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431)

“巡逻的人来了。”人群中有人喊一声。

隋玉看过去,一队巡逻小兵跑过来,见到他们,两个商队的火气降了下去,巡逻兵再斥几嗓子,堵死的路清了出来。

小崽个矮,他看不清楚,抻着脖子问:“有我爹吗?”

“没有。”

“我见过我爹巡逻,可威风了。”小崽趴在驼峰上托腮,叽叽喳喳说:“我跟舅舅也进过城,我爹还带我去校场,我、我还带鼓去看我爹……”

说的多了,他的舌头开始打结,有些结结巴巴的。

隋玉敷衍地“嗯”几声,驱着骆驼继续前行。

在靠近东城门时拐上一条大道,骆驼又跑一盏茶的功夫,就到校场了。隋玉来的巧,恰逢早训结束,累得满头大汗的兵卒三五成群离开,有人直接脱了上衣,光着油亮的上半身走在太阳底下。

“呦,这不是赵千户的儿子嘛。”有人认出小崽,目光移到同骑的女人身上,小崽跟她有八分相似,一眼能辨出她的身份。

“千户娘子?来寻赵千户啊?他跟顾千户他们还在校场。”虽然纳闷小崽娘的长相跟传闻不符,但他们面上没露什么痕迹,很是热情地指路。

隋玉道谢,靠近校场,还没看见人,先看见栓在树下的骆驼,她驱着骆驼过去。

校场上的人听到动静看过去,赵西平跟顾千户和杨千户他们又说几句话,大步朝校场外跑。

“赵千户的媳妇回来了啊?”杨千户看过去,戏谑道:“难怪他这两天精神不错,一头蔫驴又回春了。”

顾千户摇摇头,说:“这话背地里说说就算了,可千万别说到他面前去了。”

“嗯,晓得,我又不想跟他打架。”杨千户抬脚走过去,说:“胡都尉过去了,我也过去看看。”

胡都尉只是路过瞟了一眼,看清隋玉的样子,他心下失望,五官长得再好,在干黄发暗的肤色下也黯然失色,没什么好看的,挺败兴的,他收回目光匆匆离开。

“千户娘子,听说你出关做生意去了?从关外可带回了什么好东西?”杨千户出声搭话。

隋玉看向赵西平,赵西平介绍说:“这是杨千户。”

“不知杨千户需要什么?”隋玉开口,“如果要的不急,我帮你留意着,这两个月从关外回来的商队多,他们带回来的东西或许有你想要的。”

“你家孩子玩的腰鼓还有没有?我想给我家孩子买一个。”

“有。”小崽抢话,他一心惦记着卖钱。

隋玉笑一下,说:“没有小腰鼓,大腰鼓倒是有几个,你家孩子多大?”

“大腰鼓有多大?”

隋玉比个比实物还要大一些的尺寸,杨千户估摸下重量,放弃了。

“下次再出关,我多带几个小的腰鼓回来。”隋玉承诺,“到时候拿两个给孩子玩。”

她不愿意跟赵西平的同僚做生意,一方面是卖不上高价,价高了,他们不乐意,价低了,她又不划算,做笔生意,两方都伤和气。再一方面,商贱,她跟他们做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赵西平的脸面。

“什么时候再出关?”顾千户走过来问。

“不出意外的话,后年开春再出关。”隋玉回答。

“天热了,我们回去了。”赵西平插话。

“行,我们也回去了。”顾千户扬了下手。

赵西平“驾”一声,两头骆驼先后跑出去。

先去肉铺买十斤肉,之后拐出城直接回客舍。

客舍外面的树荫下,大壮、阿羌、阿水和花妞还在学击鼓,库尔班教得认真,偶尔闲暇,他还抽空教安勒说汉话。

赵西平先翻身跳下骆驼,他走到另一头骆驼旁边伸手接过儿子,一落地,先照着孩子的屁股拍一巴掌。

小崽疑惑地看他一眼,捂着屁股问:“拍毛是吗?”

“下手轻了。”隋玉笑着调侃。

赵西平扬起巴掌,问:“那我再打一巴掌?”

小崽不惧,他站在原地问:“打我干嘛?”

“以后大人说话,你不能插嘴。”隋玉拧了拧他的耳朵,说:“去玩鼓吧。”

小崽“噢”一声,跑了。

隋玉提着猪肉送去灶房,出来看见甘大甘二在河边用石头磨镰刀,这是在为秋收做准备了。

这几天温度高,太阳又毒辣,菜园里的二三十株麦子成熟的很快,麦穗黄中泛青,再有五六天就能收割了。

隋玉想到昨天答应赵小崽要下地割麦子,她打算这两天把手里囤的药材卖了,免得越拖回城的商队越多,到时候若是再有大批药材进关,药价估计要降。

“主子。”小春红路过打个招呼。

隋玉喊住她,说:“你去叫两个人,把仓房里的三箱药材搬出来,搬到我这边来,下午的时候跟我进城一趟。”

“哎。”小春红轻快应下。

赵西平换身衣裳出来,见隋玉在摆弄药材箱,他拿个木盆将昨晚换下的衣裳都收拾出来,跟她交代一下行踪,他去河边洗衣裳。

“主子,箱子搬来了。”小春红带着阿牛和李武进来。

箱子放下,隋玉掏出帕子,她多抓两把苜蓿种子装帕子里,打算过两天给赵小米送去。大红枣、胡椒、黄芪、豆蔻,她也各分一些出来,红枣能煮粥,胡椒吃了发汗,黄芪能炖汤补身,豆蔻适合炖肉去腥,这些赵小米都用得上。

“差点忘了,种在千户所后院的花椒树估计结了不少花椒,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去看一眼。”隋玉想起这事,自言自语几句。

药材整理好,赵西平也洗衣裳回来了,外面的鼓声停了,老牛叔在喊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