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愚梦国度(53)+番外

产妇看了眼孩子便进入了全麻状态,沉沉地睡去。

呼吸机的声音加入了监护仪,一道工作起来。

檀卿在产妇全麻后便开始半放手给研究生,眼睛一直盯着,手上替他拉着拉钳。

周沫鲜少见到这般耐心的医生,肯这样带研究生。一般自己来会比研究生更快,研究生基本只负责打下手和收尾缝针,术中参与极少。

许是周沫递器材的手顿住,檀卿又重复了一遍:“六号三角针,不要可吸收缝线,就普通5号缝线。”

周沫抬眼,操作台前巡回王老师已经将线丢给她了。

她加快动作,赶紧穿针引线,持针器夹好递向他。

可他手悬在半空,没接。

她疑惑抬眼。

口罩遮了他大半张脸,一双眼睛映着无影灯的光,格外耀眼。

下一秒他接下,动作间轻轻向她倾斜,小声道:“别走神。”

声音低沉,带着颗粒感的震动。

周沫滞了呼吸,愣了一秒,再看向手术台,他已在指导研究生针法,亲手示范了一遍。

无影灯下,他修长的手指如蝴蝶翩翩震动,小小的幅度密密地针脚,飞速将那道生命的口子缝合,针线在他手中起舞,每一针每一结都完美极了,伤口缝了一半周沫便能看出技术含量,同之前看到的外科急诊的大老粗缝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他的缝合更像艺术品。

两个助手也看呆了,不敢接手缝合工作,直呼下次下次吧。

线没了,她将穿好的针线飞快递上。

交接那一刻,她听到了一声微微的笑,似是鼻腔出的一口气。

手上一空,她的心忽然悬起。

周沫耳边响起了王老师说的关于他的一则八卦——

檀卿是爷爷奶奶养大的,他从小没妈,老爸另娶,关系好像挺僵的,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便去美国呆了十几年,这次回来是因为他爸肺癌。没办法,就算不愿意又如何,中国人就是将孝道。

哦,你问我怎么知道的?他爸前阵就住在胸外科,开刀轰动了医院,好多领导都去探病呢......

*

檀卿的第一台手术结束时,到了中午的饭点,她拿着手术单给主刀医生签名,大拇指盖在自己的名字上。

欲盖弥彰。小家子气。

明明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偏偏就不想让她知道自己的真名。

她掩耳盗铃,想把自己的妇科病一辈子烙在胡倾城的名字上。

可檀卿一眼就看到洗手护士的名字第一个字,一个撇露在了外头。

“胡”的左半边怎么也没有撇。

他手指碰碰她的大拇指,她压得更紧了,他轻笑,“干嘛不给看?”

“字丑。”她没好气。

又是一阵笑。

几个医生在后头笑得欢畅,周沫脊背挺直,愣是没把签名给露出来。

檀卿没在意,周沫在他签完名那刻火速合上病历本,抱在怀里。

她和另一个同期进手术室的小刘结伴去手术室食堂吃饭。

经历过护校生活的人最知道有伙伴的重要性。

手术室有一个专有食堂,以备给过了饭点的医护人员及时提供饭菜,S市第一医院的手术量是周围一圈城市的佼佼者,年年第一,为了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这里的伙食真的好到过分。

比大学食堂干净卫生,又品类繁多,不需刷卡,每个窗口直接排队点菜,点完就走,酸奶饮料也是饭点可取,其他时候和工作人员熟一点也可以偷摸要一瓶,简直是天堂。

周沫来的第一个礼拜,中午午休的时候都不敢置信,下午经过食堂还溜达进去瞧了一眼,确定下午两点还有人在吃饭。

今日周沫点了个小火锅,站在窗口等,和师傅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猪肉涨价的事儿,她也不去菜场,可周群清楚,每日餐桌上,一道一道菜均要汇报价格变动,再不想听,听多了也能说上几句。

手术室资深人士王老师说,和食堂的工作人员混好,想喝啥卖个乖就行。

周沫身体力行地努力融入师傅阿姨的群体。

毕竟这也是她擅长的。

檀卿和科里的张莹一道上楼,周沫眼尖扫见来人,再次背过身去。

那个张莹是上回给她看病的女医生。

不过应该不认识她。

如果没有两回在楼道里的相遇经验,也不至于看个妇科病,医生病人就能认识。

这么想想,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是她自己多管闲事,没事扮演禁烟大使,老老实实下楼不行吗?最后把自己赔了进去。

这下好了,自己的别扭把自己吓成过街老鼠。

周沫面着墙,可身后越发靠近的人气息实在不容忽视,不知为何,凭着这气息的高度,她一下便判断出是谁了。

她正在纠结要不要回头打招呼,就听檀卿低沉的声音凑近她耳畔:“这东西好吃吗?”

周沫镇定一口气回头,刚想故作大方回复他,“还......”

刚一张口,却和张莹同步,张莹声音亮,盖住了她的后续,“我觉得素菜锅很好吃,是手术室一绝。”

张莹说完看向周沫,以为她是误解檀卿的询问对象了,对她笑笑。

檀卿点点头,向周沫这处侧头,“你吃的什么锅?”

“铁锅。”烦死了。

周沫递过餐盘接过小火锅便同小刘汇合。

小刘吃的炒饭,周沫也想吃,起身去拿碗。

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不过是人生常态。

又非常巧地碰见檀卿,他在冷柜前拿酸奶,张莹端了托盘点点他的背,指了指西北的角落,“坐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