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轶昭说罢又朝着苏锦荀行了一礼,“祖父!您觉得如今的形势对咱们苏家是有利还是有弊?”
老太爷很是疑惑地道:“利弊皆有吧!不过行事确实要比之前受限得多。”
大老爷立刻冷哼道:“这还用说?当然是弊大于利了。”
“可侄儿却不这么认为。”苏轶昭对苏文春笑着道。
“祖父!最近皇上是否对你褒奖有加?”
老太爷点头,“的确!”
“那您有没有想过,皇上为何会突然对您如此看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最近这两件事?”
苏轶昭这番话让老太爷若有所思,就连大老爷他们都沉默了。
“因为咱们得罪了首辅,得罪了皇子。”
苏轶昭仰首看向老太爷,眼神十分坚定。
“纯臣,即孤臣!”
这一声让在场所有人如同醍醐灌顶,老太爷更是心潮澎湃,连抓着椅背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起来。
“纯臣,即孤臣!”老太爷呢喃道。
“是啊!只有孤立无援,皇上才会相信你,他相信你只能替他做事。”
老太爷终于明白了纯臣的真正意义,“这句话说着容易,可知做起来有多难?”
“若是不想及早站队,又想让苏氏在短时间内崛起的话,那就只能这么做。筹谋地好,便是一飞冲天,并非不可能。”
苏老太爷猛然转头看向苏轶昭,这一刻,他在这个孩子眼中看到了野心。
大老爷他们也忍不住心中翻涌,久久不能平静。
“我老了,护不了你们几年,你们怕吗?”
老太爷看向在座的几人,眼神十分锐利。
苏家众人要拧成一股绳,才能有崛起的机会。
大老爷他们不知该如何答话,此刻心如乱麻。
苏轶昭笑了,“有何惧?富贵险中求。”
“好!”老太爷一拍书案,他们一把年纪,胆量难道还不如一个孩子?
大老爷他们很是无语,大老爷更是着急忙慌地道:“父亲,还是再好好……”
他言语未尽,却被老太爷摆手打断。
老太爷指着苏轶昭,“你可有什么计划?说来听听。”
“第一步,便是之前孙儿的提议。独木难支,大伯是时候该立起来了,都转盐运使司同知这个位子,咱们必须争取。”
大老爷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好小子!第一步就拿你大伯开刀。
都转盐运使司是能去的吗?参与盐运的,怕是没好下场啊!
苏轶昭说的那个同知,突然暴毙而亡。若是真去了盐运使司,那个同知就是他的前车之鉴呐!
“我不去,我不去!”大老爷立刻反对。
“这个位子不好筹谋,一般人都坐不上,你大伯想坐上去,难!”
大老爷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是他想坐这个位子吗?是他吗?
苏轶昭点头,“的确不易!不过您还记得刚去西都的那位巡盐御史曹进成吗?”
老太爷点头,“自然记得!老夫还记得他是你此次乡试的监试官,传言此人性格严谨冷硬,不近人情,且你之前在信中还提到过他。”
“不错!此人刚正不阿,有些固执。不过这两年我看朝廷有重新重用他的意思,若是此次西都查办倒卖私盐一事顺利,那他便能重新爬上来。”
苏轶昭说着,便感觉到腹中饥肠辘辘。
看到老太爷书案上那碟枣泥糕,她便拿起一块吃了起来。
老太爷见状便将碟子往苏轶昭那边放了放,“你的意思是,想让他举荐你大伯?可你刚才也说过,他刚正不阿,有些固执啊!”
“那若是西都私盐一案,我帮了他大忙,那他是不是应该投桃报李?”
苏轶昭皱眉,这枣泥糕太甜了。
“再者西都那边已经混乱,将京官调去西都,才能打破如今的僵局。”
苏轶昭用帕子将手擦了擦,老太爷立刻命人给她续茶。
“老夫还是觉得,吏部不一定会同意。若是让曹进成举荐,他只怕得等到事成之后了吧?那时候西都那边已成定局,就算你大伯去了,怕是也难立功。”老太爷思忖道。
“父亲,其实我也没必要去。”苏文春趁机插话道。
“大伯一直默默无闻地办事,皇上又怎会看到他呢?因此,只有立功,才能让皇上看到他的才能啊!”
听到默默无闻,苏文春抽了抽面皮。
“哦!你有什么良策?”老太爷眼中一亮,他知道苏轶昭这么说,是心中有打算了。
“今儿个五哥对我说,户部郎中沈明耀那边,查到了一些端倪。”
说到沈明耀,苏文春顿时竖起了耳朵。
“正好江南那边,沈家也查到了些蛛丝马迹。蹲守了这么多时日,还是从那边查到了线索,才顺藤摸瓜,摸到了沈明耀这边,可见此人非常谨慎。”
苏文春立刻问道:“什么线索?”
“好!那就等过几日,等有把握再行事。”
苏锦荀竟是没问具体的线索,居然放心将此事交给两个孩子去办。
三老爷苏文洲看得目瞪口呆,这可不是儿戏啊!
第361章 会咬人的狗不叫
“大伯与沈明耀都在户部当值,且职位相同,能发现对方的异常,这完全说得过去。”
苏轶昭的意思,老太爷完全明白,“好!要是成了,就将这次的功劳给你大伯。”
就算沈明耀再谨慎,不露出一丝马脚,他们也得想办法让对方原形毕露。
发现不了,那就制造。
“父亲!我觉得此事还可以再考虑一下!”
苏文春见二人不理会他,径自决定了,这就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