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回山居小院!”
余人应声离开净庵,催马往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赶。
沿途成荫绿树,闪掠而过,模糊了宋显琛的世界。
他干脆闭了眼,满心期待,阿翕已留下片言只语,好让他来日与之共聚。
毕竟,他这“长公主”待她从无任何架子,视她为知己,她不会就这般不辞而别的……
抵达小院落,他无视留守宫人的礼迎,张口就问:“阿翕……可有来过?”
几名仆侍面面相觑:“回殿下,不曾来过。”
宋显琛忽觉这小小院落的花草树木比任何时候刺目,包括阿翕亲手所栽的一整排怀菊、金银花、山茱萸等,越繁盛,越锥心。
她曾说,愿陪他养护草药,共采四时花,伴他一路好转。
什么“容成”、“玉英”、“金精”、“长生”……纵相大半年,相聚日短,而今只剩他独自守着。
他怅然立于庭中,垂下眉眼,眸底深深,如有冷凉光芒划过。
…………
五月下旬,霞光破空,朝阳万丈金芒晕染着人间的勃勃生机。
宋鸣珂亲率宗亲与百官,站在京城西门外,长长队伍后,围拢了一圈圈的百姓。
他们沐浴灿然晨辉,怀着殷切的盛意,庄重迎接离京四年的定远侯霍浩倡,和班师回朝的雁门、北安等三关的将领。
旭日普照下,数千人浩浩荡荡出了林子,下马恭敬地执了军中礼。
为首的霍浩倡神情端肃,朗声道:“臣霍浩倡,叩谢陛下相迎圣恩!”
说罢,领着长长的人龙下跪。
他所带来的有功军将,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乍眼看,人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但仔细观察,定能发觉,当中有人袍袖空空,有人需由仆从搀扶而跪,有人面上、手上布着不同程度的烧伤或刀痕。
宋鸣珂知道,会有更多的四肢不全者,生怕御前失仪而隐匿在后,有的更是早早回乡休养,还有的……战死在千里之外的沙场上,再也无缘见这京城繁华、故土昌盛。
她双目含泪,遥想上辈子的此时,兴许是同样的一帮热血男儿,在同样的恶战中披肝沥胆,而最后有功不得赏。
念及此处,她情不自禁执礼而还,颤声示意大伙儿平身,并上前亲手扶起久别的表姨父。
愿此生能授予他们该得的荣光与敬意。
霍浩倡受宠若惊,抬目望向宋鸣珂的瞬间,竟有须臾失神,“陛下……”
宋鸣珂启唇欲语,忽而身后一魁梧身影闪出,“爹!”
正是与父分别了四年有余的霍锐承。
“瞧你这没规没矩的样子!”霍浩倡低声呵斥,慈爱目光却片刻未离心爱的长子。
宋鸣珂笑道:“自家亲戚,无须顾虑太多。”
霍睿言也从人群中行出,与众将相互礼见,因今日迎归,特意改穿了武服。
宽肩窄腰外套着浅青色竹叶纹窄袖武服,以银线滚边,精细铜扣雕着莲花,清雅不失细腻,更显英气逼人。
他们在满城臣民的欢呼与祝福下,翻身上马,带着战胜的喜悦与荣耀,朝城中行去。
立在主干道旁迎候的百姓大多为有头有脸之人,不乏臣属家眷等,其中不少妙龄女子正热切议论霍家两位俊朗挺拔的公子。
诚然,霍睿言早在文举时已获高度重视,此番与边关将士谈笑自若,免不了勾起人们心中遐想。
京城的少女从不曾见他铠铠银甲加身的模样,只能凭借他端坐马背的飒爽风姿,及晨光下的英朗面庞加以想象。
出身名门,俊美无双,文才武略,战功显赫,满足了女儿家心事的种种幻想。
偏生……与皇帝身侧的昂藏指挥使传出了断袖传闻。
随夏日微风卷席京城各角落的,除了喜庆相告声,还有洒落一地的心碎叹息。
于是,她们转而偷瞄霍家世子。
人潮中,一名年轻少妇挽了同行丽人的手,站在一座茶馆门口眺望。
“来了来了!”少妇装扮的翠纱女子正是林相的孙女、沈国公世子的娇妻沈少夫人,“窈姐姐,定远侯和两位公子都在!”
“你心真大!他们一家回来了,轮到沈大人驻守蓟关,你还乐成那样!”
舒窈身着鹅黄色上襦,挑丝霜色罗裙甚是素雅,她深知闺蜜的夫婿于成亲当夜接到急报,快马北行,丢下爱妻已大半年,总算打完仗,却又来了新的调任。
沈少夫人笑道:“我若非对你放心不下,早就北上寻他了!你赶紧定下来,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舒窈远远偷望了皇帝和霍家兄弟一眼,心头滋味难言。
她至今想不通,自己缘何得罪了皇帝。
去年湖心亭一别后,皇帝出面调和了她与符家的冲突,事后便对她不闻不问。
闺蜜曾劝她改而考虑霍二公子,未料霍睿言很快去了前线。
经历夏秋冬春,她一颗芳心在空中,不知为谁盛放和凋零。
见舒窈默然不语,沈少夫人又笑道:“你忘了我跟你说的?如今霍二公子以文官身份立了战功,可是不得了的事!你……”
“别提了!”舒窈用手肘撞了她一下,“不嫌害臊!再说,你成天呆在沈国公府,大概不知。我姐说了,人人都说……说霍二公子……是那个那个……什么!”
“又是那传闻?不早跟你讲了,是霍家家教森严之故,作不得真的!”
“这次不一样,据说逮了现行,具体我也没问……反正霍二公子和秦指挥使出双入对,成天粘在一起……确是事实。”
“……”沈少夫人婚后极少在外走动,一时无法辩驳,改口道,“那就……霍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