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壮笑着招呼道:“你这么累,不歇一天?”
“不歇了,睡一觉好多了。”
陈壮把保管室的钥匙还给江宁,两人进屋,江宁见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各种农具摆放得也很整齐,十分满意,再次道谢。
陈壮不在意地说:“谢个啥,你这人就是太客气了。”
两人说着话,上工铃响了,过了一会儿,大家伙说说笑笑往保管室走过来,江宁登记,陈壮发农具。
大家都争着跟江宁搭话:“小江,你出去一趟像是变了样,燕都的风水就是好啊。”
江宁笑道:“实话告诉你们,还是咱这儿的风水好,风柔水润的。那边的大风吹起来让人偏头疼。”
“哈哈,那是有点难受了。”
“小江同志,你的照片啥时候让俺们瞧瞧,俺还没看过承天门呢。”
问话的是个老头,江宁一口答应明天拿给他看。
大家领完工具去下田干活。江宁登记完,整理一下东西,也拿着给自己留好的农具下田。
他一到田里,一帮知青们也过来凑热闹,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女知青们向他道谢,“江宁,谢谢你的零食,可让我们解了馋了。”
大家正说得起劲,陈大山背着手踱着方步走过来了。大家赶紧低着头干活,不再说话。
江宁笑着跟陈大山打招呼,陈大山问了他父亲的身体状况。
江宁说:“还行,恢复得差不多了。”
陈大山慢吞吞地说道:“我还以为你得到五月中才回来呢,没想到回这么早。”
江宁:“嗐,我一是牵挂着咱们大队的生产情况蹦蹦,二是怕请假时间太长了,别人说闲话,您也为难。”
陈大山满意地说:“小江,你这人从来都不让人失望。”
两人愉快地结束了聊天。
临走时,陈大山还不忘提醒江宁中午别忘了去他家吃饭。
下工后,江宁跟陈壮打声招呼:“我回去收拾一下,一会儿就去陈大娘家报道。”
给陈大山的礼物早就留好了,他回家提着就走,顺便给老胡说声不用等他吃午饭。
江宁到了陈家,陈大娘热情地迎上来,一看到江宁手中的袋子,就客气道:“人来就行了,咋还带东西。”
江宁把礼物放到桌上:“这是从燕都带来的特产,大家都有,不能落下您和陈伯。”
说着,他一样样从袋子里往外拿东西,他带来的有罐头、麦乳精、奶糖,陈家的几个孩子一看到好吃的,眼睛亮晶晶的,站着不肯走。
陈大娘一看这么多东西,跟陈大山对视一眼,陈大山严肃地说道:“小江,你这礼送得太贵重了,你拿回去吧,我可不能犯错误。”
江宁意外地说道:“犯什么错误?你是队长,我也是干部,我又没找你办事。这只是普通的礼尚往来。”
接着他又解释道:“这麦乳精和罐头是我姑姑特地买来送给你们的,说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
接着,他还拿出几包零食分给一直盯着他看的孩子们,孩子们犹豫了一下飞快地接下了,再迫不及待地撕开零食袋,嘴里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除此以外,江宁还送给陈大娘一条浅蓝色的头巾,本地妇女有包头巾的习惯,陈大娘头上那条都洗得发白了。江宁去百货商店时见到有卖这个的,就随手买了一条。
陈大娘接到新头巾,突然愣住了。
江宁问道:“大娘,颜色您喜欢吗?”
陈大娘这才反应过来,连声答:“喜欢喜欢。”
她接过头巾,抚摸了几下,感慨万端地说道:“你这孩子真是有心了。我家老头子,几个儿子都没想到给我买一条新头巾,就你想到了。”
陈大山梗着脖子说道:“家里的钱你在管,你需要啥就自己买呗。”
陈大娘:“那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的?”
“就是不一样。”
江宁怕因为这条头巾,老两口再吵起来,赶紧劝道:“陈伯这人工作太忙,可能是没注意到。”
陈大娘撇了撇嘴:“啥太忙,他闲得很,就是没这个心。——不说这个,我去做饭,小宁,你有啥想吃的没?”
江宁微妙地感觉到,陈大娘似乎对他更热情了,连称呼都变了。
他笑道:“大娘,我也不是外人,家里有什么我吃什么。”
陈家的中午饭十分丰盛,陈大娘杀了一只小公鸡,鸡肉炖蘑菇,腊肉炒青菜,热菜凉菜,荤的素的,整了一大桌。陈壮也被叫来陪酒。
一顿午饭吃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快上工时才散。江宁喝得有点多,下午干活时,有点晕晕乎乎的。
还有人要请江宁吃晚饭,江宁婉拒了。经过多年的练习,他已经不害怕人际交往了,可是别人交际能补充能量,于他却是消耗能量。每次聚会过后,他都需要在家里缓两天。
他跟老胡晚饭吃的是汤面,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吃完饭,江宁抱着幸福撸一会儿,更加心满意足。
老胡对他说:“老吴知道你回来了,还问你呢。”
江宁起身道:“我去找他。”
他给老吴和江潮准备得也有礼物,顺便带上。
江宁沿着山路,慢慢地散步,逍遥与平和跟在他身后。
也是巧了,他跟老吴在半路相遇。
江宁笑道:“老吴,咱俩是心有灵犀。”
老吴借着暗淡的天光打量一下江宁,点头:“精神挺好,竟然没瘦。”
江宁:“我是去蹭饭的,怎么能让自己瘦了,那不是亏了吗?”
江宁知道老吴最挂念的是什么,贫了两句,赶紧扯回正题:“你的书,我全部搬到你指定的地方了,一切顺利。还顺便帮其他两户人家搬书,他们一家给我30块钱,发了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