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道系知青(41)

陈大山看着众人这副样子,笑着骂了一句:“大爷的,平常可没见你们这么积极。”

大家来抢农具,做为分发农具的江宁也很无奈,他只好大声维持秩序:“大家排好队,不要挤。由于新农具不够,大家轮流使用,今天试用过,明天就用普通镰刀。”

大家一想,这样也挺公平,都没意见。

尽管江宁说了轮流使用,但今天抢到新农具的人还是喜滋滋的。

抢到手推收割机的村民更加欢喜,得意洋洋的嘴脸让人想揍他。

抢收时期,大队干部通常也要下田劳动,陈大山对于劳动一向积极,这次也不例外。

江宁也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干活,不过,大家觉得他发明有功,主动给他留了一台收割机。

早上的天气还很凉爽,微风习习,大家又是刚下地,精神头十足,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劳动。

江宁更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他推着“收割机”收割豆子,所到之处,豆秧刷刷倒下。

有人惊呼:“你看小江,割豆子多熟练,多有派头。”

众人附和:“确实。”

他刚割了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来给他送水。

江宁笑着接下,夸了小朋友一句。

小朋友两眼亮晶晶的,大声表示:“江宁哥哥,我以后要向你学习,长大也要做好多手推收割机和锄头镰刀。”

江宁:“……”

小朋友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跑了。

由于这些新式农具的加入,今年秋收比往年快了许多,大家也不像往年那么累。

他们大队的豆子提前三天收割完毕,接下来是收玉米。

大家尝到了甜头,就来问江宁能不能也造个收玉米的新机器。

江宁一时没想出来,他说道:“收割玉米的我没想到,不过,我可以试着做个简单的脱粒机。”

大家又是一阵欢呼,有脱粒机也是极好。

大家没想到的,他们大队的两样新式农具已经传播开了。

很快隔壁的向阳大队和红云大队又来借农具了。

他们不但要来借农具,还想再借人。

作者有话说:

为了避免再被锁,关于文中的时代背景,我会尽量淡化,有些部分会一笔带过。

◉ 第二十三章 热烈欢迎

刘家河大队的社员一听到这个消息, 顿时炸了。借人借顺手了,上次借了半个月,这次还借。

陈大山也有些不乐意, 直接回复向阳大队的孙队长说:“小江现在是我们大队的干部,谁家总把干部往外借?我借你这个队长, 你乐意不?”

孙队长咧嘴一笑:“行啊, 你把我借走,我把小江借走, 我们俩换换。”反正工作已经安排好了,离开他, 大队的秋收工作也不受影响。

陈大山白了孙队长一眼, 这老头子的脸皮可真厚。

开了一句玩笑,孙队长正色道:“老陈,咱俩是老熟人了。你也知道我的为人,我不会让你们大队吃亏的。你看这样行吗?我们向阳大队出五个壮劳力来帮你们干活, 你把小江借给我们五天。”

陈大山皱着眉头,都是一个公社的, 又是老熟人, 直接拒绝也不好, 但借人又不愿意,于是他说道:“我们再商量商量。”

孙队长:“那你们尽快,我听县气象局的同志说,今年下半年雨水会比较多,我不是想尽快把秋粮收仓库里吗?粮食可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呀。”

陈大山听到这句话颇有共鸣,他说道:“我明天给你回复。”

孙队长还有别的事, 匆匆离开了。

陈大山转头去找江宁和陈壮他们商量。

现在大队的队委一共就四个人:陈大山、陈壮、刘家成、江宁。刘家成四十来岁, 人很踏实能干, 话不多。江宁跟他接触得也不多。

陈大山提出这个问题,问三人的意见。

陈壮先发言:“叔,咱们的豆子虽然割完了,但这些农具还有用,无论是割草还是干别的都行,农忙时节哪有借农具的?借人也不行。”

刘家成道:“都是一个公社的,不借不好说呀,再说人家答应送来五个劳动力。”

陈大山觉得借不借都有道理,他只好把目光投向江宁:“小江,人家要借的是你,你看呢?”

江宁考虑了一会儿,慢慢说道:“眼下正忙,我本应该留在队里好好干活。按我的本意,我不想去。可是,我也明白,如果咱们直接拒绝,又会得罪兄弟大队,将来公社领导知道了,怕是对咱们的观感也不好。”

陈壮接道:“这倒是,我都忘了公社领导这一层。”

刘家成笑道:“还是小江考虑得周全。”

江宁又接着说:“我最近又琢磨出一个能替代收割机的新农具,就是在拖拉机前面焊两排镰刀,效果比不上真正的收割机,但比镰刀可强多了。”

三人听到又有新机器,六只眼睛同时放光,但陈大山的目光很快又黯淡下来:“咱们大队没有拖拉机。”

江宁笑道:“可是,向阳大队和红云大队有拖拉机。兄弟大队嘛,今天你找我借人,明天我找你借拖拉机,有借有还才是正理。”

陈大山的眼睛再次亮了,他拍了一下大腿,称赞道:“小江,你的脑子可真灵光,是这个理儿没错。”

陈大山琢磨一会儿,跟江宁商量:“既然如此,咱就让他们两个大队再欠咱们一份人情,那五个劳动力咱也不要了。少五个人也没啥。明年麦收咱们找他们借拖拉机。”

江年又建议道:“锄头镰刀一个大队借他们十五把,手推收割机各借两台,我估计他们借我过去,肯定是想我帮着改装农具,我去了再给他们弄一些。”

上一篇: 你还知道回来啊 下一篇: 青山曾为雪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