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不做妾(86)+番外

作者: 不语忍冬 阅读记录

李景纳闷道:“年轻有何好处?”

沈澜笑道:“年轻跑得快,先折秋桂来。”

众人一愣,霎时哄笑起来。

这打油诗泛着一股促狭劲儿,却又有祝贺他蟾宫折桂之意,李景自己也忍不住发笑。

一时间,空气里都充满着快活的气息。

全是十七八的年轻人,有个俊秀的即刻促狭道:“景弟年轻跑得快,为兄老迈不堪摘,还请景弟歇歇脚,先令秋桂入兄怀。”

这下沈澜也忍不住笑起来。

李景被调侃地羞恼,“惟学兄,你年不过十九,哪里老迈!”

杨惟学连忙摆手,正色道:“到底不如景弟年轻。”

于是众人又笑作一团。

年纪最大的王志全笑着指了指杨惟学,又指了指沈澜道:“杨惟学啊杨惟学,你怕是没料到自己有朝一日竟能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杨惟学只觉这王览小兄弟颇为风趣,便道:“是极是极!只是目前我与览弟也分不出个高低来。”

说着,他目光在周围人身上不怀好意的转了一圈:“只等来日挑个好时候,再挑个促狭的对象,好在他身上一决胜负。”

“别别别!”周围人立时求饶。

沈澜便正色道:“小弟认输,惟学兄当得起江南第一促狭鬼之称。”

众人复又哄笑起来,杨惟学自己也笑得打跌。

闹过一出,沈澜与众人距离拉近,便想趁机问问苏州城内哪里的客栈安全、哪里的牙行可靠等等。

杨惟学自诩与沈澜惺惺相惜,便道:“览弟勿忧,为兄家在苏州还算有几分声望,届时指派个老仆带你便是。”

沈澜心喜,这便是撞贵人的好处了。八月秋闱,士子们回返原籍参考乡试,尤其是衣着华贵的子弟,俱是当地大族。

有了这些大族子弟照料一二,便不惧被衙役欺凌、恶少纠缠,办事也有人引路。

沈澜心喜,连忙道:“今日蒙杨兄恩德,来日若能帮得上杨兄忙,杨兄尽管吩咐。”

杨惟学见她颇为知恩,心里也畅快,便道:“览弟千里迢迢来苏州,为兄焉能不尽地主之谊?届时到了苏州,为兄带你去松鹤楼,好生祭祭五脏庙!”

沈澜拱手道:“若松鹤楼太贵,我便只能留在楼里洗碗抵债了。”

众人大笑起来,王志全指指杨惟学道:“那松鹤楼便是他家开的,览弟尽管吃!”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聊起了苏州风物,一时间满船都是欢声笑语。

此时此刻,置身于人群之中,纵情交谈,无拘无束,沈澜方有劫后余生之感。

她庆幸之余,只极目望去,见辽阔碧空之下,河面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数艘大船风帆鼓动,破浪而行。

天高河阔之景,荡尽胸中郁气!

那杨惟学见了此景,竟转头冲着沈澜眨眨眼,笑道:“览弟见了此景,可是诗兴大发?”

沈澜心知他这是又要来戏谑她,便朗笑道:“倒想起了李太白的诗。”

杨惟学沉吟道:“可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沈澜朗声一笑,接话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人相视一笑,只觉湖海豪气,关塞风景,万里山河俱在胸怀中。

作者有话说:

1.湖海豪气,关塞风景改自《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2.万里山河俱在胸怀中改自《赠裴十四》

3.苏州不是沈澜的家乡,上一次逃跑也没去过苏州。

第45章

距离沈澜出逃三日后, 汇报消息的刘仁快马疾驰, 已将信件带去山西大同。

此刻,裴慎正端坐军中大帐内汇集军报, 处理事物。

他开口道:“十二日前, 俺答联合其兄吉囊,并泰宁部、朵颜部、青海部等十余部族来犯,连营七十里, 人数逾三十万。”

“六日前, 三部分道, 吉囊前去平定、寿阳一带。俺答兵锋直指宣府、大同、偏头、雁门、宁武、其余泰宁等部直犯甘肃、辽东、凉州。”

裴慎顿了顿,道:“三日前, 蓟州镇十区险失其一,宣府左路失守, 幸得京营救援, 未让胡虏南下。”

堂中巡抚、总兵、副总兵、游击将军、参将、都指挥……林林总总二十余人均静默不言。

众人静了片刻,巡按孙岩拱手道:“中丞大人, 俺答大军压境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此事早已有定例,依例而行即可。”

依例而行?裴慎冷笑一声,只起身道:“本官巡抚山西全境,部堂大人离去前曾有交代,山西兵事尽数托于本官。”

原宣大总督段仁因二度上奏复套,且力劾婉贵妃之父林少保喝兵血导致当年复套失败一事,锒铛入狱,为证清白, 自裁于狱中。

天下震动, 庶民黔首亦为其冤之。

值此鞑靼大军压境, 段仁冤死,宣大无人协理以致人心惶惶之时,这个朝堂新派出来的巡按御史竟敢大言不惭,以过往旧例四字来搪塞他。当真是绣花枕头一草包。

兵事如火,军情紧急,裴慎再不复往日温和,只冷声道:“令副总兵常高预调延绥游、奇、义客兵三千,赶赴大同西侧。”

“快马去报蓟辽总督,请其于喜峰、白羊口处设卡,策应宣府。”

“令大同东西中北四路参将汤行思、温茂、曾向正、高和,各自驻扎阳和城、平虏城、右卫城、弘赐堡。”

“再令得胜堡、威远城、新平堡、井坪城内各援兵营分拨一半人手,增援余下各地涧堡。”

“着领班游击将军钱宁领三千游奇兵于开平、大同一带巡哨。”

“是!”众人轰然一喏,各自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