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娱乐:让你退圈,你成军队代言人(149)

作者: 玉壶冰 阅读记录

巨大的差距,从双方士兵的衣食待遇上就可见一斑。

从华东急赴朝鲜战场第9兵团,不少官兵还穿着单衣,他们的食品是冻成了“冰疙瘩”的土豆。

而同一战场上的美国兵,住的是生着柴油炉子的保暖帐篷,穿的是厚厚的鸭绒服,每人每天可以领到净重227克的3个Meat系列罐头和3个Biscuit系列罐头,还包括糖果和咖啡、可可粉或柠檬粉等速溶饮料……

这些,在拍摄的时候都有所体现。

而战场上的惨烈,更是让人光是看着都惊心动魄,不忍直视。

长津湖地区地势险要、气候寒冷,作战环境极为恶劣。

由于军情紧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义无反顾奔向这片高原,在自身后勤补给严重匮乏、攻坚火力不足、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的强大炮火和密集弹雨,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和钢铁意志,向敌人发起冲锋。

整部影片主要聚焦第七穿插连……

刚到片场,剧组就遭遇了接近零下三十度的超低气温考验,更曾直面沙尘暴、冰雹等恶劣天气的挑战。

还有四十万坪的拍摄场地,数量巨大的剧组工作人员,还有不得不面对的恶劣天气……等等这些,都给拍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剧组不仅要宏观安排上万名来自国内外的临时演员们,还要去应对意料之外的恶劣天气。

一次,剧组刚刚布置好的场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完全破坏毁灭,直接让置景组崩溃了!

负责置景组的副导演黄建新也崩溃了,他在八一厂工作多年,更是从事电影工作四十余年,但仍然找到陆离,感慨这部影片的拍摄难度:

“这个戏的难度太大了,已经超出了我的经验范畴。每天动辄几百上千人,有时算上工作人员有六七千人在现场工作。而且有大量的夜景,难度非常非常大,这一系列都超出我们拍电影的常规范围。”

陆离点头:“老黄,想想七十年前的志愿军战士们吧,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打赢那场战争的?他们能打赢,我们打不赢?”

黄建新听罢,顿时又来了勇气。

是啊!

光是拍摄,都已经如此困难,可以想象,当时面对武器装备优于自己数倍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面临的是何等挑战与困难?

七十年前,无数中华儿女远赴战场,为国而战,他们用牺牲和奉献换来山河无恙,现在,只是重现那一段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难道都做不到吗?

拍摄志愿军们的故事,志愿军的精神,同样鼓舞着每一个人。

越是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就越是感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伟大。

志愿军们能够在军事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打赢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他们能打赢,我们打不赢?

陆离的话,重燃了黄建新的勇气,也重燃了整个剧组的勇气。

就算条件再艰苦,他们也要完成影片的拍摄,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刻画出英勇的七连志愿军战士,以此致敬伟大的英雄先辈,致敬伟大的胜利……

第131章 圆满杀青!

《长津湖》几乎全篇都是大场面,拍摄的难度堪称地狱级。

这在龙国电影史上,绝对算得上是最难拍摄的电影之一。

而且按照陆离的要求,还要把影片拍出沉浸式的体验。

“通过逼真的特效场面和细腻的人物故事,让观众身临其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并了解这些战士们当年是如何用血肉之躯守卫了我们的家园。”

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片中,冰天雪地,坦克飞机,陆空对战,近身肉搏,枪林弹雨,炮火纷飞……

一场场战争,不仅要求大场面,而且还要逼真。

好在八一厂在摄制大战争场面上极富经验。

影片中的道具、服装、群演、中长镜头等各类硬件方面展示,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甚至陆离都有些惊讶。

不得不感慨,也只有八一厂这样底蕴雄厚的大厂才有这样的硬实力。

要知道八一厂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摄制出《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大决战三部曲这样的鸿篇巨制。

八一厂即使如今没落了,但底蕴仍旧在。

这些老将们在陆离的带领下,又焕发了第二春,八一厂这些年的接连失败,让他们也很憋屈,他们也想找回往日的荣光。

他们这一次不仅为自己,也为八一厂,也为七十年前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

八一厂鼎力支持,陆离自然也不会懈怠。

虽然各方面技能拉满,但陆离并不托大,为了真实还原战场,陆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就连不同等级冻伤在不同身体部位,分别是什么表现,这样冷僻的知识,陆离都能精准的给出答案。

片场宛如资料库,严谨细致程度令剧组的其他人敬佩。

拍摄的过程中,陆离更是除了亲自速写白描、勾勒线条,还在化妆、道具、声效、配音上亲力亲为。

为了完成这部战争史诗大片,他对每个环节、每一部门工作都全面掌握,极尽负责。

陆离俨然成为剧组的劳模兼最强输出!

“剧组的所有人,都对这个故事、这部电影负有很大的责任,负有相当认真的态度,因此,我对大家的要求是,电影每一个小节、每一个分段、每一个场、每一个结构,发现有问题就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