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重生后,首辅大人坐不住了(242)+番外

作者: 董迟迟 阅读记录

萧青阑真切感受到,拢在他掌心的手在他音落的刹那,冷如寒冰。

他轻笑,将拢着的手提了提,簪尾直直怼上他心口。

目光留恋地细细描摹面前人的眉眼,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初见那年,殿下迈入偏殿,似一束光照亮了他阴暗腐烂的人生。

可这一生,实在太苦。

“殿下,愿你我来世不复相见。”

他触动了簪头机关,死于他送赵徽鸾防身的暗器之下。

紧握着赵徽鸾的那双手一瞬间松了力道,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活阎罗萧青阑仰面倒下,重重砸在地上。

赵徽鸾指尖一颤,下意识想去拉他,却在这一刻胎动了。

刚赶到萧宅的锦衣卫指挥使陆北瞧见院子里混乱的一幕,他眼眸沉了沉,不动声色地折身离开。

惜春几人慌乱不已,赵徽鸾痛得冷汗涔涔,仍努力维持清醒,抓上连秋的胳膊。

“速去请陛下!”

连秋看明白她眸中深意,急忙跑出萧宅。

赵徽鸾由人护着坐上回长公主府的马车。

谢芷瑶指挥大理寺的差役将五具担架抬出去,锦衣卫也都回了北镇抚司。

而有一人,他与众人错肩而过,拾阶迈入萧宅。院子里,只余下东厂番子围着萧青阑的尸身悄悄红了眼。

“萧掌印的尸身让陈某来安葬吧。”

数道目光望向来人,三十出头的样子,面容刚毅。

“你是?”

有人开口询问,视线却落在他腰间的总兵牌子上。

来人道:“在下明州总兵,陈驰。是萧掌印的故人。”

片刻后,东厂番子也退了个干净,寂静中响起一声叹息。

“小子,你还记得你陈驰哥哥吗?”

“你说说你,怎么把自己作贱成这副模样了?”

“你实在……辜负乃父的期盼。”

第213章 傲骨

陈、萧两家原是世交。陈父随萧父镇守西北,是萧父最得力的部下与兄弟。

陈驰少时素爱舞枪弄棒,要承父志,保境息民。萧家小子连路都走不稳,像只跟屁虫天天黏着他,捡根树枝有样学样。

永昭三十二年秋,十六岁的陈驰首次随军赶赴边关,壮志踌躇。八岁的萧青阑悄摸钻进队伍里,被他提着后衣领揪出来。

“想去啊?那就好好练武,等哪天你能打过你陈驰哥哥我了,再到西北来。不然就别给瓦剌蛮子送人头了。”

臭小子不是很服气,别开脑袋不理人。

陈驰像往常一样用力挼他脑袋,萧青阑拍开他的手,护着脑袋后退。

大军出发,萧青阑扯着嗓门喊:“陈大哥,你等我长大!”

陈驰坐在马背上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表示知道。

然而转年,温鸿老贼为谋首辅位,孟京与萧父案震惊朝野。萧家满门获罪,株连部下,作为萧父的左膀右臂,陈父首当其冲。

在父辈们的庇护下,陈驰与一帮兄弟劫后余生,逃到东南。因着满腔怨恨,他们落草为寇,建立了屠翁寨。

屠翁,屠温。

他们与朝廷作对,与官府作对,直到遇见了南下巡边的容谙。

陈驰欣赏此人冷静多谋,有意纳入麾下作军师,不想竟被容谙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瞧出名堂,给招安了。

容谙说:“你们一点都不像迫于生计的亡命之徒,相反,你们军纪森严,行事颇得章法。容某大胆猜测,你们出自正规军。若是逃兵,苟且偷生尚且来不及,又岂敢与官府作对?那便是另有隐情。”

“至于是何等隐情——大胤边关鲜少闹过内讧兵乱,只除了永昭三十三年河曲之地的将领涉案,牵连甚广。”

“恩师在世时曾数次与容某谈及孟萧案,扼腕不已。言及当年,恩师有意救遗孤,然只与端敏皇后保下萧家小公子的性命,于西北却是鞭长莫及。但依容某拙见,端敏皇后出自章家,靖武侯在北境,想是不会袖手旁观。”

诚然,陈驰与他手底下的兄弟能成功出逃,少不了靖武侯的人暗中断后。

“朝中奏报里都说东南有个屠翁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容某一路行来至此,未曾听百姓有半句怨言,甚至听人说屠翁寨劫富济贫,从不扰民。”

“是以,容某猜陈大当家与手下弟兄出自西北萧老将军的部下。旁的人不知你们仍存活在这世间,但始作俑者是知道的。但他不能广而告之逮捕,只能年年以剿匪为名来镇压。”

“容某说的对吗?陈少将军。”

一句“陈少将军”听得陈驰沉默良久。

他问容谙:“萧家小公子还活着?”

容谙点头,但神情有些晦涩。

“他……入了内廷。”

陈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入内廷总比丢了性命好。

容谙又说:“陈少将军,你出身将门,一腔抱负不该被仇恨埋没于此。”

陈驰当然不想!可是——

“我等血性男儿,父辈的血海深仇不敢忘!”

“可你们在此盘踞多年,可伤得那人半分?”

陈驰无言以对。

容谙道:“少将军可以不负毕生所学,承父志、守大爱、护疆土,至于朝中事,容某虽微末,亦会拼尽全力以谋之。天理昭彰,必有公道!”

这些年来,陈驰始终没想明白,当时怎么那么轻易就信了容谙这么个区区礼部小官儿?

许是容谙身上有着让人信服的魔力。

许是容谙的话激起了他将门虎子的雄心。

“萧青阑啊……”

陈驰轻叹出声,拿帕子擦去萧青阑面上的尘土与嘴角的黑血。

“先前听闻你出征平定蜀南,陈大哥真的很为你高兴。不愧是萧家子。可你怎么、怎么能如此作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