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433)

恨不得亲自上前看看写的什么,可脚下却并不敢动。

殿试只有一天的时间,要做两道策问,还得每篇两千字以上,时间是紧凑的。

开头只要顺着写,古人信天道这事儿,还是不要抒发独到见解了,否则就是离经叛道。

“臣对:臣闻帝王之道,天道也。故必有合天之心法,以端化理之原由。亦必有宪天之治法,以妙化裁之用。何谓心法......”

一旦写顺了,那就是马不停歇了。

礼部其他官员着重看了一眼苏轶昭兄弟俩,有的官员甚至还走到他们跟前站定了一会儿,当看到草稿纸上端正又隽秀的字体之后,赞赏地点了点头。

接着看文章,苏轶昭答题的速度很快,其他考生还在构思的时候,她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

文思如泉涌,笔耕不缀。

时值正午,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不然就是在构思文章,根本感觉不到饥饿和疲惫。

直到侍卫拎着一些食盒过来,他们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苏轶昭此刻已经一题写完,并完整地誊抄在了试卷上。下一道题目也有了思路,刚起了个头。

官员们开始分发食物,这里必须停笔了,若是现在不用,等会儿就都收走了,不似之前在号舍中那么随便。

苏轶昭看了一眼眼前的清汤寡水,一碗黄瓜汤。

克制地喝了一小口,她不敢喝太多。

殿试是众考生排列而坐,很多官员监考,一些小动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若是喝多了水要如厕的话,那就是殿前失仪。

一碗米饭和一碟子豆腐,还有一样是肉沫茄子。

第387章 传胪大典

饭粒倒是晶莹剔透,只可惜有些凉了。剩下汤和豆腐也是凉的,只有茄子还有点余温。

不敢吃带荤腥的,怕拉肚子,苏轶昭将就着吃了点豆腐和米饭,就算是应付了一餐。

苏轶昭在心中腹诽,这御膳房的厨艺也就这般。

可能是烧得量多?不但一点也不精致,味道也很一般,有些太敷衍了。

对于皇宫内的美食没了期待,苏轶昭吃完之后,没过一会儿,就有人来将碗筷都收拾了。

“皇帝制曰:朕闻治本于道,道本于德。古今论治者必折衷于孔子......”

看开头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不过皇上年轻时,治理国家有些雷厉风行,等年迈之后,倒是比之前仁政了。

不过也与那时的时局动荡有关,如今朝廷之外看起来还是稳定的,只需守成,自然也就仁政了。

那些朝中的暗潮汹涌自不必提,各朝各代都是一样的现象。

人心最难揣测,这么多人参与治理,总有歧义和私心。

这一篇也是歌颂居多,苏轶昭觉得比上一篇容易些,反正都写顺手了。

她算是看出来了,当今皇上并不是太实在的人,还是在意帝王名声的。

记得高祖皇帝当初的殿试,出的都是有关于政务的,因此考生多有提出独到的见解。

德庆一十六年的殿试,两篇策论题目和当时的前三甲答题,她都看过,很实在。

获得前三甲名次的考生文章并没有多华丽,但很是有见解,才干也毋庸置疑。

这在之后他们的政治生涯中看了出来,这些都是有才干的官员。

而当今皇帝与德庆帝的性格不同,不过也与当时德庆帝的处境有关。毕竟是大乱过后,朝廷十分欠缺人才。

苏轶昭这边毫不担心,甚至在最后一题时,还放慢了速度。

若是很早就写完,那免不了要东张西望。

大家都是一起离场的,到时候只有自己东张西望的,就有作弊的嫌疑,还十分的尴尬。

将最后一篇慢吞吞地誊抄在了卷子上,写两排看一看,就怕自己写错。

身着明黄色龙袍的男子走到了保和殿外,苏锦荀见状连忙行礼。

“苏爱卿不必多礼!”皇上来之前还特地吩咐了礼官,让他们不要唱喏,免得让考生们分心。

毕竟是天子,谁见了天子不紧张呢?

进了大殿之后,皇上就开始坐在了上首。

看向下方的考生,此次复试共有两百三十二名,比以往还多了几十人。

因为是加开恩科的缘故,会试的题目相对简单了一些。

因此在殿试时,皇上出题就比之前的殿试较为严谨。

许多考生都没注意到皇上的到来,但也有不少考生已经看到了那道明黄色的身影,并且十分紧张。

目光扫视了一圈儿,皇上的目光便停留在了其中一人身上。

少年身量不是很高,但较为纤瘦。长得靡颜腻理,唇红齿白,倒是一副好相貌。

这么多考生中,他虽然坐在后位,但依旧醒目。

这通身的气度,再加上这出众的容貌,可不就是鹤立鸡群吗?

这就是苏轶昭?皇上之前可是听过苏轶昭的传闻,同时也对他好奇不已。

从龙椅上站起身,皇上踱步向下走去。

他踱步至第一位考生面前,却见那考生吓得脸色苍白,十分紧张。

皇上摇了摇头,他特地不出声,就是为了不影响考生们的发挥,这考生的胆子也太小了些。

苏轶昭察觉到身后有人,但也没有格外注意。

毕竟今儿个站在她身后的官员有很多,时不时就要来她这里转一圈儿,她都习惯了。

皇上看着眼前的少年专心地写着,不由得看向他所作的文章。

之前他也让人拿过苏轶昭的文章去看,知道苏轶昭是有真才实学的。

不过这一次苏轶昭的文章不但做得好,文风他也极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