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445)

皇上说着就是一叹,“你还说要派遣使臣前去各国,建议交易之所,这不得给各国打点?每年还要给他们一些盈利,朕想想就心疼。”

“皇上,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啊!”

苏轶昭当然知道建立海市不容易,可海市一旦成功,那庞大的利润绝对能减轻国库的负担。只这一项营收,就足以负担朝廷大部分的开支。

皇上指着苏轶昭冷哼,“你这说得倒是轻巧,可前期投入没银子啊!”

“就昨儿?”皇上指着太和殿的方向,大声道:“户部尚书朱宏昌一上朝就朝朕要银子,说国库本就空虚,如今海市开通,首先就得投入一大笔银子下去。”

皇上说着还掰了掰手指头,“离去年税收已经八个月了,国库快到底了,就等着今年的税收呢!”

苏轶昭看着皇上有些无语,这怎么还掰手指头数呢?

皇上此刻的模样就和她前世数着手指头算天数等发工资一模一样,原来皇上和朝廷也是这么穷。

“皇上!这前期投入可不能偷工减料,征兵和兵器更不能马虎,否则后患无穷啊!”

苏轶昭此刻的小脑瓜转得很快,她想到办法了,但是她不说。

没点好处怎么成?赏赐的那点金银布匹她可不稀罕,她自己手里宝贝就不少呢!

“那你说说,朝廷怎么来银子?提高税收你又说不可。”

皇上一筹莫展的样子让苏轶昭心中暗爽,快给我点好处,我就告诉你,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皇上,户部尚书朱大人和兵部尚书李大人递了牌子进宫,说是有要事启奏。”御书房外有内侍前来禀报。

皇上顿时头疼不已,“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就来了?”

“宣!”

朱大人和李大人进来时,苏轶昭已经站起身迎接了,她还没托大到这种地步,两位二品大员肯定都没得坐的。

二人进来时瞧着苏轶昭也在,并不感到惊奇。

这段时间因为海市一事,皇上总是召见苏轶昭来讲经。

其实讲经不过就是个由头,那是侍讲的差事,还轮不到苏轶昭。

苏轶昭等二人行礼过后,便连忙朝着二人行了大礼,态度十分谦逊。

二人只是应了一声,对他们来说,苏轶昭不过是个从六品,他们无需过多理会,自然得端着。

“皇上,工部尚书罗大人今日在朝会谏言,本朝的船只都是战船,这不能改动。

若是改造修复前朝的战船,时间最少为半年,但花费不小。倘若要重新建造大的商船,没有三五年不能成功。”

朱尚书觉得,皇上就是被苏轶昭画的大饼给迷惑了。

他承认苏轶昭的计划可行,可前期准备的时间太久了,且投入巨大,绝不可能这么快就开始盈利。

“皇上,如今的国库并不足以支撑这部分支出,请恕臣无能为力。”

朱尚书再一次提出反对,反正他的理由是充足的。

现在面临的困难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不解决这些,根本无法开展起来。

“皇上,您说要扩展水师,那就必须招兵买马。臣已经拟定了方案,可户部一直推脱没银子。如此一来,招兵买马一事便无法进行。”

兵部尚书李大人也有怨言,皇上一声令下就要开展,可没银子,拿什么开展?

“皇上,又要造船、开设商会,还要征兵、制造兵器等,这些都需要银子。国库还有多少,臣之前已经给您禀报过了,您是知道的。”

朱宏昌看了一眼苏轶昭,这小子就会蛊惑皇上,这不是要刮了他一层皮吗?

总之,一句话,没银子。

第398章 借银子使啊!

“李大人,非是户部不肯拨银,而是户部根本没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若实在要,就把本官拿去剥皮吧!”

朱宏昌这话说得是既无赖又可怜,有银子谁不拨啊?

皇上都确定要开通海市了,难道自己还能反对不成?

“可每年朝廷都有那么多税收,皇上都那么节俭,这银子去了何处?”

李尚书很是不满这老东西天天哭穷,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都拖了一个月的饷银了,朱尚书开口闭口就是没银子。

朱尚书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本官还能中饱私囊?朝廷每年都会盘账,账簿一清二楚。你若是不信,还可去国库看看。”

李尚书目光一瞥,心中颇不以为然,谁不知道户部是肥差?你说你不贪?那就是放屁。

“朱尚书,本官可不是这意思,是你自己多心了。”

朱尚书被对方这么一呛,顿时感觉自己有一万个委屈要说出口。

“皇上,前几年天灾,朝廷赈灾用了多少银两和粮食?国库每年税收一上来,都是补前头的去缺。”

他说着,恨不得坐在地上嚎哭。

“就拿今年贡院失火一事来说,加盖贡院不要银子吗?”

朱尚书说着还叹了口气,“边关这两年战事频发,年年征兵,制造兵器已是不小的支出。就这般,还欠了一个月的饷银,就等着今年的税收呢!”

他说着不禁热泪盈眶,觉得自己委屈极了。

苏轶昭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二人斗嘴,心里感叹,原来国库这么穷呢?

“说到饷银,边关将士的饷银都已经拖欠一个月了,户部打算何时拨银?”

李尚书看着朱尚书诉苦并不为所动,户部没银子也得给他变出银子来,反正掌管户部的朱尚书得想办法。

朱尚书刚才还在哭穷,一听这话,顿时失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