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一个大厅内,苏轶昭不免会听到一些。
羡慕嫉妒有之,崇拜佩服的也有,但更多的却是看好戏。
为何看好戏,那便是因为孟令溪了。
这次考生有五千多人,休息的厅堂不可能只有一处,而孟令溪就在别处休息。
人头攒动,苏轶昭直到现在也没见着孟令溪的身影,但不妨碍他的名字总是传到她的耳中。
“听闻两年前,朱太傅有意收孟令溪为弟子,谁料首辅大人突然说早有意收他为徒,令朱太傅扼腕那!”一名考生羡慕地说道。
“是啊!首辅大人门生遍布,还兼任中极殿大学士,更是状元郎出身。得他教导,当真是三生有幸啊!”
旁边一名考生羡慕地直咂嘴,而后目光扫了一眼苏轶昭,那眼中的神情是个人都看得出。
无非就是你苏轶昭再有才干又如何?太傅和首辅抢人,抢的却不是你。
如今人家老师乃是当朝首辅,而你的老师却只是个书院的老师。
从两年前起,你们二人的差距就拉开喽!
众人闻言都纷纷看向苏轶昭,眼中有幸灾乐祸,还有惋惜,不过更多的还是羡慕。
苏轶昭依旧面色如常,对这些话充耳不闻。
不过这孟氏的做法却是让她很讶异,没想到首辅对孟令溪这么看重,竟然亲自开口捞人,甚至不惜为此得罪了皇上和太傅。
她听祖父说,为了孟令溪,首辅可是放了一点权的。
当初布下这个局,苏轶昭就知道这对孟氏来说,是陷入两难。
朱越为了圆上这个谎,就不得不给孟令溪去信,且还派了自家的小辈亲自去韩郸府接人,毕竟做戏要做全套嘛!
只是朱家人还未启程,这首辅大人就亲自去和皇上要人了。
对外宣称是首辅大人早已打算收孟令溪为亲传弟子,只是还未来得及公布,原本是想等考上秀才才办拜师礼的。
不过这件事驳了朱太傅的面子,也就是驳了皇上的面子。
而朱太傅就是利用这件事,达到了他的目的。
第299章 铁矿
皇上为了补偿朱太傅,便将京卫指挥使的指挥佥事一职给了朱家长房的嫡二子朱锦承。
苏轶昭之前也听过朱锦承的名字,朱家都是文人,可此子却在十三岁时,突然弃文从武,整日里舞刀弄枪,算是朱家的一个异类。
想来是那朱越在皇上面前诉过苦,因此皇上便答应了这个差事。
京卫指挥使掌拱卫京师,守卫宫禁,守护的更是皇上的安危。
苏轶昭和苏老太爷分析过,朱太傅此番的目的,或许就是将朱氏的人安插进宫闱。
至于目的,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么做,总有他的用意。
当初她考完县试回京之后,苏老太爷曾问过她,若她是孟令溪,那她该如何选择。
那时她的答案是,答应朱太傅。
毕竟朱太傅并不知晓孟令溪已经被首辅看上,倘若孟令溪当真成了朱太傅的弟子,那日后拉拢朱氏更为容易一些。
至于首辅,反正孟氏早就和首辅绑在了一起,难道首辅还怕到嘴的鸭子飞了不成?
可等朱锦承得了指挥佥事这个差事后,苏轶昭这才恍然大悟。
或许,朱越早就知道了孟氏与首辅之间的关系。
那孟令溪再拜入朱太傅门下,这就有些不合适了。
至于首辅亲自捞人,只怕也有自己的考量。
说到底,自己对朝中动向还是知之甚少,思维有些局限了。
而她猜测,朱越之后还会有动作。毕竟只是个差事,虽然这个差事很多人都要抢破头,但也用不着兜着么大个圈子。
谁料两年多过去了,朱越竟然没有了后续。
苏轶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的,对于一旁的议论声是完全忽略了,可一旁的万盛却是义愤填膺。
只是人家也没指名道姓,嘴上对苏轶昭只字未提,可字字句句都与苏轶昭有关,实在让人不爽,但也不好上前反驳。
“这些人,惯会捧高踩低。”万盛冷哼道。
苏轶珏笑了笑,“世人皆是如此,有何好在意的?”
名师?凭苏轶昭的聪慧,何需名师教导?至于人脉,与首辅绑在一起,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大雨下了一夜,不过好在到苏轶昭起来准备入号舍之前,雨就停了。
屋舍外到处都是暴风刮落的枝丫,树叶也被狂风吹落在地,显得院中萧瑟不已。
一阵风吹来,便察觉到了凉意,苏轶昭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入秋之后的雨,是越下越冷。
还好她之前在外袍里面多加了两件单衣,储物空间里还有几件,晚上盖着薄被冷,还能将单衣盖上。
有不少考生缩着脖子,这些都是没有准备齐全的。
众人也是没料到,前两年这个时候,天气还很热,没想到今年居然这么冷。
有人后悔没多穿几件,不由得担心接下来会不会更冷。
拿着号牌,苏轶昭来到一间新的号舍。
对她来说,只要不抽到臭号,其他的都无所谓。
臭号熏得人简直要晕过去,哪里还心思答卷?苏轶昭对抽到臭号的考生是无比的同情。
布帘子已经被雨水打湿,号舍内的木板也没能幸免。
苏轶昭无奈,先用布将木板擦了擦,而后把自己的衣物拿出一件来垫在木板上。
将薄被放在干燥之处,号舍内较为阴湿,使得薄被比之前的霉味更重了些。
将小泥炉用上,用来驱散号舍内的湿气和寒气。
反正她之前在储物空间内放了不少生活用品,炭也是有的,不怕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