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娇公主一红眼,糙汉将军来抢亲(59)

作者: 社君 阅读记录

姜元恺从未觉得如此紧迫,仿佛所有的事情好像莫名其妙的,完全偏离了他原先设想的道路。

他不得不分心重新谋划,以至于完全错失了最佳阻挠越正濯求娶月昭公主的时间。

这会儿匆忙而至,却已经从元武帝口中听闻赐婚之事。

“嗯。”元武帝低头看着手中的折子,听着姜元恺的询问只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

“父皇,此事会不会太过草率了?”姜元恺斟酌着话语,俨然一副为姜月昭思虑的模样开口道:“当初皇姐一心要嫁温家,便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儿臣觉得为了皇姐着想。”

“皇姐既是再嫁,应当更加谨慎才是,以免再步了后尘……”姜元恺神色真切,瞧着那微微皱眉的样子像是舍不得自家姐姐再受委屈。

“不是嫁。”元武帝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折子,神色古怪又有些无语似的说道:“你皇姐是要娶夫。”

“……”

“什么!?”

姜元恺有些懵了,他已是想好了无数能劝动元武帝的措辞,比如有温家为例,又比如越家如今仅存越正濯一人,再举例越正濯身为六军统帅避免不了上战场,若出什么意外……

他自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劝服元武帝,哪怕将婚事缓几个月,都能给他一个再行部署的机会。

可是姜元恺万万没想到……

“越将军交付长空令!?”哪怕是姜元恺都忍不住暗暗吸了一口气,连带着心都颤了颤,脸上的神色几乎出现了瞬间的扭曲。

当初姜元恺也曾对越正濯示好,为的自然是想拉拢越正濯为他所用。

但是……

越正濯注定是他的死敌。

元武帝随手将奏折扫去了一边说道:“此事长信公已与朕言明了,愿意让越正濯许给昭昭为驸马,朕已让人拟定了旨意,无论如何这婚事对昭昭而言只有益处。”

“越家如今全然掌控在朕的手上,朕瞧着越正濯那不值钱的样,哪里像是会委屈了昭昭的?”元武帝想着就生气,又觉得好笑。

他当皇帝这么久,第一次被人盯着写圣旨,还指手画脚地改字眼!

元武帝想到当日的情形便觉得有些牙痒痒,恨不得再打越正濯几棍子。

若不是这浑小子为的是他的宝贝闺女,元武帝岂会如此轻易放过他?

元武帝冲着姜元恺摆手说道:“此事无需你过问,近来南边多事,你帮着太子盯着些,别误了正事。”

姜元恺便是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再说,他清楚的看出了元武帝的态度,挣扎了片刻又低下声来问道:“皇姐的婚期定了吗?”

“还未。”元武帝略有几分疑惑看着姜元恺道:“平日不见你话多,今日怎么对昭昭的婚事如此在意?”

“父皇恕罪,儿臣只是挂念皇姐,不愿皇姐再受委屈和欺辱,这才多问了两句。”姜元恺连忙掀袍跪下恭声说道。

第55章 四皇弟恨极了我

元武帝再未说什么,冲着姜元恺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

坤宁宫中。

姜月昭这会儿正托着下巴看赵皇后摆弄那几个匣子的珠宝首饰,瞧着赵皇后那脸上的喜色就不难看出,咱皇后娘娘对这门亲事的满意程度。

“母后早与你说了,越正濯与你相配,你偏是不听。”赵皇后拎起一对耳饰看了看又丢开了,冲着姜月昭笑道:“如今可是相信了?那越家小郎对你的心意,可真是……”

“不惜舍了所有,兵权也好身份地位也要,都要与你成婚。”赵皇后说着轻叹了口气道:“有越家护着你,母后才是真的放心。”

“……”姜月昭都听了好久,自家母后夸赞越正濯的话语了。

都听腻了。

赵皇后拿出了一串手链,看了两眼拉过姜月昭的手套上道:“可想好什么时候成婚了?”

姜月昭顺着手看去,看着戴在自己手腕上的手链想了想道:“暂缓些时日吧。”

“总该要等鲁国使臣离去,谈和若是成了也该是两国联姻在前。”姜月昭顿了顿又说道:“若是谈和不成,战事又起,越正濯势必要奔赴战场,归期不定生死不知。”

“若是此前成婚……”姜月昭看了赵皇后一眼,剩下的话没说出口。

“你倒是想得周到。”赵皇后打量了姜月昭两眼,神色似有些复杂无奈,以前的月昭公主率真单纯,只求一人心什么都不管不顾,如今却是学会了为自己权衡利弊,更学会了对自己‘自私’

口中再无什么情爱之话,赵皇后很欣慰自己女儿懂事长大了,却又莫名伤怀这份成长的代价,定是因为温家伤她太深。

如今虽说与越家婚事就差公之于众了,赵皇后却是知道在姜月昭的心里,或许也只是因为这成婚与她而言是有利的才会答应,而并非对越正濯的喜欢答应的。

赵皇后伸手拍了拍姜月昭的手背,含笑说道:“缓一缓也好,你与越家郎君好好相处些时日,日后成婚了才能和睦。”

赵皇后想了想又道:“旨意未曾告知天下,若越家待你不好,尚有转圜的余地。”

姜月昭笑着应了一声,刚要继续说话就见程海从外走了进来道:“皇后娘娘,公主殿下,四皇子来了。”

姜月昭那刚刚还扬着的笑脸,有那么一瞬间的凝滞,嘴角上扬的弧度一点点放下,侧目望去就看到姜元恺踩着轻快的步子走了进来。

“儿臣参见母后。”姜元恺恭恭敬敬对着赵皇后行礼,而后微微抬眸,满眼含着喜色望向姜月昭俯身拜道:“见过皇姐。”

“来得正好,快来替母后选选哪些首饰适合你皇姐。”赵皇后冲着姜元恺招手,面色柔和俨然一副对待自己亲儿子似的态度,只是少了严厉更多的是仁慈和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