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408)

“不要多虑,好好考。”唐氏看着眼前的庶子,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苏轶昭笑了,而后应下。

这样不咸不淡地处着,只要不是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的,已经很不错了,不奢望其他。

对比那边对苏轶珏殷切叮嘱的老三夫妻俩,这边着实有些冷淡。

苏轶珏听着父母对自己的唠叨,心中一股暖意流淌。

“老夫对你是不担心的,只需正常发挥即可。”

老太爷看着苏轶昭,虽然此子锋芒毕露,或许会被人使绊子,但他最不担心的,依旧是苏轶昭。

就连老太爷都来相送,对苏轶昭和苏轶珏来说,已经是对他们的看重了。

“走吧!”老太爷挥手道。

“等等!”

苏轶昭回头,发现竟然是苏轶梁。

苏轶梁小跑过来,将手中一物迅速塞进苏轶昭的手中。

“拿着!”

苏轶昭有些诧异,待一看,发现竟然是一只绣着高中及第的香囊。

“这是法源寺求来的吗?听说要求得这个香囊,得在佛前诵经一日呢!”

苏轶珏此刻凑了过来,惊讶地道。

苏轶昭看向对面的少年,少年比她高了一个头,平日里倨傲的脸上此刻满是尴尬。

“多求了一个,顺便送的。”

他说着又将手中另一只塞到了苏轶珏手中,神色极其不自在。

苏轶昭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多谢六哥!”

苏轶梁看着苏轶昭明亮的双眼,心中有些酸涩,不禁反思,小七回府五年多,他从未尽过兄长的责任。

反而是他这个做兄长的,沾了弟弟的光。

“我看我这个才是顺便送的。”苏轶珏笑着道。

众人见状不禁都笑了起来,就连唐氏也笑弯了眉眼。

“兄弟之间本就应该守望相助,都是一家人,只要团结一致对外,谁还敢欺辱咱们苏家?”

老太爷很欣慰,对他来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才是兴家的根源。

“必须得考中,否则咱们苏氏丢不起这脸。”苏轶梁说着,转身就跑开了。

春闱和乡试一样,都是考三场,一场三天。

在此期间,贡院都是上锁的,谁都出不去。

且考完之后也不允许独自出龙门,得等第三场考完的次日,大家一起排队出去。

第365章 春闱

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四书题有三题,剩下《诗》、《书》、《礼记》、《易》、《春秋》各四题。

这考试内容还挺多,苏轶昭看向第一道四书题。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苏轶昭对这一句熟的不能再熟了,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这篇得结合前后文来写,苏轶昭将腹稿先写于草稿上。

“惟言行之信,无侍而不信,故其所施无往而不可。蓋忠信笃敬,言行自然之礼也......”

这一道题出的有些平易,并不难,因此苏轶昭很快就将文章完成了。

毫不停歇,稍稍润色,便抄在了试卷上。

四书题的答题格式非常严谨,一共三题,苏轶昭看了一眼下方的题目,除了最后一道略微有些难,上面两题对她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中午苏轶昭就吃了包子和茶叶蛋,将就了一餐,尽量减少如厕的次数。

虽然这次如厕次数无需记录在卷了,但之前还是给苏轶昭留下了阴影。

孟令溪看了一眼斜对面的号舍,此次会考,他与苏轶昭的号舍距离很近。

看着苏轶昭慢条斯理地用着饭食,他埋头看了一眼卷子。

会试之后就是殿试,全族的希望都在自己身上,就连老师最近也是耳提面命,他自然不敢马虎。

有些心烦,只写了一遍四书题的他放下了笔。

原来苏轶昭对他的影响已经这么深了,这和不战而降有何区别?

苏轶昭晌午之前写了两篇都是不紧不慢的,吃完饭之后她就站起身,在号舍中稍稍活动了下。

摸了摸身上的衣服,只觉得紧绷着难受。

她在里面穿了之前定制的皮衣,还在腹部塞了一点布料。

只要不是盯着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端倪。

巡绰官紧盯着苏轶昭的一举一动,似乎对她的举动有些质疑。

苏轶昭运动了片刻,这才将木板拼接起来。

京城的号舍前方还有木门,考试的时候是关上的,不过前方开了一扇窗户。

这跟坐牢没什么分别,甚至这号舍比牢房还小了许多。

将窗上的木板盖上,苏轶昭打算午睡一会儿。

趁此机会将身上的皮衣脱了放在储物空间里,因为要贴合皮肤,所以十分紧绷,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第一场考了三天,第三天交完卷后,还是不能出号舍,就连休息都只能在号舍里,不过门是无需关上的。

第二场要考论、昭、诰、表各一道,还有判语五题。

考完之后虽然允许提前交卷,但依旧得待在号舍中,这对苏轶昭来说简直是酷刑。

“圣人法立天道”

这道论题出自《黄帝四经·道法篇》,不过并非原文,而是其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与那些拼接四书文题类似。

这一题花费了一些时间,苏轶昭构思完毕,便开始下笔。

“论曰:天之所以为天者,其大道矣。何也?公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其道亦天大矣。何也?法天之公也。”

刚写了两句,发现蘸满墨的毛笔竟然有些发硬了。

叹了口气,苏轶昭放下毛笔,搓了搓手。

二月的天气十分寒冷,苏轶昭身上穿了好几件单衣,但还是冷的双手有些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