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着将书重新放在了摊位上,摆明了是一听价高转身就走的模样。
老伯伸出了一只手,“起码得这个数儿!这个数都是便宜你了,若非看你是个小儿,这个数我肯定不卖你。”
“五两银子?”苏轶昭皱眉,这是抢钱呢?
老伯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什么五两银子?这古籍是大白菜吗?五十两!”
他说完就双手抱胸地坐在了小杌子上,一副不打算理会的样子。
“那您自个儿留着吧!”苏轶昭摇了摇头,她可不做那肥羊。
苏轶昭抬腿就要离开,她算了算自己这段时间存下来的银子,发现才二十五两多,真是穷的可怜。
不行啊!还是得想办法赚钱。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她都觉得钱是最重要的。
前世她除了上班还做兼职,就是为了还房贷。
没办法,穷怕了。她爸死得早,之前想下海经商,借了不少钱,却不料英年早逝,导致祖父卖了家底才勉强还上。
后来日子就过得苦巴巴的,亲娘还另嫁他人,有了新家庭。
新家庭不接纳她,刚开始还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后来她上大学之后,竟是一分钱都没了。
老妈说,新家有两个弟妹,日子过得艰难,没钱再养她了。
还好老家的堂叔平日里一直资助她,因此她上完大学出来工作之后,便一直在存钱。
除了自己买房子,还会每个月给老家的堂叔寄点。
没钱的日子实在难以忍受,她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
其实今天出来是想找商机的,总不能坐吃山空,否则她觉得自己就像是水中的浮萍,无依无托的。
第64章 愁银度日
首先是要找到赚钱的买卖,至于本钱,苏轶昭望了东方一眼,那边是起伏的山峦。
“哎?你这小公子,算了!算你三十两吧!”
老伯见苏轶昭竟然毫不犹豫地就走了,顿时在身后叫唤道。
苏轶昭没有理会,只是慢悠悠地在坊市中转悠着。
见着苏轶昭头都没回,那老者终于坐不住了,“算你十两银子,十两总成了吧?这是最低价了,是真古籍,这书你在哪儿都找不到,是绝版呐!”
苏轶昭转头看向那老者,伸出了五根手指。
“什么?五两银子?那不成,这书可是大郡朝文家旁支所著。那文家你知道吧?大郡名门望族……”
老伯顾自喋喋不休,苏轶昭却是摇了摇头。
“什么五两银子?我说的是五十文,您要是卖,我就买了。这天色渐晚,我也得早些回去。”
苏轶昭可不知道什么大郡朝的文家,这跟她无甚关系。
老伯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小娃,不知好歹!这样的书你居然只舍得给五十文?”
苏轶昭叹了口气,看着气得唾沫横飞的老伯,道:“那您倒是卖不卖?”
那老伯猛地将那本书往前一推,气呼呼地道:“给给给,拿去!”
苏轶昭这才折回,顺便从怀里掏出个一钱的银角子。
老伯拿出旁边的小称称了称,这才放下心,找了五十个铜板回去。
苏轶昭见过月容称银子,并不觉得好奇,但这样称银子的小称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她打量了一眼老伯,鬓角斑白,花白的胡须和微微散乱的发丝,显得人有些颓丧。
额头上横纹深刻,看起来十分沧桑,可眼神却很清明。
苏轶昭又看了一眼他摊子上其他的书本,有回收的旧书,还有崭新的四书五经。
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一本很小的书,封面是蓝色的。
苏轶昭有些好奇,她随手拿了起来,打开翻阅。
映入眼帘的是寥寥几笔的人物画,下面配着一小段文字。
这古代画画最讲究个意境,有些画得还很抽象。这人物描画地不怎么样,不过却与前世的连环画很像。
就在苏轶昭想仔细查看一下细节,却不想一只粗糙的大手劈手就夺了过去。
“这书不是你这小娃看的,买好了就快回去!街上拍花子多,你这小娃长得细皮嫩肉的,遇上了铁定给你套麻袋。”
老伯看了一眼天色,便打算收摊了。
“唉!今日亏本卖了两本!”
苏轶昭有些意外,原以为这老伯是靠一张嘴忽悠人的,没想到却是个面冷心热之人。
“这是小人儿书吗?为何我不能看?”苏轶昭故作好奇地问道。
“这不是什么小人儿书,只是有人将才子佳人的故事画下来,放在我这里寄卖的。你还小,看不得这些。”老伯收拾着东西,头也不抬地回道。
苏轶昭刚才略微看了看,发现那人物画很抽象,更像是随手勾勒的。
那作者叙述故事的能力也不怎么样,虽然苏轶昭没见过其他的话本子,但这个故事开头就很老套。
“从前有个书生……”开头第一句就是这句话,苏轶昭可以想象很多话本子,开头第一句就是这。
“您这还收话本子啊?”苏轶昭索性也不走了,与这老伯攀谈起来。
“怎么?你有兴趣?那等以后来了话本子,你来选些适合你的。五日来淘一次,大概二十文一本!”老伯以为来了生意,于是略微热情地道。
“就这小本子,要二十文钱啊?”苏轶昭指着那话本子说道。
“你要是熟客,我就给你便宜两文钱。人家都是放这儿寄卖,我可不赚你多少铜板,都被人家得了。”老伯叹了口气,生活如此艰难呐!
苏轶昭见老伯看了过来,顿时凑近了些。
“老伯!其实我有个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