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朱门寒贵(482)

皇上此刻也是忧心忡忡,内忧外患,他愁得夜不能寐。

“皇上,没有谁能熬得住大理寺的刑罚。”

这两人进了大理寺,即便没有参与其中,那也是失职。

最终都是要熬一顿酷刑的,也不知还有没有命出来。

“可就怕他们只知皮毛!”皇上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因此他心中有个主意。

“可臣只是翰林院官员,无权过问此事啊!”苏轶昭立刻道。

“朕赐你金牌,你先在京城彻查此事,要尽快。实在不成,你只能赶往边关。”

皇上说着,就从腰上解下了金牌,放在了棋盘上。

苏轶昭叹了口气,其实她不想去边关,背后之人的势力肯定大,若是深挖,挖出某位皇子,那皇上会如何处置?

倘若轻拿轻放,那自己不就被对方记恨上了吗?

“苏爱卿,这也是无奈之举。银子贪也就贪了,可若是这背后之人为了一己之私,与关外合谋,那咱们大云朝危矣!覆巢之下无完卵,百姓才过了几年的消停日子,这江山再也经不起动荡了!”

皇上无比伤怀,他心怀天下,只可惜守江山太难了。

苏轶昭自然是无法拒绝的,只能跪下领旨了。

“朕这一病,早朝暂歇,那些牛鬼蛇神就出来了。他们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开始明目张胆。”

“此事没查清之前你不可暴露身份,朕会派一名大理寺官员协助你,你需要什么卷宗,只管吩咐他去做。不过你要记住,在此之前,不可将此事透露出去,包括你的家人。”

皇上神情凝重,他是信苏轶昭的,可此事非同小可,说不定会牵扯出背后的大鱼来。

苏轶昭立刻应下,这就是警告她不能和苏锦荀说了。

毕竟苏锦荀就是户部尚书,找他拿卷宗不是容易些?可皇上偏偏避开了他。

“只是臣若是几日不去翰林院的话,翰林院那边不好交代。”

“此事你放心,朕会亲自交代张鹤的。对外就传宣称你病了,要在家中养病。”

苏轶昭有些无语,这个理由可是够明显的。

她年纪轻轻的,生大病也不容易吧?到时候别人要来探病,那该怎么办?

“其实臣觉得不如找个由头,就说触怒了皇上您,罚下官在府上思过,似乎理由充分一些?”

皇上一听觉得此计甚妙,“那就依你行事。”

“另臣这边查明之后,若是再去边关,想必会拖延时间。皇上您也说边关战事将起,臣以为不如再派一人去边关查账,与臣在京城这边里应外合,这样是否能早日揪出幕后之人呢?”

皇上思索片刻之后,也觉得苏轶昭说得有道理。

“可是这去边关的人选,是个难题。”

他紧皱眉头,在御书房内来回走动,心中一直定不了人选。

忽然之间发现,这朝中,能让他信得过的也没几人。

“你心中可有人选?”皇上转头问向苏轶昭,他有些头疼。

苏轶昭沉默片刻之后,“曹大人正在督查漕运,只怕赶不及去边关了。”

“正是如此!”皇上遗憾地点了点头,他也认为曹进成是最合适的人选。

“皇上以为右佥都御史宋述倾大人如何?”苏轶昭忽然道。

“宋述倾?”皇上思索了片刻,这才想起此人。

因为宋述倾实在太过低调了,他虽然是御史,可上朝从来不弹劾官员,很少出列。

若非皇上记性不错,怕是连他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朕记得此人好像在翰林院任右佥都御史很久了?且此人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怕是已经等着致仕了吧?”

皇上终于想起了此人,他的印象中宋述倾很是圆滑,从不得罪人。

可御史本就是纠察百官的,哪位不得罪人?有的甚至被官员恨不得咬下一块肉来。

“你为何会举荐此人?此人不行!”皇上皱眉拒绝。

“皇上,臣只是觉得此人可行。您若想知道臣为何举荐他,不如将他叫来问问,再做定夺?”

苏轶昭对此人的肯定让皇上觉得惊奇,于是便命徐洛去将此人密传过来。

第431章 宋述倾

趁着徐洛去传人的功夫,皇上又和苏轶昭闲聊了几句。

“虽说刚才你输了两轮,不过朕也并非吝啬之人,这块玉佩就给你了。”

皇上说着就指了指棋盘上的玉佩,苏轶昭顿时扯了嘴角强笑了一声。

什么叫我输了两轮?明明是要赢了,洛如锦彻底感受到了皇上的无耻。

您高兴就好!苏轶昭接过玉佩,又拿起金牌揣在了怀中,不要白不要。

“倘若你这次办好了差事,朕不会亏待你。”

苏轶昭心中一动,什么意思?竟然给了自己承诺,难道是要给自己升官儿?

皇上目光一瞥,突然看到了苏轶昭挂在腰下的荷包,不由得脸色一变。

“你这荷包倒是有趣,给朕看看。”皇上指着苏轶昭的荷包道。

苏轶昭看了一眼自己的荷包,这个荷包是月容刚缝制的,感觉也没什么特别。

她只能解下自己的荷包递了过去,皇上将荷包拿在手上左右观看。

苏轶昭觉得奇怪,就是一只绣着红梅的荷包,难道月春的手艺已经好到皇上都看上的地步了?

只见皇上将手中的荷包翻来覆去地看,而后对苏轶昭问道:“哪里来的?”

苏轶昭更奇怪了,“是家里的下人做的。”

“下人?做得不错!”皇上说着停顿了片刻,又道:“朕很喜欢,你送给朕吧!刚好用刚才的玉佩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