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一念及此,就觉得肖绛也定是这般心态,自然而然就生出了亲近之意。
不过,她不敢表示出来,只决定以后但凡这位王妃有什么为难之处,她必然生死以报。
毕竟她做了这么伤天害理的事,若成功了,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就是王妃。可王妃不但没有怨怪,还努力救下了她的性命。
她不想活了,也是王妃点醒的她。
否则她这条贱命事小,谁还记得她三个儿子曾是燕北最忠诚的士兵,为了燕北付出了生命和鲜血?还有谁会祭祀他们?她又怎么能有机会赎罪行善,为她三个儿子的来生祈福呢?
与此同时,肖绛也瞄了练霓裳几眼。
这女的这么刚,怎么就完全不嫉妒呢?
难道真是受了封建流毒的影响,觉得几女共侍一夫是正常的事情吗?即便如此,从女人的天性来说,心里也应该有点不舒服吧?可是她怎么就完全看不出来呢?好像完全无动于衷似的。
倒是练霓裳,本着自己雷厉风行的性格,很不容易被带歪话题,所以被打断了一下下后,立即又转到了正题上。
“对这样的安排,你可接受?”她问的是刘女。
刘女立即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我本有罪之人,得王上和王妃宽恕,心中只有感恩和惭愧,一切全凭王上和王妃安排,无不从命。不过……”
她略抬起了眼。
虽然两天来她已经开始进食进水,但经过之前那么久的折磨,看起来还是憔悴不堪。本来她的身材又格外的矮小瘦弱,这时候看起来就仿佛一件被揉皱了的破衣服。
但,她的神情是平静的,带着历经世事的沧桑,还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那种淡然。她的眼睛,也微微闪着光,已经染上了生机。
显然她是真的想通了,心中也再无恨意。
只是那悲伤那么长,那么久,不是一时片刻就能自我消化的。
她需要时间。
只要治疗正确,没有伤口是不能愈合的。但那道深深的伤疤,却会永远存在。
“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肖绛就真诚的道,“你虽然有罪,做的事也罪不容赦。但你于国于民有功,你的三个儿子更是如此。功过相抵,王上并非怜悯于你,他的判罚是公平的。你也不欠任何人的,可以抬头挺胸做人。只希望你真心悔过,不过因为情况特殊,必须要隐姓埋名。”
“王妃说的是。”刘女心中涌上一股暖意,面上却平静的又施了一礼道,“我的意思是……既然要在王府内隐居,我想出家为尼。”
“这个建议不错。”愣了愣,练霓裳就说,“胜京的很多大家族在宅子里都建有家庙,听闻此举在武国和越国更加盛行。但王府还真没有,干脆就说王妃因为王上遇刺的事吓着了,想要礼佛,为王上祈福,这样再安排个把人住进来就更加不着痕迹。”
毕竟建个家庙,那请个老尼姑不是很正常吗?老尼姑身边再跟个小尼姑不是更正常吗?
第142章 圆房的事儿
“还是建个道观吧。”肖绛想了想说。
见练霓裳和刘女都有点不解地望着她,随口解释道,“我从几岁开始就被关到尼姑庵里,现在看到寺庙就觉得喘不过气来。”
刘女怔了怔,立即满脸愧疚之意,“王妃莫怪,是我没有想清楚。”
“不,你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只不过把尼庵改成道观,你从尼姑换成女冠就行了。”肖绛点了点头。
大道三千,万法归宗。
刘女从来没有过信仰,现在千疮百孔的身心需要精神上的依靠和安慰,不管是佛教的慈悲,还是道教的豁达,任何经义都能够给她力量,关键在于她自己。
修行,修的终归是人心。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刘女学习之后选择了其他的信仰,那是她的自由。
再者刘女外形特殊,入了佛门要剃掉头发,恐怕会更惹眼,道家的装扮会自然许多。而且还要考虑陪伴在侧的千花呀,不到十八岁的姑娘剃了光头,以后再做别的事情恐怕不那么容易。
她可是吃够了头发长不出来的苦。
“遵命。”刘女答应了。
练霓裳当然没什么意见,几个人又琐琐碎碎的谈论了一些细节,眼看到了饭点儿,肖绛和练霓裳就先告辞了。
“话说,你还派着人盯着这里吗?”出了院门后,肖绛问练霓裳,“其实这次我过来,你都不必再跟着保护了。”
“那不行,事情要有始有终,直到刘女住进落雪院的尼……道观为止,我的任务才算完成。”练霓裳一脸正经,“现在这院子附近的明卫暗卫都撤了,因为千花已经就位。”
原来如此。
肖绛点了点头,没话说了,心里琢磨着,不知晚上能吃点什么好吃的。
这时就听练霓裳很突兀的问了一句,“王上不日就要册封你为正妃啊,你怎么仿佛不太高兴?”
是不太高兴,因为总觉得事情确实在向她预想的方向走,却隐约要脱轨……
可她跟练霓裳只是相处的不错,目前还算不上真正的朋友,顶多就是彼此欣赏。而且以练霓裳对高闯那个忠诚劲儿,有些实话她可不敢直说。
“我表现的这么明显吗?”肖绛摸了摸自己的脸,苦笑。
每次如果不是特别注意或者精神高度集中,她的表情管理就会出现问题。毕竟是现代人,而且军校的环境相对单纯,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人际交往中的闪展腾挪,挖坑跳坑,她没有经过锻炼,掌握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