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笑道:“随意就好,我这好东西没有,萝卜白菜管够,吃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图个乐呵。”
大家伙很赞成这个提议。
有人商量带面来,可以包饺子,有人提议搬些凳子来,不然坐不下。
他们边走边商量,个个眉飞色舞的。
知青们一走,他们的位置就被一帮乡亲给填补上了。
乡亲们的串门又是另外一番情形。
他们说着东家长西家短,话题跳跃极快,一会儿说庄稼,一会儿说猪羊,一会儿又说谁谁的丈母娘,江宁的脑子飞快地转着,听一圈下来,也挺涨见识。
第三波客人走后,堂屋的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瓜子花生壳,江宁拿起扫帚就扫。刚好老胡从外面进来,连忙劝住:“哎,你不能走。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否则会把福气一块扫走。”
江宁才不管,说道:“没事儿,我夜观天象,发现咱俩的福气厚,扫也扫不完。”
老胡:“……”
江宁费了一点功夫,终于把地面打扫干净,心里也畅快多了。
他看看天色,说道:“该准备午饭了,中午吃饺子。”
老胡积极响应:“行,吃什么馅的?”
江宁看了一眼绿油油的蒜苗:“两种馅,一种肉末蒜苗豆腐馅,一种白菜木耳鸡蛋馅。”其实韭菜鸡蛋馅也挺好吃,可惜,现在没有大棚,没有新鲜韭菜。
江宁美美地吃了一顿饺子,想起来,昨天的日历还没撕,顺手撕下一页。
1973年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从今天开始,就是新的一年了。
◉ 第四十四章 春风如贵客
初一这天的晚上, 江宁家里来了二十多个知青,男女都有,大家自带食物、桌椅碗筷, 屋里坐不下,就站着吃。反正就是图个热闹。
大家嬉笑打闹, 热闹非凡, 江宁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偶尔为之倒也不错。
他们先吃火锅,涮完菜再用火锅汤煮饺子, 饺子是大家伙一起包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吃完饭, 还有人提议上点节目, 吹拉弹唱都有,江宁也贡献一个歌唱节目,广受好评。方朝阳这家伙更是出尽了风头。
吃饱喝足,热闹完毕, 大家自觉主动地帮忙收拾屋子,把江宁家里收拾干净后才离开。
第二天, 就是大年初二。按照习俗通常是大家串亲戚的日子。江宁和老胡都没有亲戚可走, 乐得清净。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江宁窝在家里做了一份简单的工作计划,只有三行字:1973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1974年计划:干好本职工作,搞好嫁接果树。工作计划就这么多,
然后是生活计划,这个就丰富细致多了。
赏春:二月迎春花, 三月桃花杏花, 四月梨花。
吃春:榆钱槐花荠菜香椿春笋蒲公英花椒芽马齿苋, 蒸煮煎炒炸。
伤春:意思意思就行了,那么多文化墨客都伤,他不伤,显得不礼貌。
这三样是有顺序的,一样一样地来。
他们这里处于南北交界,春天来得挺早。刚过完年,春姑娘春小伙的脚步就轻轻地来了。
春天到底是春天,风变柔和许多,从匕首变成了剪刀;雨变暖了,落在身上,不再让人直打冷战;阳光也从寡淡变得热烈。
春天一来,江宁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呆着。
清晨带着两条狗出来散步,看看山,看看日出和朝霞,观察观察路边的小草什么时候发芽,有时还在路边遇到些小虫子小动物。
中午,照例要晒太阳,或是在山崖上,或是小溪边,有时也去河边逛逛。
早早吃过晚饭,坐在山崖上看看西边的晚霞,运气好时能看到火烧云。
幸福这只懒猫有时也跟着出来,它懒得走路,直接卧在逍遥背上。
江宁:“……”原来还能这样?
他又一次恨不能拥有一部相机,拍下这好玩的一幕。虽然不能拍下来,但可以画下来。不过,等到画画的时候,江宁又为自己的水平着急。画得不够传神生动。他想到了江汉,提出想跟他学画画。
江汉考虑了一下,让江宁画几笔他看看,江宁画了他最拿手的……馒头。
江汉沉默片刻,委婉地说道:“你现在学画画已经晚了,但当作业余爱好还是可以的。”
江宁听得出来他的话外之音,艺术这个行业很吃天赋的,他的天赋一般,不过他也没想到要吃这碗饭,只是当个业余爱好而已,倒也不觉得沮丧。
由于现在条件有限,颜料都凑不齐,江汉就让江宁先练习素描。
江宁没事就在家练习素描,模特就是家里的狗猫还有老胡。
这狗和猫就不可控,有时江宁正画得兴起,它们突然起身,抖抖身上的毛走了。
江宁没办法最后把常用摩特换成了老胡。
“老胡,你站着别动,我画完你再动。”
“老胡,对,你就继续保持这个姿势。”
老胡:“……”
画画只是江宁的爱好之一,他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从二月开始,江宁和老吴的重心就放在了嫁接果树上。王威也继续来他这儿干活。
同样是劳动,王威的心态跟去年大不一样。每天高高兴兴地来,他开始只是干粗活,后来江宁也顺便教他一点嫁接果树的知识。
他主要负责寻找合适的枣树,这活可不轻松,需要到处跑,找到枣树,还得挖出来再扛回家。但王威仍旧干得很开心。
王威只是业余时间来劳动,该上工时还得上工。
年后的头等大事是春耕,全体社员都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