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重生后,首辅大人坐不住了(66)+番外

作者: 董迟迟 阅读记录

“衙役不听上官令,玩忽职守,当如何?”

师爷悄悄看了眼自家县尊,县尊抿唇不说话,他只得硬着头皮道:“按大胤律法,当杖责五十,情形严重者,还需充军戍边。”

王贺含笑点头,终于有衙役出来接火签令了。

“王大人来真的啊?真要提审王家大爷?”

“先看着吧,都不知道能不能把人带来。”

……

“殿下,您不去县衙看看吗?”

赵徽鸾盖着毯子歪在榻上,一边啃柿子,一边翻看萧青阑给她寻来的江南这边最新话本子。

听见念夏问她,她头也不抬:“看什么?”

“当然是看王大人怎么审理王家恶霸啦!”

“有什么好看的?王敬时是他轻而易举就能提来的吗?要是这么容易,王敬时早死过百八十回了。”

耳边清静了一会,赵徽鸾翻页时抽空看了眼念夏。念夏噘着嘴,看起来挺不忿的。

“你是不是想问本宫,怎么不帮帮王贺?”

“嗯。”

“本宫现在不帮他,就是最好的帮他。”

“奴婢不懂。”

赵徽鸾吃完了一个柿子,伸手再去拿却摸了个空。

“王家在江南积威已久,王贺要动王敬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他需要造势。他要让全盐官城的百姓,乃至整个江南受过王家压迫欺辱的人,都看到他的决心。他需要民心所向。”

“其二,王贺是江南十二府的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他提审王敬时,王敬时都拒而不来,这得嚣张成什么样啊?王家越是如此,越能激民愤。这些于他都是助益。他自己也是清楚的。”

说着,她朝念夏摊开手掌:“今日最后一个。”

“不行!”念夏抱紧了怀里摆放柿子的玉盘,“萧公公特意嘱咐奴婢,柿子性凉,殿下一天最多吃一个,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你不说,本宫不说,净之又不会知道,难道他还数少了几个柿子吗?”

“殿下,您的小日子快到了呢,您要是不怕疼的话……”

念夏把玉盘递了过去。

赵徽鸾却盯着红彤彤煞是诱人的柿子,缩回了手。

诚如赵徽鸾所说,此一行,是提不到王敬时的。非但如此,去王家提人的那几个衙役甚至一个个鼻青脸肿地回来,连回话都张不开嘴。

“看吧,我就猜提不到人。巡按又怎样,还不是同以往的几任县尊一样。”

“唉,看来又是白忙活一场。”

“算咯,咱盐官城是没法讲律法的。”

在围观百姓的摇头感叹中,王贺拍了惊堂木,宣布退堂。

李知县看着坐在案前的巡按御史,眼底一片冰寒之色,他摇了摇头,朝王贺拱手告辞。

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反正也提不到王敬时。

没想到,仅隔了一日,王贺再度升堂。

第57章 流言

盐官城的百姓闻讯,再度挤满了县衙门口。

虽然他们打心底里不觉得这个巡按御史能撼动根基深厚的王家,但他们实在好奇,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潜意识里很希望能有这么一个不惧王家权势的人出现。

巡按御史王贺王大人,会是他们期待的那个人吗?

李知县没辙,只得再次坐在一旁旁听。谁让人家是上官,用的又是他的公堂呢。

受伤的衙役都打着伤药上值,生怕被说玩忽职守。眼瞅着王大人又拿出了火签令,他们都怵得慌,忍不住想后退。

再遭王家家丁一顿毒打,不死也残,还不如去流放戍边,早知道告假待家里了,失策失策。

却听王大人喊了个陌生的名字。

“白榆。”

领下火签令的是立在王大人身后的侍从,后腰上别着两柄短剑。

白榆点了两个前日没去王家的衙役,一道出了县衙。

“这能行吗?长得干干净净的,瞅着不是很能打啊。”

“有没有可能他比较抗打?”

“才三个,不够王家打的吧?王大人,要不要再多派几人过去啊?”有百姓扬高了声音冲公堂上的王贺喊话,“至少得有人把他们三个抬回来吧?”

王贺淡淡应道:“诸位放心,本官相信白榆。”

半个时辰过去了。

“劳烦各位让让。”

白榆的声音响起,围观众人忙不迭向两边散去,白榆带头走了进来,身后紧跟着进来的居然是王敬时的管家。

两个衙役落在最后边,毫发无伤,时不时交头接耳说两句,对白榆的背影投去崇敬又畏惧的目光。

离去前百姓的那些话他们都是听到了的,他们也害怕啊,生怕落得比前日那几个更惨的下场。

可谁曾想,这个白榆简直不要太厉害!

门房看到又是县衙里来人,敷衍了句“大爷不在”就要关门,白榆手持火签令直接一脚踹进了王家大门。

家丁拿着绳索冲上来要捆人,直接让白榆给掀翻了。前院打斗闹得厉害,里边又冲出来一群护院打手,老管家走在最后,警告他们这是王家,不要太过分。

两个衙役吓得瑟瑟发抖想逃,白榆却是纵身一跃,擒贼先擒王,短刀横上了老管家的脖颈。

几人昂首挺胸走出王家,俩衙役从没觉得这么扬眉吐气过。

“小人见过王大人。”

管家进了公堂,丝毫不露怯,甚至不下跪,只朝王贺拱手示意了下。他跟在王敬时身后几十年,见过的达官显贵多了去了,区区工部员外郎兼巡按御史,他还不放在眼里。

但这场面落在围观百姓眼里,只觉得心口憋了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