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演技(123)

寒琦沉默,看了郭潭一眼,后者轻轻颔首,于是他道:“那好,让他去,不过要让郭将军领军,毕竟这是带兵剿匪,不是帮派群殴。”

带着些嘲讽之意的话语并没有让甄灿火起,只是毕恭毕敬的施礼道谢,而后转身离去。

看着年青的刑部尚书离去的背影,寒琦轻轻皱眉:“沉泉,此人留不得啊!”

郭潭,字沉泉,他抿了抿唇摇头:“此时正是需要这样下得狠手的人,属下愚见太师暂时不必担心。”

寒琦沉声又道:“我只怕他不是一心在我义朝,毕竟,穆掌术还在凤都,他一下子要那么多兵,我担心……”

郭潭道:“太师放心,我领军,必不叫那凌超有一丝一毫实权在手。”

而回到临时官舍的甄灿对凌超道:“兵是要到了,但是估摸太师对我还是有所防备,实权决计是不会交给你的,到时候一切看你自己的了。”

凌超点头:“无妨,有兵可调便好。”停了一下,略带了些感激地道,“若是……公子此刻问我过往缘由,我……”

甄灿摆摆手,打断他:“你在江湖中的恩怨,我无意探知,若是不说对你好,那便不要说,我向太师请兵,为的是剿匪,你的事不过是顺便,便是你与夜鸦盟没有纠葛,我也是一样要请兵去剿的。”

凌超目中精光一闪,笑开:“是,凌某明白了。”向他一抱拳,停了下忍不住叹道:“公子行事,实在不象个弱冠仕子。”

甄灿一笑:“那象什么?”

凌超道:“象个老谋深算的人精儿。”

甄灿打了个哈哈:“先生太看得起兆诚了。”他总不能说这些都是自己参照以往的剧本演出来的吧……

郭潭与凌超带兵剿匪,一去两月,山匪被剿,夜鸦盟被平,义朝的声望一下子在百姓中提升不少。

令甄灿意外的是,回来的军队还带回了整整十四箱的金银珠宝,都是从匪类处缴获的赃物,由于已找不失主,所以全数被充公,用做义朝的国库补贴。

而被抓回来的八百多名俘虏,被关在原州府大牢内听候发落。

此时关于俘虏的处置在朝中引起了纷争。

一干文臣认为,剿匪已然立威,此时若是对俘虏施行招安,则可体现义朝的宽容,亦可更多的收买人心;而郭潭等武将则觉得将这些人刺字充军,给予应有的重罚是让天下人引以为戒的好办法。

朝堂上,玉座是空的,座下一阶安有两席,一席为瑾王红朝焕,一席为太师寒琦,两人共同定夺国事,但大家多半都将目光聚集在寒琦身上,毕竟红朝焕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王,在众人看来早早交了军权换来这个傀儡王的架子,说明此人实在不算聪明。

事实上,红朝焕自坐上瑾王席之日起,也确实从来不曾对国事发表过任何意见和建议,一切都是寒琦在主持。

故此,当下面的争论得不到平衡之时,所有的目光又都投向了寒琦。

这位岁数并不大的太师皱了皱眉头,却将问题丢给了此次剿匪的始作俑者——萧兆诚。

“萧大人以为,应当如何处置?”他问。

甄灿抬眼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红朝焕,眼睑低垂道:“下官不敢说。”

朝堂上窃窃私语声渐起,寒琦微眯着眼,缓缓道:“且说无妨。”

似是考虑了片刻,下定了决心,甄灿抬起头道:“以下官之见,不招安,不充军,全数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一言出,整个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半晌,才听得郭潭道:“八百余人,全都斩首么?”

甄灿点头:“是,全都斩首,不依此法,不足以显我朝律法之严明。”

满堂哗然,寒琦皱眉:“不准,此等酷吏之举,最是失民心!”

甄灿道:“民心所向,向的是能给他们安定生活的君主,若姑息匪类,才真正失民心之举!而且——”他看着寒琦,道,“这八百余人关在大牢,住一日便有一日的花费,若是招安或是发配充军,也一样是国家拨款子养活他们,太师请算算,这些人……不,这些蛀虫要消耗掉多少钱财?如今前线尚有战事,军费尚要精打细算,哪里来的闲钱养他们?”

这话说出来,立刻便得到了户部的大力支持,花钱省钱这种事,他们是最最关心的!

甄灿再道:“江湖人最讲的就是义气二字,如今这些俘虏,他们中多数都有亲朋好友,同门兄弟死于此役,心中必定怀恨,留在世上,对我朝难保不会存祸害之心,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还望太师以大局为重,慎重考虑!”

四下静默,良久,寒琦叹了一句:“萧兆诚,无怪乎先帝言道,你若得势必为酷吏。”

一笑,傲然昂首:“若能予世人安宁,酷吏之名便是美称,下官甘之如怡。”

同苍朝一七三一年四月廿日,良王义朝剿山匪,灭黑道帮派,生擒犯人八百余人,全数斩首,悬于唐州城外示众。

十九日夜,被临时做为瑾王府的唐州州吏舍来了一位客人。

红朝焕看着面前的男人,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萧大人有何贵干?”

甄灿对于他的脸色早已习以为常,直接问道:“你可会飞天舞?”

红朝焕一愣,完全没想到过他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已经有四年没有跳过舞了,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名雷酒舞师。

然后,他的脸孔开始扭曲,对于一个已经被毁容的舞师而言,这个问题无疑是一记耳光!

“你想要我跳舞给寒琦看么?”他尖锐的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