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离后,我被金大腿缠上了!(387)

作者: 轻釉 阅读记录

几名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心下暗自高兴。

总有那么些人喜欢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几人就是。

他们甚至已经在想象着顾宜修一家被赶出将军府无处可去的窘迫了!

顾宜修当初可是人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如今没了官身,就连将军府也要易主了,往后就只能做个靠宜安郡主过活的软饭男!

这可真是太让人痛快了!

与此同时。

将军府。

顾青秋一家才吃完早膳,就有丫鬟匆匆进来报信儿。

“荣嬷嬷,老爷夫人,圣旨到了!”

圣旨。

一家人对视一眼,先是吩咐人摆好了香案,又都回去换了身衣裳,然后才一起去了前厅接旨。

传旨的是景和帝身边最受重用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常公公。

见着顾青秋一家,常公公微微点头。

“顾将军,宜安郡主,皇上有旨……”

一家人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原征西大将军顾宜修战功赫赫于国有功,今封其为世袭武安侯,赐丹书铁券……”

接完旨,一家人都有些懵。

昨日顾宜修流露出去意,景和帝也应下了,原本一家人以为顾宜修往后就真的与朝堂没有任何关系了,却没想到,景和帝同意顾宜修辞官,扭头却是封了顾宜修为武安侯。

诧异过后,一家人又连忙叩谢皇恩。

常公公笑眯眯地将圣旨放与顾宜修手上,“武安侯,恭喜了!”

在一家人送常公公出门的同时,宫里也炸开了锅。

景和帝将下面一众臣子的表现看在了眼里,好整以暇地道:“顾爱卿为国征战多年,却从不自得自傲,这次九死一生归来,主动向朕请辞,说是‘大安朝不再需要征西大将军了’,朕想着大安朝与西离未来确实不会再轻易起刀兵,便也就同意了……”

话说到这里一顿。

“不过……”

“顾爱卿对于大安朝的功劳是谁都能看得到的,若是真的任由他从今往后做个普通平民,朕心中有愧之下亦会寝食难安,所以,朕下旨封了顾爱卿为武安侯。”

金銮殿内安静了一会儿。

然后,文武百官都忍不住炸了。

敢情,景和帝所说的“将军府应该换张匾额了”,纯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是从“征西将军府”换成“武安侯府”?

是他们自己理解错了?

“武安侯!”

“皇上不可啊!”

“大安朝立国以来,也只有开国之时凭战功赐了功臣爵位,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就是非战功不得封爵,这……不合适啊!”

“……”

大部分都是反对。

当然,也有人赞同,毕竟顾宜修当年也是有不少的故交的。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景和帝高坐龙椅,居高临下地看着一众朝臣吵成一团,等到众臣意识到现在是在金銮殿内,不是在菜市场,声音渐渐变小,景和帝才再次开口。

“方才听到有爱卿说,祖上传来的规矩,非战功不得封爵?”

一众大臣皆点头。

确实有这样的规矩。

景和帝目光威严地扫过群臣,“既然如此,谁还有理由反对顾爱卿封爵?要论战功,如今朝中武将谁能比得过顾爱卿?”

众人为之语塞。

就如景和帝所说,哪怕顾宜修消失了十几年,可他立下的战功也是如今的武将无人能越得过去的。

又有人小声嘀咕。

“就算可以封爵,封个伯爵也就差不多了,侯爵……”

这嘀咕声很小,景和帝自然没听到。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猜到这些大臣们的心思。

当然了,景和帝没打算理会就是了。

事实上,在景和帝心里,就是给顾宜修封个国公也是不为过的,他消失的那十几年,可也不是什么也没做。

顾宜修在西离,可是将南戎狠狠压制住了,在西离朝中,若不是有他全力支持,女帝只怕还得受承亲王的掣肘许久。

与大安朝结成同盟、一起向南戎出手,以及即将到手的南戎大片疆土,与西离的长久和平……

这些,哪一件与顾宜修无关?

看着殿内交头接耳的群臣,景和帝一手抚着扶手上的龙头,淡淡地道:“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顾爱卿……他担得起。”

第316章 挑拨

一句“他担得起”,让群臣都看到了顾宜修在景和帝心里的分量。

有人在心里暗暗后悔。

若是早知景和帝如此看重顾宜修,连顾宜修主动请辞都要封个侯,他们又何必枉做小人?

下朝之后,消息立即传了出去。

从此,大安朝确实没有征西大将军了,却是多了一位极受景和帝信任的武安侯。

在有人替顾宜修一家感到高兴,有人因为顾宜修一家没有被踢出京中权贵之列而愤怒痛恨时,顾家大门口,写着“征西将军府”这几个字的匾额,被人小心翼翼地取了下来,换上另一个写着“武安侯府”几个字的匾额。

一家三代人站在门口仰头看着那崭新的匾额,心中都感慨不已。

顾青秋伸手在沈靖鸣头上轻轻拍了一下,戏谑道:“武安侯世子……”

圣旨不仅封了沈修为武安侯,就连立沈靖鸣为世子的旨意也一起下来了。

沈靖鸣无奈:“姐……”

就知道逗他。

顾青秋抬头看了看门楣之上的匾额,又看了看身边的亲人们,不由笑了。

她不知道为何前世她的亲人们一直到她重生都没有回来,但这一世,她与家人们不仅团聚了,顾家还眼瞅着越来越好,如此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