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296)

苏文卿闻言深深看了一眼苏轶昭,却见苏轶昭此刻正敛眉沉思。

他压下心中的猜疑,这才道:“或许是吧!只是这都是咱们的猜疑,毫无根据。”

“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将咱们苏氏摘出来!皇上对科举舞弊向来痛恨,刑罚也较为严重。若是你被按上这样的罪名,咱们苏氏便也是大厦将倾了。”

苏文卿顿了顿,又道:“可咱们对信中的内容并不知晓,也不知知府大人是个什么意思。”

“或许,咱们暗中与知府大人见上一面,而后共同商议对策。反正如今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只能携手并进。”

他说完便向苏轶昭,并仔细观察她的神色。

苏轶昭却是立刻摇头,“父亲,您是君子,或许想不到小人行事会多么龌龊。”

“咱们光明磊落,外人却是不知的。为避闲言碎语,暗中与知府大人见面,只会坐实了传言。那些人说不定就在知府大人或咱们府上安插了探子,咱们还是不要贸然行动为好。”

若不能冷静自持,遇到此事必然乱了阵脚,这得露出不少破绽来。

苏文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而后道:“那你可想到什么对策了?说来听听。”

“既然有人要坐收渔翁之利,那咱们不如把水搅得更混些。”苏轶昭展颜一笑,而后眼中闪过一丝愠意。

“什么意思?”苏文卿疑惑地问道。

“儿子喜欢看朝中邸报,那邸报却是有趣的。有时是国家大事,有时又是些官员口舌之争,甚至还会有些官员家宅后院的小事。”

对于苏轶昭喜欢看邸报之事,苏文卿是知道的,因为每次苏轶昭都从他那边拿。

他点了点头,虽不知苏轶昭为何突然提起这个,但还是静等下文。

“上个月,儿子看邸报,得知四皇子的姨母性子乖张,十分讲究排场。想从法云寺请一尊金佛回去供奉,那金佛却是一名商贾还愿,为那佛像重铸金身所得。”

苏轶昭的话让苏文卿点了点头,其实他往日并不关注这些,只看朝堂大事。

第265章 还一份大礼

“此事被朝中言官上奏弹劾,道时家用象箸玉杯、日食万钱,日常极为奢豪,根本不顾百姓疾苦。时家族人搜刮民脂民膏,蚕食百姓的血肉。”

苏轶昭记得,那四皇子的姨母是辅国公的嫡次女朱淳静,嫁与刑部左侍郎时春的嫡长子时茂松,可谓是门当户对。

毕竟都是世家大族,钟鸣鼎食之家,平日里豪奢都不是秘密,可也没有谁会在朝中弹劾。

听苏轶昭这么一说,苏文卿终于想起了此事。

“哦!为父想起来了,最后只是一场误会。时家一阵卖惨,说是朱淳静用的自己嫁妆买金佛,最后此事便不了了之。”

朝堂之上,文官争斗,杀人于无形,因此口舌之争是常见的。

皇上哪里不知世家的豪奢?然而大家都是如此,难道还能都杀光了不成?

除非有确凿证据贪墨,否则不会轻易就动手。遇到弹劾的,多半是轻拿轻放。

“只是,与此事有何干系?”苏文卿纳闷地道。

“您或许一时没想起来,朱太傅的发妻,不是也喜欢礼佛吗?法源寺的法会,她是每一场都不落的。”

苏轶昭看向苏文卿,只见苏文卿面上带着惊疑。

知苏文卿是疑惑她怎么知道的,苏轶昭便道:“之前朱太傅不是有意收儿子为弟子?儿子之后便留意了一些。”

苏文卿点了点头,思忖了片刻,终于明白了苏轶昭的用意,然而他却是心中一惊。

“你是说,四皇子?”苏文卿震惊地道。

“既然他们要将三皇子拖下水,那再多参与一个,也无妨啊!反正虚虚实实,谁又摸得清呢?”

苏轶昭将苏文卿正在沉思,又道:“正好朱太傅一族与辅国公府祖上是同一支,就算不知因何原因,成了分支,彼此不相往来,但终究是同出一脉嘛!这不是更有说服力?”

“可,皇上未必会信。”苏文卿深深看了苏轶昭一眼,他心中此刻是十分震撼的。

此时苏轶昭悠闲地坐在圈椅上,如此单薄瘦弱,可却让他想到了一人。

一如那人般,不过几句话,便能定人生死。

一个计谋,就能让那些人自乱阵脚。那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淡定从容,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苏轶昭笑了,“皇上当然不会信,更不会信朱太傅一脉要投入三皇子麾下的传言。但他必定会心生怀疑,朱太傅一族有了其他的心思。”

“只要不是三皇子,管他想投靠谁,将水彻底搅浑了,谁也占不了便宜。”

苏轶昭眼神坚定,就算临时托四皇子下水,她也没觉得有什么。

朝堂之争向来如此,说不定此时背后还是四皇子一党谋划的呢!

她就是个小虾米,目前还是明哲保身才最好。

“这样一来,咱们就得罪四皇子了。”苏文卿皱眉道。

苏轶昭摩挲着茶碗的碗沿,“父亲!儿子觉得不管是谁在朝中立足,都会有身不由己之时,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你不去惹事,可偏偏人家要来惹你,一如此次。”

“您心地善良,于心不忍。可他们要算计咱们,有无想过咱们的无辜?若是想保苏氏长久不衰,那就不能优柔寡断。”

看着苏轶昭脸上隐隐露出的煞气,苏文卿有些出神。

他想起了父亲对小七的评语,不但足智多谋,且杀伐果断。

“儿子之前也说过,传言多了,那便真的只是传言了。皇上英明决断,怎会被传言所惑?届时这都成了无稽之谈,便只会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