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249)

月容和月秋是被教过规矩的,主子没用饭,她们绝对不能用饭。

因此,苏轶昭都是尽量快一些。

有些菜也不会动,这样二人就不必再去大厨房端下人的饭菜,就着吃些就成了。

二人还经常为此感动不已,因为苏轶昭是真正替他们着想的。

月秋说过,其他房里的大丫头们,表面看着风光,其实在主子跟前伺候,日子也不好过。

等主子用完饭再去大厨房,大厨房为了讨好那些大丫头,自然也不敢给差食,但过了饭点,又怕主子传唤,吃饭从来都是匆匆忙忙。

倘若遇到府上摆宴席,那就得饿着肚子一直到宴席结束。

这方面,都不如小丫头们和粗使婆子自在。不过每个月的月银不少,且主子高兴起来,赏赐都比月银多。

因此大户人家的大丫头,得了主子开恩放出来嫁人的,比小门小户的人家富有多了。

烛光下的身影映照在窗纸上,形成了一枚浮动的剪影。

苏轶昭将今日的课业完成之后,便从书袋中拿出一本账簿。

铺子里已经有一个月未曾查账了,趁着今日,苏轶昭打算将账目盘一下,下一个营生已经准备地差不多了,正在做开张的准备。

一本厚厚的账簿,记录着每日的收支。

用她教的办法,孙伯每次都将账簿记录地分毫不差。

先翻开本月的毛利,一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三两又四百七十二文。

这个月,比起上个月,盈利下降了三百多两。

也是,京城年底往返与外地的船只和走商寥寥无几。

还有五日就过年了,全都回了乡。再加上百姓家中准备的吃食多了,营生自然要受影响。

还好年底大家都有结余,对于买吃的也慷慨了起来。

就算是一年到头吃不到荤腥的贫苦人家,也有舍得来买半只鸡尝尝的了。

第223章 开源节流

仔细核对过每日的收入,计算卖出去的鸡和麻辣烫、烤串,苏轶昭觉得这数字差不离了。

每日烤串的数目都会有铺子内的掌柜核算,这个无法作假。

只有麻辣烫,这个只能称斤轮两,苏轶昭不可能让人每天都数,比如豆腐切成了多少块,丸子有多少个。

这样苏轶昭觉得十分恶心,太过不信任伙计,只会让他们心生怨愤。

不过从那些干得好的伙计中提拔出了掌柜,就是去监督他们的。

因此就算有误差和浪费,苏轶昭都不会深究,自家伙计吃掉一些也无妨。

店里的伙计可都是她买的人,因此也不担心会偷拿回家。

收入没什么可质疑的,支出就尤为重要了。若是有人想中饱私囊,大多会在支出上下手。

养鸡是一大笔花费,其他的麻辣烫和烧烤食材,除去成本之后,能赚一大半。

只有养鸡,盈利基本是对半,不过苏轶昭也很是满足了。

其实南城已经出现了几家跟风的铺子,如麻辣烫和烧烤,虽然他们的调料时常换新,味道也好,但还是防不住有人贪便宜,去其他铺子买。

目前最稳妥的,还是要属炸鸡和扒鸡。

炸鸡费油,扒鸡需要秘方,鸡养起来就更不容易了。

目前铺子里的营生只要炸鸡在,就一定会带动麻辣烫和烧烤。

又因为有人喜欢吃的部位不同,苏轶昭便按照前世那些炸鸡店的模式,将鸡翅、鸡腿和鸡身都分开制作.

分开买稍微贵一些,虽然麻烦,但赚得又多了起来。

苏轶昭的目光在那些微小的支出里巡视了一遍,养鸡那边一直都是朱三管的,在支出上,这小子把控地非常严,与苏轶昭的核算并不相差多少,朱三还是值得信任的。

铺子里的采买是由掌柜的负责,之后这所有的支出和收入都由周管事先核对一番,最后才呈给他。

苏轶昭的目光在其中一行上停留了一会儿,这是采买秘制扒鸡和烧烤的辅料。

翻到后面辅料支出那一页,苏轶昭将这一页仔细看过,其中一项证实了她的猜想。

前几日,她陪着二姐去药铺抓药,留意过药铺内一些药材的价格。

到了年关,就连枸杞都涨了价。

枸杞是熬制高汤必不可少的材料,麻辣烫汤底主药制作材料之一,每天至少需要一斤多枸杞来熬煮。

上次她去药铺的时候,见到枸杞便顺便问了一嘴,目前是卖二十文一两。

枸杞是进补的药材,自然比其他的要贵些。

而这本账簿上记录的,枸杞是二十三文一两,贵了三文一两。

她的目光又落在白芷上,与她在药店看到的价格贵了二文一两。

另外两味药材出入不大,苏轶昭也没多问,只是问过四种调料的价钱。

大致算来,这两种药一个月采买就得多花费二两银子左右。

这到底是谁动的手脚?周管事?

这不可能,周管事之前可是大户人家的管事,见过大世面,区区二两银子,是看不上的。

那就是铺子里的王掌柜?此人能耐是有的,但性子有些油滑,或许还真会做出中饱私囊的事儿。

还有供货商,因为要的量多,苏轶昭就让朱三找了专门给药铺供货的走商。

为铺子中供货的叫钱老爷,一直往返与京城和北定府,以及盛南府。

北定府临近边关,那边的珍惜药材比较多。而盛南府地处南方,盛产许多药材,只是与北定府盛产的药材不同罢了!

钱老爷每次出门都是车队,带来的药材有很多。

铺子从他手里拿货,比药铺要便宜不少,应该不存在比药铺还贵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