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绛都春(420)

什么怕乱了佛门清净,分明是王府里的旨意,不许外头的人接触小魏氏罢了。

“那也没有其他人吗?”她问的是看守的人。

这话大家心知肚明,白芷就仍然好脾气地说,“都在后头种菜呢。庵里面茹素,有乡民第五天送一次菜。现在人多了,赶不上吃,就自已种了。”

春妈妈点点头,因为是有“正事”要办,特意先到庵堂后面走了走,果然看到三个汉子和三个粗使婆子在新开出的一块地上忙活。

还有个不良于行的,坐在树荫下编草鞋。

她看得出,这些人都当过兵。但,这倒让她放了心。

小魏氏犯这么大错,王上大约是看在魏家的面子上,再绕她最后一回。可这也相当于软禁,这辈子别想翻身,所以必然会交人看管。

但一个没有娘家靠山的妾,也犯不着出动大高手,只几个退伍的老兵就可以了。看这几个都有残废,做不了别的,也不过是养老,吃口安生饭。

若是此地没人看着,她倒不放心。

现在这样,正好,似乎连老天都给机会,免得人多眼杂。

她装模作样的找到庵里留守的师太,上了香,捐了香油钱,又烧了带来的经文和衣裙。因为慢慢吞吞的,做完这些也到了中午。

照例,庵里要招待她一餐素斋,而后小憩一下再走。

她心里有事,食不知味,也不理会得了茜草几个白眼。饭后在被带去休息的工夫,她趁人不备,潜入最后面的小院。

对于一个香火普通的尼姑庵来说,这里算是不错了。

院子共三进,呈回字型。

第一进是歇脚的地方,也有几间客房。第二进是供了观音菩萨的正殿,还有两个小神的偏殿。最后一进是师太们住的地方,小魏氏和丫鬟就在这一进的偏厢里住。两个丫鬟相对自由,小魏氏是不许走出院门一步的。

至于那几个婆子和汉子,自然不能住进姑子庙,是在旁边另起了几间房的。

春妈妈被安置在第一进的客房,但庵里的人起得极早,午后都要喝响,就留一个汉子和一个婆子蹲在庵外守护,正方便她悄悄顺着回字型的走廊,潜入了最后一进。

这边的正屋是方丈师太所居,其他几个尼姑住在东厢这边。西厢有淡淡的香火气,似乎有人焚香祷告,一猜就是小魏氏主仆住的。

春妈妈身子高大,但轻手轻脚得落叶无声似的,沿着西厢走了一圈。

因为天热,又是后院,门窗都没关,只挂着细密的竹窗。这让她能看清一间屋里侧躺着两个丫鬟,另一间屋里却背对着个身影正跪在供桌前,似在虔诚祷告。

就冲身后那把松垂着的丰厚秀发,不是小魏氏是谁?

“二夫人,别来无恙呀。”春妈妈挑开帘子,轻声道。

小魏氏似乎吓了一跳,身子都歪在一边。好不容易坐正了,也看清来人,就吁了口气道,“您怎么来了这里,我已经是个废人,再没有为魏家尽忠的本事了。”

面上轻轻的哀愁,心中却在狂喜。

鱼儿,上钩了吗?

第379章 一根绳上的蚂蚱

“不用说这些废话了吧。”春妈妈却连敷衍也懒得。

小魏氏心里翻腾,可面儿上无比淡定,“既然如此,就请春妈妈说明来意。”

轻轻抽了抽鼻子,“你身上有烟火气,想必是来给元妃在佛前上香的,也捐了不少香火钱,这才能小憩留饭。佛门清净地?呵,也势利得很。”

“佛光是不是你搞得怪?”春妈妈阴着脸,同时警惕地向屋外望了望。

门窗都开着,一目了然。

整个小小的庵堂,都似沉睡了似的。

小魏氏,就像这个梦里惟一活着的鬼。

“不是我。”她断然说,因为面色严肃,不像假话。

春妈妈就有些瑟缩:难不成,真是佛光显迹?那么她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就在佛前,岂不是大大的罪过吗?

小魏氏看春妈妈的脸色,就知道全部被她料中了。

都说魏家对她有大恩,还不是利用吗?当然,她也一样。

好好的,这老女人跑来找她,必定是又要出什么幺蛾子,看样子还不是小事。

那样最好,事情越大,于她越有利。

“春妈妈,大家不过都是求个活命。”她冷冷开口,“即便是在佛前,有什么话也尽管说。佛祖不会怪罪的。若是连诚心求祷都是作恶,这么多人来拜佛做什么呢?”

春妈妈的嘴唇哆嗦了下。

是啊,她为老夫人尽忠了一辈子,到头来老夫人有了金孙也不保她了。她付出了一切又剩下什么?佛祖如果公平,就不该让她落到这个地步。

“我可能活不了了。”春妈妈走到屋内,慢慢坐在简陋的凳子上,“你的脑袋只怕在脖子上也不稳当。我们只是下人,无权无势,此时应该联手,就像你说的,只求个活命罢了。”

下意识的,瞄了眼屋内摆着的一尊小观音像。

心里,到底还是七上八下的。

“为什么会如此?”小魏氏挑眉,“当初魏老夫人和肖氏对上的时候,可拼了命保你的。”

假意想了想,夸张了“哦”了声,“我明白了,必定是王上不肯轻饶。老夫人再宠你,也扛不过王上。王上就是燕北的天,燕北人的神,他的命令没人敢违背。哎呀,那你可完了。”说完,还幸灾乐祸的笑了几声。

“你笑什么?”春妈妈斜过眼睛,“你不是一样的吗?若说我还有老夫人保着,你就什么也没有。因你好歹还嫁进过王府,与王上有些关联,还是那位王妃的眼中钉,肉中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