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赏赐,是长平郡主再次诞下一女。
十月初九?苏轶昭浑身一震,那不就是她的生辰吗?
将手中的卷宗放下,苏轶昭愣住了,有些巧啊!同年同月同日生。
可是,原主的亲娘文钰一直活到了她九岁,且她爹是苏文卿。想来应该是巧合,可未免也太巧了些。
再次往后翻了翻,居然是祭祀长公主的日子。
德庆一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是长公主遇害的日子。
苏轶昭迅速往后翻,在来年元月初十,先皇下令特许长公主葬入皇陵。
接下来便是祭奠,十一月二十一是长公主的祭日。
当然,也是长公主府所有人的祭日,其中包括镇国公世子和长平郡主。
先皇只祭拜了一年,因为他在德清二十年八月初三便驾鹤西去了。
至于当今皇上有没有去祭拜,苏轶昭不得而知,因为这得看当今皇上的卷宗。
其中不过寥寥数语概括镇国公府谋逆之事,就是陈述几句,没有详细记录。
看来要找当年详细的卷宗,还得去看朝廷记录大事件的卷宗。
回到书架处,苏轶昭翻了翻,将那五年内的所有卷宗都翻了出来。
既然是谋逆,那就一定有详细的记载。
正好她要掌修国史,里面也是要校对和修改的。
“苏大人!您准备把这么多都带回去吗?”
钱孔目很是惊讶地看着苏轶昭搬着一大摞的卷宗过来,其实这先帝时期的国史之前已经校对了一次了,这不就是个清闲差事吗?怎么苏大人还这般兴师动众的?
难不成是新官刚上任,心中激动,想立刻做出一番成绩来?
第395章 此人谋略了得
苏轶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第一次办差,不敢出差错,还是全部校对一遍才能放心。”
钱孔目也跟着笑了笑,而后认命地给苏轶昭做好登记。
“您搬不动这么多书吧?如果您不嫌弃,咱们这里有童子帮忙。”
苏轶昭闻言很是欣喜,这么一大摞书不得搬两三趟?文渊阁离办公之所可不近,如果有童子帮忙,那是再好不过了。
“何来嫌弃一说?正是帮了本官的大忙了。”
钱孔目立刻朝着内室喊了一声,原来里间是休息室。
喊了两名童子跟着苏轶昭将卷宗都搬到办公之所,苏轶昭看两名童子脸色涨红,才不过八九岁的模样,自然也不想欺负小孩,于是给了他们一人十个铜板。
两名童子喜不自胜,连连谢过之后便离开了。
不用说,这两孩子就是做这差事的。
赏银是肯定要给的,毕竟皇帝也没有白用人不是?
“苏大人!你搬了这么多书过来吗?”王褚见状也是一脸的惊讶,他听说苏轶昭领了个很清闲的差事。
“我对德庆年间的事儿不太了解,趁着这次机会,倒是能补充些知识。”
苏轶昭说着就将卷宗分门别类地放在了书案旁的书架上,拿来多少卷宗,之后都是要还回去的。
“苏大人可真是好学。”
王褚赞赏地点了点头,接下来二人便各自办起了自己的差事。
之前拿来的国史也是厚厚一摞,苏轶昭同样先分门别类地放好,并给每个卷宗、国史都制作了一个标签。
国史记载非常详细,祭祀、修建宗庙、纳妃等等,都一一记录在册。
甚至还有臣子的生平和任免,朝廷对官员的派遣和调动。
这些都是总结归类,有了之前的基础,苏轶昭只需校对和补充,像那种掌订之事还轮不到她。
也没有立刻找长公主府的记录,这工作看着轻松,但五年的卷宗校对下来,也得费不少功夫。
王褚看了一眼身后的少年,只见少年正核对着,间或做个记录,态度很是认真。
他笑着摇了摇头,想当初他刚进翰林院的时候,也是这么认真,甚至昼夜不歇,要尽快将手中的事情完成,好获得上峰的表扬。
可如今他哪里还有这种积极性?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差事就成。
因为你干活快,那就代表你要多干些。
官场并不只看你的表现,人情世故占绝大部分。
翰林院的事务本就繁琐,你做事快,那可就只能多干些了。
至于得上峰看重就能升官这一点,还是不要天真了。
六月初一,皇上刚入早朝就震怒不已。
江南西都盐帮卖私盐一案本已经了结,可曹进成最后顺藤摸瓜,竟摸到了朝堂高官。
之前牵扯出这么多官员还不够,竟然还有高官牵扯其中。
苏轶昭感慨了一声,曹进成是真的虎,交给他果然对了。
“你是如何得知的消息,兵部左侍郎仲德怀看起来与此事毫无关联,他的祖籍不在西都,姻亲也不在西都,平日里与户部郎中沈明耀也不曾来往过。怎么也不会想到,此人竟然与盐帮勾结。”
苏锦荀只觉得不可思议,仲德怀可是纯臣呐!
当然是因为我有密探啊!可我不会告诉你。
苏轶昭笑了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密信给曹进成是对的,只有他敢做。要是给了大伯,只怕大伯要吓破胆。
虽然功劳都被曹进成得了,可大伯跟着喝口汤是肯定的。
“您认为仲德怀是纯臣吗?可事实并非如此,他背地里早已投靠了派系,不过是平日里隐藏地深罢了!”
苏轶昭说着,不免觉得有些可惜。
“不过这次依然不能挖出幕后主使,只能说那人隐藏地太深了。”
“那你认为,他背后之人会是首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