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绛都春(257)

立即就由礼官上前,先诵读了一篇辞采华丽、骈四俪六的古文,然后送上一面号称万民所绣的胜字旗。这大约是燕北特有的仪式,因为民为重,所以要放在最前头。

再下来是氏族耄老上前觐见,说了好些吉祥话。再然后是朝中众臣,除了祝福旗开得胜之外,高闯也嘱咐了朝政事宜。

这些都是程序,官话,因而节奏很快。

最后就是君王的亲眷上前,叩拜道别。

肖绛没有经过这样的阵仗,好在老郭很体贴,一直在前面引导。她毕竟是正妃,自然走在最前面。

她一直提醒自己要端庄大方,可越是走进那个男人,脚步就越是沉重。似乎她走的慢一点,就会多留他几分几秒似的。她眼眶也沉沉的,要很努力才没有带出一点泪意,而是努力露出微笑。

不然不吉利的!

“祝王上东风万里,早日凯旋。”临近一丈距离的时候,肖绛被提示停下。

她向高闯行礼从来没有这么规矩标准过,这时候盈盈一拜,仪态万方。

她身后,所有人都跟随着拜下去。

但高闯眼里,自从看到她,也就只有她了。只是他必须肃穆的板着脸,微微点头。那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意义,只希望她能明白。

等我!等我归来!

从前上战场的时候,自然也想得胜,回到燕北。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子,让他觉得他终于有了放不下的牵挂。有那样确定的一个人,他心里很确定的一个人,在等着他。

“这是臣妾一份心意,望王上收下。”肖绛说着,举起了那个扎了绿色丝蝴蝶结的盒子。

在王府的时候,千牵就是内管家,贴身伺候高闯的小厮。现在高闯出征,他就是随行侍卫,马夫。

但是和往常一样,如果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隐形人。而现在他却从马后闪身而出,在高闯的示意之下,双手把盒子捧了过来。

不知道是不是肖绛敏感,还是耳朵尖,总之她听到身后传来细的骚动声。不是小魏氏和白姨娘,是更远处人群中的议论。

丈夫远行,做妻子的送些东西很正常,代表着夫妻间的情谊。但一般会在出征之前就送了,肖绛这样做,确实有一点不合规矩。之前一直是身边的阿泠捧着盒子,其他人还真没注意到。

可是肖绛有什么办法,昨天晚上那样的场面……

“父王……”旁边的高瑜见到父亲的眼里只有肖绛,不禁出声提醒。

见高闯的目光终于扫来,立即和弟弟高钰一起急步上前,跪倒在地。

“都起来。”高闯摆摆手,叫起。

而后温声对高氏姐弟说,“父王不在的时候,你们俩一定要听话,功课不能落下,武功也要日日练起来。你们是我高闯的儿女,是燕北的未来,不能让任何人比下去。”

“是,父王放心!我们一定是燕北最优秀的儿女!”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

高瑜毕竟是女孩,眼里闪闪泪光,但他倔强的忍住了,不让眼泪掉下来,还握着小拳头挥了挥。

肖绛看得出来,他们对父王真的是充满了爱和崇拜。

这样就好,虽然熊了一点,但是本质不坏,可以把他们导上正途,成为一代明君或者栋梁之材。

高闯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摆了摆手。

肖绛等一行人,就在老郭的指引下,慢慢退远些,闪开桥头的地带,好让大军跟上。

仪式完毕,真的要出征了!

高闯带转马头,慢慢走过顺水河桥。

可不知想起了什么,行了不远,后面的大军刚刚迈步要启动,他又忽然把码头转了过来。

然后,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径直向肖绛走了过来。

惊呼声,议论声,虽然很小,但却控制不住。好像有石子投入湖心,荡起淡淡的水波纹。没有多大的动静,却一层层一圈圈,无法静止。

肖绛也很意外,莫名还有一些紧张,情不自禁仰着头望他。

他那样威仪赫赫,令她如何能不心折?

高闯却下了马,大步向前,同时轻轻扯开扣的紧紧的铠甲领围,扯出一条红绳,转手系在肖绛的脖子上。

他脚步未停,动作也没停,盔甲令他笨拙,但手指却依然灵活,连肖绛头上的金钗都没有碰掉。

“你送我了,我也有信物送你。”他低声道,因为是靠近肖绛时说的,只有两人能听到,“乖乖的,等我回来就好。”

肖绛耳热心跳,完全不知做何反应。

然后在更大的惊呼声中,他感觉高闯灼RE的唇落在了他的额头上。

在万人瞩目中,燕北王宣誓了对王妃的宠爱。

第230章 表白

太大胆了!

对于现代来说不算什么,对于古代人,而且是封建帝王,这样情绪外露,公开表达对妻子的爱意,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何况随后,他伸手拿过千牵捧在手里的盒子,取下了那个绿色的丝带,把原来马头上那一根扔掉,亲手换了这一根。

高闯走后很久,这一幕还被人们反复议论和提起。

之后很多年,这一幕仍然!

而且被编进了很多画本小说里,简直千古传唱。

然而当时,在场的所有人,接下来几天是全燕北的所有人,不管是高官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王上爱煞了他们的王妃。以至于那样威严和不苟言笑的人,居然当众做出那样举动。

无数少女为之倾倒,无数男人为之崇拜。

当然,也有无数人心里被嫉妒的毒蛇反复啃噬,更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紧急评估之前的策略,制定以后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