22:20:09~2024-03-27 09: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ammie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1章 牧野闻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船只在日光下乘风逆流而上,大河之水滚滚,只见两岸风光无限好,惹人痴迷流连。

南淮笙惬意地靠在船舷上远眺,片刻后他似乎想起什么,又从船室里取来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对着两岸景色勾勾画画。

李太玄出舱透气,一上甲板就见到这般情形,他好奇地出言问道:“世侄在作甚?”

南淮笙笔下动作不停,笑道:“我要将所见之景画下来,过几日安顿下来好寄去京城。”

李太玄忽然打趣说:“寄给那位以笙箫之乐为世侄送别的佳人?”

南淮笙心知李太玄这是还以为那日隐身在林间的秦寒之是位姑娘,他既不反对也不解释,却转而说:“大河之景天下独有,我想着这两日多画几幅好几下这美景,到时候寄去京城让四方书坊刊印成册,京中未曾见过此景的人也好一睹大河之壮阔。”

李太玄却一眼看破南淮笙的小心思,他表情意味深长地笑道:“世侄莫不是想让那位佳人一睹此景,否则何须寄去京城,四方书坊便是在洛阳也有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