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歌(297)+番外

康亲王听得心酸,他已经送别了先帝,没想到他又要送别当今陛下。

赵晖最后按照赵诚说的,定下辅政大臣,康亲王、裴荀、起复马廷庸。裴岘任步军都统衙门总督,赵善易提领京畿三营兵马。

储君有这些人护卫,可安定登基。

之后见了廉亲王,廉亲王是少有的豁达性情,但依旧跪在一边,心里只有叹息。

其他十几位勋贵朝臣们低声问询,有些眼红。

赵晖大约是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最后一字一句嘱咐康亲王,母后年事已高,接连送走先帝与朕,朕担心她承受不住,就让母后迁居西苑安养吧。朕受命于先帝,然未能有所建树,愧对祖宗,今日还政于嫡支,望太子能继承文敬皇兄遗志……”

他最后还是松口‘还政于嫡支’。将自己这一脉放下了。

这是他最后为太子善后,将周太后圈居在西苑,此时君权大于孝道。非常之时,非常之事。

赵诚跪在榻前给他恭敬叩首:“儿臣谢陛下。儿臣次子承陛下香火……”

赵晖看着他微微点头,仿佛真的放下了。

养性殿内的臣工们都面面相觑,大约是没想到陛下会有这道旨意。

建元十六年春,陛下驾崩,康亲王辅政,廉亲王协理。

裴荀进宫,入内阁参议朝政,辅佐储君登基。

宫中禁严,延嘉殿被围,只许进不许出。

正月初八,裴岘应召回京,接手步军都统衙门。守卫上京城。

赵善易领兵城外接手京畿三营兵马,护卫京畿安定。

正月十五陛下停灵辅仁殿,百官哭灵,太子守灵。

二月下旬,康亲王宣读陛下驾崩前遗旨,恐太后娘娘伤身,迁太后娘娘于西苑安养。

三月太后生辰前,周太后移居西苑,五月赵诚于辅仁殿登基。

赵幼澄于三月末回城,赵诚亲自出迎,接婉淳公主居于宫中。

作者有话说:正文完结

第124章 裴大人

正月初八,裴岘一路从西北加急赶回来,到了京郊已经入夜,第二天一早就要进宫。

其他人就地扎营他带着冯直策马去了西郊别院,夜里还冷,等他到的时候,别院中有禁军把守。

冯直报了声名字,府兵才知道驸马回来了。

正院里的灯亮着,裴岘站在院子里看了眼,见冬葵出来,冬葵见他回来,惊愕一瞬后回头喊了声:“驸马回来了。”

屋子里的人纷纷出门,开年还是寒冬,昏暗的灯下,笼罩着一团白气,直到章嬷嬷招呼了一声:“驸马快进来!”

裴岘才惊觉自己一身血气,他站在门口,看着章嬷嬷揭起门帘等着他进去,他还在踌躇。

听见里面赵幼澄轻声说:“师叔回来了吗?进来先换身衣服。“

裴岘这才进去,但也没有去东暖阁,去了西面房间,将身上沾了血气的衣服换了后,洗漱了一番。

儿子已经睡了,赵幼澄因为生的时候差点出事,再加上月子里耗费心血,看着比怀孕的时候虚弱很多,章嬷嬷和徐氏生怕她有个闪失,关着她,闭门不出。

赵幼澄早已经出了月子,但还是整日呆在房间里,哪里也不能去。

她大概猜到裴岘这几日回来了,她一个人偷偷就生了儿子,直到生前都没有声张过,京中大多不知道她已经诞下子嗣。

裴岘回来执掌步军营,她的心才算放下了。

此刻她披着单衣,靠坐在炕上孩子就在她身边。

裴岘稍稍低头过了碧纱窗的门,章嬷嬷抢在之前问:“驸马晚上可吃东西了?”

裴岘刚想说,不用了。

炕上的人却清泠泠说:“去准备宵夜吧,我也吃一点。”

章嬷嬷听得一喜,只管关门出去了。

裴岘看着炕上的人,她仿佛褪去少女的狡黠,变得沉静,他却想起那晚梦中她绝望看他的眼神。

赵幼澄以为他不能相信自己已经生了个儿子。

轻声问:“怎么了?”

裴岘摇摇头,他浑身水汽,只是靠坐在炕边,替她将被角掩了掩。

赵幼澄问:“在西北还顺利吗?”

裴岘看了眼里面的儿子,有些陌生。他有些不能想象,他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他甚至不知道她有孕,等知道的时候她都已经生了。

赵幼澄见他看孩子,就说:“你要不抱抱他?”

裴岘摇摇头,他只是看着眼前的人,问:“是不是吃了很多苦?”

将近一年没见的人,骤然相见,仿佛都有些陌生。

赵幼澄轻笑了下,看着他说“我以为你会很欢喜。”

他晒黑了一些,整个人经了风霜,看人的眼神变得更锐利。

赵幼澄见他看着自己不说话,笑了下,才说:“师叔不会怪我擅作主张生下儿子吧?”

裴岘还是盯着她不说话。

猛然间,凑过去将人一把揽进怀里,细瘦的人整个人被他一臂圈在怀里。他凶狠的亲吻她,仿佛要碾碎那夜的噩梦。

赵幼澄快要室息了,才听到他唇齿之间的呢喃,我很想你。

这是赵幼澄第一次听到他说爱意,尽管只是只言片语她听得笑起来。

埋首在他怀里,至于那些担惊受怕的夜晚,和提心吊胆打听战况的往事,都已经过去了。

她是个不擅长说苦痛的人,从前的委屈,吃过的苦,她很少提起。

她只在乎未来,她的亲人是不是安好,事情有没有好转。

就连她生儿子,差点醒不过来,她都只字不提。

裴岘抚着她的头,问:“这一年是不是吃了很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