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空间:天才炼丹师(340)
这三五百可以说是丧尸和僵尸中的精英,单独放出来一个都可以和一个心动期的金丹真人打上半天。合在了一起,战斗力绝对不比三五个元婴期组团弱。胡映雪他们和它们两军直接堵上会如何暂时无从得知,因为它们齐齐跨入了天劫的覆盖范围。
除非因为有深仇大恨要与对方同归于尽或者友情帮忙渡劫,没人会在别人渡劫的时候往跟前凑。只要踏入天劫的覆盖范围,天劫便会把你也算计进去。虽然不会多一个人就直接将难度翻一倍,但渡劫就像走钢丝,增加一点难度和增加一倍难度差别不大。
看到一堆人摇晃着或一边跳着凑了过来,胡蕊非常爱惜的将那颗心脏上抹了两把,“果然主角就是不同。知道后面的劫雷会越来越厉害,派来了这么多帮手帮我。就是来的这些家伙太没有形象了,根本没有颜值,如果能够酷帅拽一些就更好了。”
胡映雪只能对自己说是她不懂蛇精病的脑补构造,不然怎么会一点不能理解胡蕊的这些想法都怎么冒出来的。比如说看到那么多家伙跑进天劫的覆盖范围,她是绝对不会把那些家伙当做是去帮忙的人。
多一个人,天劫降下的劫雷威力就要增加一些。多三五百个加一起能困住三五个元婴期,这也就意味着胡蕊等于和三五个元婴期一起渡劫。所以再次出现的劫雷比之前粗壮了近三倍,而且降落速度也比之前快了进一倍。
就算是敌对关系,胡映雪都替胡蕊捏了一把汗,胡蕊却丝毫不见慌乱。劫雷下来了,她就再次把手里那颗心脏扔了上去。不仅一点没有躲闪的意思,身上也一点防护没做。站在那里,仰头以四十五度角看着那颗心脏再一次发威。
因为雷柱粗壮了许多,这一次那颗心脏感觉就像是扔入水面的石子。虽然这一次还是将雷柱震散了,却不是像之前那样漫天雷影,而是化作足球大的大颗雷球向四周散开。雷球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一声整耳的轰鸣,接着就是一个大坑出现在严重。
一颗雷球在胡蕊身前炸开,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的她没有直接被炸了一个正着。光只注意身前瞬间多了个深坑,没注意脚下踩着的地方已经变得十分松垮。打算往后退一步,刚抬脚,脚下就一轻。
再一次从坑里跳出来,胡蕊的眼睛已经完全变成了血红色。踩在一个艳红色的玉如意飞行法器上,扬手扔出一堆婴儿拳头大的黑色圆球,接着就听一片轰鸣。轰鸣声过会,再看过去,原本已经满地大坑的地方就这么重新变成了平地。
看到地面上跳跃着一簇簇黑色的火焰,胡映雪轻皱眉头。弥日和弥星被留在昆吾山,以后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随时为她答疑解惑。再次遇上需要有人给个答案的事情,心里头有一点点失落。不过这也提醒了她一下,之前实在太过依赖弥日了。
拿出弥日给做的那个玉简,很快就找到了和黑色火焰有关的信息。玉简内的相关信息有配图,对比一下就可以断定是一种名叫阴火的东西。这种阴火不是高级火焰,却很受一些邪魔修的欢迎。因为它们有一个很阴毒的附加作用,被它们碰触过的地方至少千年内会寸草不生。
胡蕊刚才左一把右一把的扔出许多阴火雷珠,爆炸覆盖面积大约七八里。这意味着除非做一些补救措施,要不然七八里长的地方至少在今后的千年里只会是一片死地。
那里会不会成为寸草不生的死地是后面,现在就是一块谁靠近谁倒霉的厄运之地。受那颗心脏的吸引,踏进天劫范围内的丧尸和僵尸完全无视天劫散发出来的危险气息,就是要接近心脏所在的地方。
丧尸和僵尸都不会注意脚下,不仅没有躲开那些在地面上跳动闪耀的黑色火焰,又一些还每向前走一步都踩在那些黑色火焰上。
踩了一下,没事。
再踩了一下,似乎还是没事。
接着再踩了一下,腿爬上了黑色的火焰。
继续往前走,拖着很快蔓延到全身的黑色火焰往前迈出一步、两步……十步,倒下。
才不过片刻,就倒下了一大片。进化成高级的丧尸和僵尸已经有了些思考能力,看到前面的丧尸和僵尸在黑色火焰中迅速化为灰烬,后面的那些便不再继续往前走了,只站在那里冲着胡蕊发出明显带着威胁的嘶吼声。
抬了一下手,胡蕊再一次接住那颗心脏。刚接住,转手便又将它扔了会去。刚扔到离头部不是很远的地方,变得更加鲜红的业火劫雷就砸了下来。
虽然这一次那颗心脏还是很强势的将砸下来的雷柱震碎了,但这次散开的雷球大小都有两个篮球那么大。因为离的近,变大后的雷球密度比之前还要多很多。身前身后,左边右边,都至少有两个雷球。没办法躲闪开,也来不及躲闪开,胡蕊终于被伴随着爆炸声的雷光包裹了起来。
看着那些雷光在胡蕊身上绽开一朵朵耀眼的血色电花,胡映雪似乎都能听到皮肉绽开的声音,鼻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抬手抹了下鼻子上的汗珠,扯了下嘴角,“我渡劫时似乎也会出现这样的一幕,那时候一点不觉得恐怖,现在感觉很吓人。”
慕天玄笑了下,“那个时候你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要挺过去上面,哪还会有余力去关心劫雷劈到身上的感觉是什么样。都没把注意力放在上面,当然不会感觉很吓人了。”
裹住胡蕊的人雷光其实也不多,毕竟那颗心脏还是把雷柱震散了,只有那几个雷球砸在身边。等雷光散掉,身上的法衣已经破烂到不可以再穿出来。就这样,胡蕊还能露出一口裹着青烟的牙,嘿嘿笑着说道:“不怕,我是主角。这虽然是对我的考验,但一定是以我平安无事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