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478)

宗泽铭仔细琢磨过,朝中每次有重大事件发生,苏文卿都会恰好到过事发之地。

“探子传来消息,说是当时他与盐帮之首有过接触,不过事后再去查,便没有寻到什么证据。当时他明面上是去西都游玩,身边还带着个女子,我便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女子?那个之前给她引荐的那位好友发妻?叫什么她都想不起来了。

“还有两年前,北元府铁矿一事,你父亲恰好当时也去了北元府。他不是与你们一同前往的,去了之后还隐瞒了行踪,你不觉得可疑吗?”

宗泽铭目光如炬,这一切都值得怀疑,实在是太多的巧合了。

“还记得你刚入府那一年吗?你舅舅被人哄骗,白白损失了几十万两的银子。此事当年在商贾之间还广为流传,最后官府依着他给的线索去追踪,却一无所获。”

舅舅?苏轶昭这才想起唐氏的兄长。

“的确!那一年我们四房在府上过得很艰难,全靠老太爷在暗地里贴补。因为嫡母将嫁妆铺子拿去贴补娘家了,为此事,府上对四房好一段时日都是闲言碎语。”

苏轶昭对此事记忆犹新,她不至于会忘记,毕竟是她刚入苏府不久就发生的事。

“为何提起此事?难道你在怀疑什么?”苏轶昭忽然想到宗泽铭话中的意思,随后沉声问道。

“当年那行骗的通缉犯,我还记得相貌。”

苏轶昭闻言很是惊讶,都过去七年了,没想到宗泽铭还记得那人的相貌,真的假的?

“难道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第427章 百密一疏

宗泽铭摇头,颇为自得地道:“不!我的记忆有些特别,只要将一个人的面貌深刻记在脑海中,那若干年之后,只要变化不大,我就能记得。若是那人再长得有特点一些,或许十年都不一定会忘。”

啊?苏轶昭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天赋了。

“难道是你又再次见到了那人?”

“是!你猜我在哪里见过他?”宗泽铭一脸神秘地道。

苏轶昭思索了一会儿,才回道:“该不会此人就在我父亲身边吧?”

宗泽铭诧异极了,“这你都能猜到?”

“不错!前段时日我对你父亲留意了一些,因为他接触的都是三皇子的人,因此他身边的人我也格外注意。那人是生面孔,即便名字不同,装扮也不一样,但我还是凭着他的面容认出来了。”

宗泽铭说着就从怀中掏出两张纸放在了书案上,苏轶昭打开一看,这一张有些泛黄的纸张,是七年前的一张通缉令。

此人名叫张太万,年龄三十有四,嘉定府人士。

再看此人的容貌,毛发很旺盛,胡子遮脸,一双眼睛倒是很大。

没有什么明显的容貌特征,若是剃了胡须,只怕又是一番样貌。

再看另一张,没有介绍,只有肖像。将两张放在一起比对,眉眼之间倒是能看出几分相似之处。

这张肖像上的人眼睛更大,且比张太万瘦了很多,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

“张太万长得肥头大耳,或许你会觉得与此人不像。可我仔细比对过这二人的眉眼,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不得不说,若非是我,很少有人会将这二人联系在一起。”

苏轶昭斟酌了片刻,还是道:“或许?”

“啊!我是说可能,这当真是两个不同的人呢?人有相似,这并不稀奇。仅凭这些,就判定为同一人,是否过于草率?”

不是苏轶昭为苏文卿辩解,而是这两人只能看出这么点相似,一个胖,一个瘦,这个好解释,但也不能保证就是同一人啊!

这古代可没有前世那种高科技,这么斩钉截铁,难道是有别的依仗?

宗泽铭笑了,“虽然我觉得我不会认错,但也明白这很难让你信服。”

接着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这是从衙门内卷宗里偷来的,给你看一眼,之后还要还回去的。”

苏轶昭有些无语,将偷来的说得那么理直气壮,也只有这位了。

打开看了一眼,发现这是张契书。

看下面的签名,居然是唐明喜和张太万的,其中还有私章和手印。

手续很齐全,再看契书的内容,正是那次唐明喜被骗的事。一次交易,交易额就是二十三万八千两白银,这个交易额的数额很大。

银货两讫,这是契书上标明的。

“后来唐明喜发现对方以次充好,其中还以寻常香料冒充名贵香料,还听说中间很多货物一打开,里面全是麻绳,哪里有什么香料?”宗泽铭道。

此事苏轶昭当年也听过,毕竟是当年的大案子,听说唐家前后一共损失了近三十万两。

商贾之家的流动金额有三十万两,这已经算是豪富了。因为之前唐家舍弃皇商的名头,还脱离了商籍,差不多算是掏空了家底。

被朝廷剥削一番之后,居然还有这么多,可不就是底蕴深厚吗?

众人闻言就是一惊,先是感叹唐家真是低调,居然有这么多银子,而后又是嘲笑唐明喜愚笨。

唐家可是商贾传家,之前还是皇商,居然还能在主营的香料上栽了跟头。

苏轶昭后面还听了些闲言碎语,据传当时那张太万送给唐明喜两个西域美人,将他迷得神魂颠倒。

之后的事儿就不必再多说了,可不就是中了圈套?

听闻当时唐家太太大闹了一场,唐明喜还差一点要休妻。

苏轶昭知晓之后还很鄙夷,明明是唐明喜犯错,居然还敢休妻。

唐家自从那次被骗之后便一蹶不振,唐明喜银钱周转不开,还卖了好几间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