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火葬场纪实(121)

但白崇沉默半晌,拒绝道:

“这件事非同小可,引荐之人也终将会受到牵连。”

他们都不是恶毒的小人,做不到心安理得的任由旁人替他们顶罪,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低头小声安慰白知夏:

“我们从长计议,一定不会让陆世子抗下此事。”

“大哥,那封信已经呈到御前了。”

白崇心忽的一沉,但心思几经转变后,又舒展开来:

“我们一开始不就想着找到这封书信,呈到御前并请罪么?既然它已经到御前了,那咱们及时请罪吧。”

而如今最大的问题,是罪魁祸首白迎不见了。

“我明天再去找他。”

白知夏也沉下了心。

*

翌日一早,白知夏又往晋王府去。拜帖送进去,没多久就有人出来了。但这回不再是鹿鸣,而是韩墨。韩墨沉着一张脸,手里还搬着一个不小的木箱子。

“韩将军……”

“不巧的很。”

韩墨冷声断了白知夏的话:

“府上出了些事,世子腾不出空闲来与姑娘说话。”

说罢不等白知夏再问,便搬着箱子往旁边的马车上放。白知夏这才瞧见偏门外停着一架马车,现下已然装的满满的。韩墨交代一声就回去了,车夫驱车离开。

白知夏能理解韩墨的冷脸。

毕竟连袁珩知都知道的事情,晋王府自然也早就知晓。这不是小事,牵连甚广且深重,韩墨视她如灾星也不为过。

她塞给门房一把碎银子,门房忙推拒:

“小人可不敢放您进去……”

“我不进去,只想打探打探,府上究竟出了什么事。”

门房咋舌,小心瞥了左右,悄声道:

“姑娘还不知道?前些日子我们府上二爷出了事,王爷震怒异常,谁知查下来,竟然是世……是三爷做的。王爷一怒之下,上了废黜世子的折子,如今旨意虽还没下,可王妃娘娘与三爷已然在将东西都搬到抚宁巷的大将军府上了。您若真有心找三爷,去那儿或许能碰碰运气。”

白知夏惊诧。

所以这是陆晏想到的,能孤身顶罪而不牵连晋王府的法子么?

为争世子之位试图得庆王支持,为保世子之位断了庶兄的腿?

所以一环一扣,早在他来寻自己相助的时候,计划就早已形成了,是么?

所以上辈子陆邈只是因为那只鸡而被晋王发派去别院苦读,可这辈子,却断腿成了残疾。因为陆晏需要这个理由,离开晋王府。

心里酸楚难耐,她压下情绪又往抚宁巷去,不费多大功夫就找到了御赐的大将军府。门上果然已经有人守着,豆蔻去送拜帖,门上却摆手道:

“主人家都不在,还未曾搬过来居住。”

白知夏也就明白了。

从他的计划步入正轨后,他就已然做好了再不见他的准备。

*

袁珩知思索一夜。

袁家是不可能帮怀恩公府举荐面圣的。不论怎样求,父亲都绝不会同意。

不仅仅是因为两家并无多少交情,也因趋吉避凶,这事原本就与袁家无关,袁家犯不上淌这趟浑水,给自家惹来不小的麻烦。

他思索再三,白崇既一直求见沈承,那么沈承确实是个最好的选择。

于是他一早收拾了,就要出门去沈府。

沈承做什么差事他心知肚明,不见白崇或许就是因为与白家相关的这件事。没什么事能瞒过皇上,沈承若见了,有些事就说不清了。

但他才要出门,却发现偏门里,袁夫人正沉着脸在马车旁等他。一见他来,袁夫人原本肃沉的脸色忽然撑不住,眼泪滚滚往下掉,却还是厉色道:

“你是要逼死咱们一家人么?”

袁珩知垂眼。

她的阿娘是最早洞悉他心思的人,甚至在他还未曾觉察自己心思的时候,就已然明了。

所以在那些影影绰绰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袁夫人就一直在防备着。

袁夫人见袁珩知一言不发,正要再哭诉着让他打消念头的时候,袁珩知缓缓跪下了。袁夫人大惊失色,连哭都忘了。

袁珩知沉静的望着母亲。

“阿娘,儿子早也没了活着的念头。”

袁夫人捂着嘴痛哭,袁珩知却浅淡的笑了:

“但我知道,我若没了,阿娘和祖母,也活不下去了。阿娘,你与祖母一直同我说,别计较,别在意,但从来也没人与我说过一句,不是我的错儿。”

袁夫人愕然的看着他。

“只有她,只有她同我说了这句话。阿娘,我若不做些什么,来日我必将永浸悔恨,也或者,不会再有来日。”

“你,你不必这样恫吓我……”

袁夫人颤抖的斥责他,他却笑容越大:

“我没有求父亲引荐白家面圣,我只是想去求沈承,能见白崇一面。”

“可沈承若应了,不还是看着袁家脸面?”

袁珩知的笑容有些嘲讽的意味了。

盛京多少达官权贵,沈承一概没放在眼里,区区一个袁家就能打动他?

袁夫人也很快意识到了。袁珩知道:

“阿娘,难道这些,我都不能做了么?”

难道他一辈子都要任由她们摆布了么?

袁夫人在袁珩知眼里看到了些许让她陌生的坚持和冷意,她踟蹰着,但这时候,袁珩知已然上了马车。

*

拜帖送进去,沈承看着拜帖:

“袁珩知?”

他努力回忆,只依稀记着这是个满身传闻,且并不好听的人。

“让他进来吧。”

他只对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才感兴趣。也或许他以为的有趣,和旁人以为的有趣,并不一样。

上一篇:柔骨娇娘在九零[穿书] 下一篇:双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