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下午用艾蒿热敷了两次,疼痛大为减轻,心情也好了许多。
晚饭时,他胃口也变好了,吃了两个包子一个酸枣面馒头,还喝了一大碗小米粥。
酸枣面馒头里面只有少量酸枣面,主要成份还是白面,里面还放了一点糖,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挺好吃。姑姑挺喜欢,一口气吃了两个。
吃饱喝足,江宁又领着两人一起泡脚,这是他从去年冬天开始养成的习惯。烧上半桶热水,把脚往桶里一泡,至于泡脚的草药随季节而变,江宁手头草药不全,就扔了一些艾叶、桂枝和花椒进去。
李恒笑说:“我怎么觉得跟炖猪蹄似的。”
江雪也笑:“你还别说,还真的像,你那双老猪蹄炖起来肯定更入味。”
屋里充满着欢快的笑声。
这又是热敷又是酸枣面和泡脚,江宁一通操作猛如虎,效果还真有。反正这天晚上,姑姑和姑父都没失眠,一觉睡到天亮。
江宁也睡得神清气爽,黎明即起,伸伸胳膊抻抻腿,刷完牙漱漱嘴。
活动完毕,开始准备早饭。姑父胃不好,江宁做了一锅青菜面片汤。
两人昨晚睡了个好觉,气色好了不少。
李恒一看到江宁,脸上带着笑意:“你这孩子越来越有能耐了。这么一弄,真的舒服多了。”
江雪也是一脸骄傲:“你也不看看是谁的侄子,我家小宁是江家所有孩子中最聪明最心善的。”
江宁笑道:“过奖过奖,都是同门衬托。”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吃完早饭,江宁给两人指派任务:“姑姑姑父,你们继续开荒,我出去转转。”
李恒说道:“你不要走太远,转一会儿就回来。”
江宁点头,他出了门往村里走去,今天,他要去打听一下附近的医生。
作者有话说:
①是百度来的。对于网文中的医学知识,大家谨慎模仿,尤其不要自己开药方,效果真不行,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第五十一章 好消息
江宁换了一条田间小路走, 提前踩点,又找到了一片荠菜,准备回来时采摘, 打草搂兔子,顺手的事。
三月的清晨, 晨风微冷, 阳光明亮,麦田辽阔碧绿, 头顶是瓦蓝的天空,若是没有这些让人糟心的破事, 生活该有多美好。
江宁也只低沉片刻, 赶紧打起精神,得解决问题,解决一点是一点,至少让这个世界美好一点点。
江宁到了村里, 径直去杨奶奶家。
杨奶奶看到他,有点意外, “你还真找来了?赶紧进来坐会儿。”
江宁进了院子, 就见这院子比姑姑家的院子还大, 一样破,不过人家收拾得不错,挺有生活气息。院子里有菜地有鸡窝,墙角有几簇金灿灿的迎春花。
江宁夸道:“杨奶奶,您收拾得真好,这迎春花真好看。”
杨奶奶眯着眼睛, 笑道:“再过几天, 别的花也开了, 更好看。”
杨奶奶说着话,给江宁倒了一碗茶,问道:“你今天还是来买菜?”
江宁抿了一口茶,说道:“还是要买菜,也想买点鸡蛋。”
杨奶奶起身把他领到菜园里,让他自己摘菜,摘完她再过称。
江宁挑着新鲜水灵的菜摘,动作十分熟练。
杨奶奶笑道:“看你这样子还真干过农活。”
江宁笑道:“我们知青下乡是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肯定得干农活。我在乡下也开了一个菜园。”
一聊到种菜,杨奶奶的兴致就来了。
两人就种菜心得交流了十几分钟。
这会儿功夫,江宁已经摘满了两大篮子菜,杨奶奶过了下称,收了江宁一块钱,末了,又抓了一把香葱当饶头。
江宁道过谢,十分自然地转移了话题:“杨奶奶,我家里人生了病,去医院又太远,您知道咱附近有医术好人品靠谱的大夫吗?”
杨奶奶想了一下,说道:“以前咱村里就有一个大夫,擅长针灸,人称“刘三针”,我有偏头痛,老去他那儿扎针,医术可好了,人也善良,遇到看不起病的人家都直接免药费。过年过节还义诊。7年前,有红小兵要斗他,结果我们全村人团结一致把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崽子给斗跑了。”
江宁感慨道:“你们村的风气真好。”
杨奶奶说道:“主要是刘老大夫人好。”
江宁心中略喜欢,赶紧问道:“那他家住在哪里?我也想过去看看。”
杨奶奶话锋一转:“唉,刘老大夫前年就不在了。”
江宁:“……”空欢喜一场。
杨奶奶话锋再一转:“老大夫虽然不在了,可他有儿子呀,他儿子小刘的医术也好,现在在中医院上班。”
江宁心头又涌起了新的希望,他委婉地打探了一下小刘医生的性格品性,用杨奶奶的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小刘大夫也挺好,为人善良,性子挺好。不过,他们一家已经不住村里了。
江宁向杨奶奶打听了刘医生家的地址,他把菜放在杨家,自己步行过去,打算先探探情况。
刘医生的家离杨奶奶他们村约有半小时的脚程,他家没人,夫妻俩是双职工都上班去了。
江宁只得返回,打算明天早上再来。
虽然杨奶奶说刘医生人挺好,但江宁也不敢冒险,他打算观察两天再行动。
一个多小时后,江宁折返回杨奶奶家,跟她打声招呼,提着菜离开。
他回去时仍走来时的小路,顺便把韭菜采摘了,又收获慢慢一网兜荠菜。
路上遇到卖豆腐的,他买了一块豆腐。
回到家里,姑姑和姑父还在院里干活,菜地已经开出一小块,他买回的菜苗和菜种都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