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陛下——”
“陛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他身边呼喊,大约因为他已离那道象征生死的城门越来越近,巨大的撞木攻城之声震耳欲聋,鲜血与烽烟越来越多地溅上他的衣襟——他明白得实在太迟,原来只要身在局中便注定无法清清白白从容来去。
第173章
“……开门吧。”
他淡淡说着, 是这十余年来最难得的清醒笃定,身边的人却都当他是疯了,惊恐的注视如影随形——多好笑, 一叶障目时人人追捧、酩酊酒醒时又人人怀疑,堕梦便是如此容易的事, 他确不能指望还有什么人能拉他一把了。
这也无妨, 他可以独自踏血向前,每个见到他的士兵都不自觉地小心退后,也许最初他们并不知他要做什么、可当看到他伸手扶向长安城门翘关的那一刻一切也就清晰明了——他听到有人哭了,有人又在悲喜难辨地叹息, 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注定会辜负一些人, 可十数年前因他而起的因果、今日却总应当由他亲手做一个了结。
“轰……”
十年一醉消磨心志, 他太久不曾出过宫门、都已没有力气抬起那道沉重的翘关,可渐渐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帮他, 他们的职责本该是死守此门与城同在, 如今却也同他一样只求一个了断。
……那并不难。
一双双手同时抬起自己的命运,城门缓缓开启的那刻他又再次看到了荒原之上漫天的星星——它们那么大又那么亮、几乎就跟那晚他在屋顶与友人同看的一样璀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也许很快世人便能见到另一个盛世,也许长安终有一日还能恢复成他记忆中的样子。
而他少年时的那个友人……也在那里。
隔着重叠交错的火光, 隔着寒芒森森的刀锋, 无尽的星河就隐在他身后一望无际的黑夜里,某一刻他好像也看到了他,一刹的怔愣过后目光竟似也有几分悲哀。
——悲哀……?
你在为我悲哀么?
因我早生华发面目全非,即便今日专程正冠束发也依旧难掩沧桑狼狈?
抑或只是未料当初西北一别还能再见……又偏偏是你我都最熟识的长安城下?
他笑了, 洞开的城门是平生唯一的功绩,墙外的将士却都惊疑不定、手执戈矛提防他这洪水猛兽般凶残不祥的逆王——可他其实只是想再见一次自己的故友罢了, 倘若来得及……还想再同他说几句话。
他向他走去,城门之下的阴影便渐渐褪却,他要走到清白的月色里、要像过去一样自由地伸手摘星辰,沐浴到第一缕月光时他只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畅意,仿佛终于得到什么天大的恩赦、可以从此放过自己了。
贻之就在远处看他,某一刻目光却又忽然移开了,他觉得有些遗憾、心说彼此最后一面还当再多几分珍重,下一刻却见对方变了脸色、目光又从城楼之上落回他这里,四周的吵闹让他听不到他的声音,只依稀感到他在叫他——
“殿下——”
……“殿下”。
他的眼眶一瞬湿润,忽而便觉自己已无心愿未了——他在江北是狐假鸱张的“陛下”,在江南是死有余辜的“逆王”,在突厥口中是毫无尊严的“犬奴”,在舅父口中是懦弱荒唐的“竖子”……唯独不是他自己——睿宗次子,秦王殿下,卫铮。
因果轮回如斯玄妙,原来世上最后一个肯这样唤他的人还是他,他的欢欣无以言表,以至于从身后射入心口的那支利箭也成了无足轻重——他只感到一瞬的疼痛,比起那漫漫十数年暗无天日的折磨……实在太轻太轻了。
“竖子!是你——”
城楼之上缈缈传来舅父的嘶吼,他的恍然与愤恨几乎正是旗鼓相当。
“原来一直都是你——”
“十年前在上枭谷也是你!”
“是你放走了方献亭!”
“是你弃了长安——”
惨然的颓唐触目惊心,便是高墙下的千军万马一时也只能静默而立,一代逆王叛将的末路竟是如此讽刺,世上无人能够料到自相残杀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
卫铮却并不在意这些注视和议论,胸口被舅父亲手射来的利箭刺穿后他便无力再向前走了——这也不算是意外,他早知自己走出城门后便会被来自身后的刀剑杀死,最后的惊喜却是来自身前的人给的,原来适才故友唤他也是想在万死之中留他一命的。
他重重跪倒在原地,感觉四肢百骸的力气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流逝,耳中却还能依稀听到马蹄飞驰的声响,不多时终于有人拉住了他的手臂。
他却还是在下坠,也无心再费力爬出什么深渊地狱,越发模糊的视线中隐约看到一双熟悉的眼睛,什么星辰落影早已不见了,他们说得对,贻之右目之下的那颗小痣果然最似一滴眼泪。
“快些离去吧……”
他已无暇同他叙旧,只能同他说这最后一句话。
“这里……不值得。”
……许多人都看到了那一幕。
看到逆王如失心智自己打开了西都长安的城门,看到钟曷怒发冲冠亲手在城楼之上射杀了自己的外甥,看到君侯在逆王死去后久久停留在他身旁、好像听懂了那句令旁人皆未明所以的“不值得”。
他说过他会杀了他……
可实际最终……杀死他的又是谁呢?
“三哥……”
方云诲小心翼翼走上前去,感到那时半跪在逆王身边的三哥遥远又陌生——他应当是最恨他的,若非是他社稷不会残破至此、甚至若非是他叔父也不会被迫丧命,卫铮一人犯下滔天恶业、却让千千万万无辜之人因他颠沛流离不得善终,难道不该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