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对他说过,如今的苏氏,就只能靠后辈了。必须得有才干,还得胆大心思,谋略了得。
这指的不就是苏轶昭吗?祖父说起苏轶昭庶出的身份,虽然惋惜,但还是下了一番决心的。
这一次,若是还能扭转乾坤,相信祖父将对苏轶昭更为倚重。
苏轶昭再次点头,而后胸有成竹地道:“就这两日了,五哥不必着急。最近真是辛苦你了,等此事过后,愚弟有重谢!”
苏轶珏闻言再次无言以对,他忍了又忍,最后还是问道:“你遇事为何总是胸有成竹的模样?你到底有何底气?又有何依仗呢?”
苏轶昭没说话,而后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子。
“这就是底气,这就是依仗!”
苏轶珏顿时觉得自己被万箭穿心,心痛到无以复加。
他皮笑肉不笑地,咬牙切齿地道:“是!你有脑子,你聪明。”
“五哥不妨多吃点动物脑干,肯定补脑。”
苏轶珏不愿再和苏轶昭多言,即刻甩袖离开。
苏轶昭等他走后,便从书案的暗格中拿出一封书信。
将书信打开,上面只写了一句话,且字迹十分陌生。
“四皇子和京安世子不日将抵达临岱府。”
只有这一句,还是四日前送来的。
苏轶昭一看完书信,即刻就明白了这句话,也明白了写信人的用意。
因此这两日,她没管外界传得多离谱,还继续找人放消息,将此事放肆传扬。
不过她没管外面对她评价时好时坏,对于她来说,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好。
后来她打听到四皇子是来为朱晋安迎亲的,而苏轶昭猜测他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赶来北元府。
至于原因,很简单。
一来,身为皇子,科举出了这样的传言,他于情于理都要来过问。
二来,这个时间点过来,说不是为了铁矿她可不信。
想来北元府,不就有现成的借口吗?
至于这书信是谁写的,苏轶昭在心中将人选过了一遍,觉得五皇子最是可疑。
“少爷!不好了,知府大人说要升堂审理此案,派人传唤你过去呢!”
侍方慌忙跑进书房,脸色铁青地对苏轶昭道。
“终于来了!”苏轶昭呢喃了一句,此事拖了好几日,说明到对方收网的时候了。
让桔梗进来给她换了身行头,打扮地容光焕发,依旧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
输人不输阵!此刻风度最重要。
二老太爷已经派人来寻苏轶昭,听下人的意思,这是要和苏轶昭一同去衙门。
见着苏轶昭兄弟俩联袂走来,二老太爷他们气得冷哼一声。
好好的第二名,还要闹幺蛾子。
被衙门传唤,那得是多丢脸的事?苏氏从来没有这般丢脸过,全都是因为这个庶子。
第324章 官官相护
苏轶珏有些不悦,但也知道二老太爷他们都在气头上,现在说再多也无济于事,根本听不进去。
苏轶昭不想做无谓的辩解,向众人行了个礼,而后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
二老太爷见状拂袖离去,连步伐都比平时矫健了不少,苏轶昭他们立刻紧随其后。
刚出府,苏轶昭就看见了候在门房处的衙役。因为苏轶昭出身苏氏,即便是衙役也不敢怠慢,言语中还带着恭敬。
“苏公子,大人命卑职在此恭候。请苏公子前去府衙,有事相询。”
这位苏公子目前还是举人身份,他们可不敢慢待。
苏轶昭自然不可能将气撒在别人身上,于是笑着道:“有劳二位差爷跑一趟,我这就跟你们前去。”
见苏轶昭态度和善,二人这才松了口气。
等苏府的马车出了村子,苏轶昭才发现村口站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
虽然苏轶昭是文人,可此事都传遍了,他们也有耳闻。
将帘子放下,苏轶昭无奈地笑了笑。
苏轶珏看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怜惜,只是因为太过出众,就遭人如此记恨,也不知是祸是福啊!
而苏轶昭此刻却是想到了北元府的新知府,上一任知府廖海图如愿升迁了,已经调至京城为官,任太常寺少卿。
虽然还是个正四品官职,属于平调,但京官可不是地方官能比拟的。
心中这位新知府,名为严守,原是下等府浏阳府的知府,此次是官升一级。
严守并无世家背景,目前来看也无派系。
得知今日升堂审理此案,衙门外人满为患,围地水泄不通。事关乡试,文人们都十分重视,就连百姓都来凑了热闹。
苏轶昭他们到的时候,严守已经端坐在堂前。见着苏轶昭进来,面色十分和善,并未有什么异常。
甚至还与二老太爷相互见礼,对苏轶昭也是和颜悦色。
如今真相不明,苏轶昭还是举人身份,严守便直接给了座,让坐于下首,等待考官们前来。
其实此次审理,不过是审讯苏轶昭一人罢了!
另一方是几位考官,本就是朝廷官员,凭严守的身份,不定罪之前,根本不能耐他们何。
苏轶昭自然不惧怕什么,只是担心严守怕得罪人,拿捏不住那些官员。
果然,苏轶昭他们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几位考官才姗姗来迟。
考官们相继进入公堂与苏轶昭对峙,苏轶昭也立刻站到了堂前,不敢托大。
不过讯问期间,大多都是听他们说,苏轶昭只需在一旁听着,等最后才轮到她解释。
苏轶珏听了半晌,发觉目前的形势对苏轶昭很是不利。
首先是几位同考官,一上堂便坐在下首,身份地位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