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211)

“过来看看你在老家有没有再养个媳妇。”隋玉不正经道。

男人手上用力,“啪”的一下朝她脚背上打过去。

隋玉疼得呲牙咧嘴,她还手拧过去,“疼死我了。”

“冻死都不怕还怕疼死?”赵西平瞪她一眼,他捞起一只脚塞肚子上,手捂着另一只脚给她搓。

隋玉挣脱开,说:“算了,待会儿有人进来。”

赵西平心想也是,他给她套上足袜穿上鞋,见锅里添的水烧冒烟了,他开门出去拿盆,说:“你泡个脚坐床上捂着,大过年的,别再冻病了。”

他这么一说,赵母心里虽然犯嘀咕,到底没说什么。

进屋关上门,赵西平也不打算出去了,他让隋玉脱下裤子,让她站盆里用热水搓搓腿,腿脚热了身上才不冷。

“这下能说了?你过来做什么?”他又问一遍。

隋玉不再隐瞒,她将年前发现的事一一说给他听,“在枯水期运送粮草,我估摸着不等开春就要爆发战事,也有可能不出正月就要行军。”

赵西平捻了捻手指,他想起去年的乌孙之行,具体事由他不清楚,但模糊听过几句,应该是跟匈奴有关,如果要发动战事,很可能就是再次跟匈奴开战。

不可自抑的,他叹一声,才安稳几年啊,又要乱了。

“我很快就会回去,你不该来的,战事就战事,我们就是听令的小卒,几时发动战争那是皇帝老爷操心的事。”说回眼前,赵西平拿过擦脚布给她擦腿上的水,说:“带骆驼油了?我给你搓一搓。”

隋玉欲言又止,心里的念头太过自私,她没能说出口。

夜色暗了下来,屋里点上油盏,隋玉躺在床上捂出了热乎气,听着屋外老少的说话声,她坐起来穿衣裳。

“三嫂,鸡肉炖好了。”赵小米跑来敲门。

“好,我起来了。”隋玉应声。

赵西平出去给她拿茅鞋,看到几个侄子侄女拿着棍子在院子里追打,他不免想到即将到来的战事,这时突然福至心灵,明白了隋玉急匆匆过来的目的。

如果他家中有事突然要离开,错过军队开拔的日子,那他就不用上战场拼死拼活了。

第112章 中途折返

夜色已深,迟来的晚饭在诱人的肉香里开动,老老少少十四个人,一桌还坐不下,五个小孩各挟三块儿鸡肉,舀一勺鸡汤泡粥,端着碗蹲在灶房吃饭。

“我过来给爹娘兄嫂添麻烦了,路上走的急,没来得及买什么东西。”隋玉望向公婆,说:“我有两三年没回来了,明天我跟爹娘去赶集,让我为二老添身新衣尽尽孝心。”

赵母心里一乐,面上却嫌麻烦,说:“我跟你爹不缺衣裳,你挣了钱自己攒着,留着以后养孩子。”

“养孩子跟尽孝心不冲突,我跟西平常年不着家,爹娘的事都是兄嫂在操心,这方面我们不如他们,只能在钱财上表表心意。”

这一番话让赵家几口人心里都舒坦,赵大嫂跟赵二嫂心里积攒的不满消了大半,都是儿子儿媳,他们年年在家累死累活还受婆婆的气,老三一家一年难回一次,每次回来不是吃就是拿,谁能服气。

“那也行。”赵母终于绷不住笑,她摸摸袖子上的补丁,说:“我有两三年没添新衣裳了,家里的猴崽子太多,有好的净想着他们。”

隋玉微微一笑,说:“往后我跟西平负责给爹娘买衣鞋。”

赵母越发满意,她用勺子在盆里翻了翻,奈何鸡肉剁得太碎,光线又暗,她找不到鸡腿。

“老三,给你媳妇儿多挟几块肉,多俊俏的脸蛋,可别再瘦了。”赵母看着隋玉,说:“你瘦了不好看,长胖了有福相。”

赵大嫂翻个白眼,谁胖了会不好看?她胖了也有福相。

赵二嫂朝隋玉觑几眼,心想这人幸好不在老家,不然依她这张嘴,早晚将老婆子哄得服服帖帖的,她跟大嫂越发吃亏。

一顿饭吃完,隋玉收拾碗筷去洗碗,毕竟她没做饭。

赵西平蹲在炉子旁烧火,赵小米走过来问:“三哥,我们明天还走吗?”

“晚两天吧,我今天刚来。”隋玉出声。

赵小米“噢”一声,“那我们初八还是初九走?晚回去一天,铺子里的生意就多耽误一天。”

“你一个当伙计的比当老板的还操心。”赵大嫂打趣一句。

隋玉看向赵西平,商量道:“初八的早上走吧。”

赵小米满意离开。

灶台收拾干净,炉子上的水也烧开了,赵西平又舀半盆滚烫的水端走,兑一瓢冷水,用微烫的水擦擦脸擦擦身,洗脚的时候水温刚刚好。

躺进褥子里,外面还有说话声,但男人的手已经抚上微凉的肚皮,隋玉咬唇,不敢露出丝毫的声音。

老家的土墙不如军屯的土墙厚实,木床的年龄又偏大,一动就吱呀乱叫,赵西平悠着劲,轻不轻重不重的,一直挠不到痒处,两人都不大痛快。

“别弄了。”隋玉不耐烦了。

男人咬牙,他探身上来捂住隋玉的耳朵,狠杵两下结束了动作。

隋玉踹他一脚,她抱着褥子不吭声。

赵西平明白了,他拽件衣裳缩进褥子里,刚触上,隋玉哆嗦一下,她紧紧闭上眼,修长的脖颈在寒冷的空气中沁出细密的汗,莹白的肌肤在昏黄的烛影下变得滑腻。

一切结束,冰冷的腿脚回温,隋玉热得想掀褥子。

赵西平漱口进来,他手上端了碗水,抱起人喂她喝。

“不喝了。”隋玉扭头。

碗放木箱上,男人掀开褥子躺进去,木床又响了几声,他恼火道:“我早晚劈了它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