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道系知青(98)

次日,江宁又进了一趟村子,买菜买鸡蛋,他还买了只小公鸡,卖家帮他杀好处理好,他把鸡放在菜篮子下面,别人看不到。

他路过刘富春家里,看到他家有一辆架子车,不禁心生羡慕,就表示他也想要辆架子车。

刘富春指指家里一辆小独轮车问道:“架子车太贵,也不好卖。独轮车人你要不?也能装不少东西。”

江宁看了一下,车身不大,只有一个轮子,虽然没有两个轮的架子车方便,总比手提肩扛方便。

他问了价钱,刘富春说道:“咱俩是老熟人了,我也不跟你来虚的,你给我10块钱就行。”

江宁也没砍价,点头答应,直接淘了十块钱给他。

江宁把菜篮子往小推车上一放,推着回家,确实方便多了。

姑姑姑父见到小轮车都挺稀奇,他们好些年没用过这玩意儿了。

姑父还推着小车在院子里走了几圈,被姑姑笑话。

有了好东西,就忍不住不用。当天下午,他们三人就轮着独轮车去挖野菜捡柴禾。

捡了满满一车枯树权和柴草,够烧几天了,三人都是一脸满足。

刘医生第三次来治病时,把江宁的那袋草药拿走大半,他要出钱买,江宁不卖,想直接送他。刘医生也不占他的便宜,最后索性抵了药费。

经过几次治疗后,姑父的病情很明显地得到了控制。心绞痛的次数明显减少,睡眠质量也变好了。刘医生还顺便给姑姑治了病,给她带了药膏来,姑姑的腿伤也在逐渐恢复。

姑父的病情在逐渐好转,又想起了自己的老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各有各的毛病,处境跟他差不多。

这一天晚上,李恒小心翼翼地试探刘医生,问他愿不愿意帮一个老人家治病。刘医生问清楚病人的姓名和职务后,思索半晌,最后点头答应了。

李恒激动地握住刘医生的手:“刘医生,真是太谢谢你了。”

刘医生仍是那副淡淡的语气:“你说的这个人我也知道,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很大贡献。”

李恒又问刘医生时间方便,刘医生想了想,说道:“他家在城里,周围肯定有很多眼线,不像你家这么偏僻,我怎么安全地到达他家才是个大问题。”

李恒也犯了难。

江雪一看两人犯了难,就想起了自家那聪明的侄子,她出来换岗,让江宁进屋跟他们商量。

江宁听说这个难题后,打听了一下老同志的级别,便说道:“姑父,这个问题咱们解决不了,但你的领导肯定能解决,咱们抽个空去找他的警卫员,让他们安排。如果他们能派车最好,刘医生可以早起一个多小时,正常上班,让警卫员在刘医生的上班路上等着,开车进去。”

李恒一想,这确实是个办法。

刘医生离开后,李恒就做了决定,明天他要进城,江宁想跟他一起去。

李恒摇摇头:“不用,我一进城肯定有人盯着我,你要跟着,也会被盯上。你是来探亲的,我怕这帮人找你麻烦或是让你提前回去。”

江宁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便不跟着去了。

不过,江宁想起自己来好几天了,还没写过信回去。他回屋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一封给堂姐江艳;一封写给方朝阳和老胡。让方朝阳帮他把库房里的药草寄过来,吃的能寄也寄一些来。

写完两封信,江宁想了想,又给陈大山写了一封,说他爸有心脏病、胃病、肠炎,目前正在全力治疗。他留在身边陪护。多谢陈大山给他批假。

写好信,江宁托姑父给邮寄回去。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姑父李恒就起了床,江雪不放心,再三叮咛嘱咐。待人离开后,江雪一直心神不宁,坐卧不安。

江宁安慰道:“姑姑,您要相信姑父,他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

江雪唉了一声,“我整天提心吊胆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江宁说道:“姑姑,我在乡下学过算命,我夜观天象,发现乱星将坠,两三年后,咱们就可以重见天日了。”

江雪噗嗤一声笑出了声,“你这孩子,可真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被江宁这么一插科打诨,江雪的心情也略好了些。

李恒一直到傍晚才回来,他满脸疲倦,但眸中闪着光芒,他兴奋地说道:“事情成了。刘医生已经跟警卫员小赵接上头了。”

江雪又顺便问起老领导以及那帮老同事的近况。

李恒面色黯然:“没见到,我只见到了小赵。反正他们都还活着,只是没有自由。”

姑父的身体在逐渐好转,江宁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姑姑的腿也好差不多,照顾家里基本没问题。

江宁就开始活动开了,每天推着独轮车买菜买柴禾,还推了几车媒回来自己做煤球。

院子里的荒地全部开垦出来,都种上了菜。

江宁还从刘富春那儿借了工具,把破败不堪的院子给修了一下,厕所也整了整,他又把房顶上的旧瓦换掉,杂草拔掉,省得下雨漏雨。

院子一天天地在变样儿,虽然还是破了,但显得不那么败和颓了。菜地里的种子出了嫩嫩的芽,一行行嫩绿的菜苗也在努力地生长着,昭示着新的希望。

刘医生给姑父拿来了治心脏的药,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再加上心情舒展,生活舒适,气色也变好了,两人脸上都长了肉,江宁也跟着胖了五斤。好在他原来很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又过了几天,李恒又进了一次城,这次他骑回了一辆自行车,还拿回一台相机。

上一篇: 你还知道回来啊 下一篇: 青山曾为雪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