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79)
“那吴侍郎接下来打算如何办?”明长昱轻描淡写地问。
吴岱沉默一瞬,才说:“想必侯爷也知道了,唐延生前去过永宁公主府上。所以势必会查到公主。”
“公主乃太后所出,只怕不太好查,”明长昱为难地说道。
这番话,立即让吴岱有些不屑,他轻哼一声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下官也没说公主有罪,只是需她配合调查而已。”他似下定决心,朗声道:“下官明日就上书皇上,相信皇上圣裁,定会明断。”
明长昱挑眉,“吴侍郎高义,令人佩服。”忽而话音一落,“只是,公主与刑部尚书也有些亲缘,就怕到时吴侍郎……”
他话语未尽,吴岱却是心知肚明,他说道:“刑部尚书与公主有亲缘就该避嫌,下官会在奏折中向皇上说明的。”
这一场交锋,明长昱在风轻云淡间就“奸计”得逞。君瑶有些同情地看着吴岱,心想着有他去做出头鸟,这案子或许会顺畅许多。
刑部尚书赵柏文执掌刑部,又与赵太后出自同族,若他从中插手,的确不太好办。吴岱上书让他避嫌,虽不能肯定奏效,却能让他有所顾忌掣肘,自然极好。
事情已了,君瑶与明长昱趁着宵禁之前离开刑部。
华灯初上,大街小巷亮如灯海,万家灯火迤逦如星,让人不忍走马观花。
君瑶上马车坐好后,突生疲惫,她靠着车壁,隐着不安,轻声问:“侯爷,若那具尸体真不是唐延,那真正的唐延去哪儿了?还活着吗?”
明长昱放下车帘,寻了个舒适的姿势,倚着软枕,轻声道:“我会让人暗中排查。若他没死,不外乎是藏在京城之中,另一种是偷偷出城。过关出入城,都需过所路引,怕是没那么容易。想来他会在京中躲避一段时日,待风浪小些后,才会出现。”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他已经死了。”君瑶不太乐观的补充,“凶手弄一具假尸体,是想伪造证据混淆视听而已。”
“不急,这般抽丝剥茧,总会有线索的。”明长昱安抚道,“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君瑶点点头,定了定神,轻声问:“永宁公主是先皇的嫡女吗?”
明长昱蹙眉,“是,也是先皇唯一的嫡出女儿。”他冷声哂笑,“也是太后想要赐婚于我的对象。”
轻嘲的话音一落,君瑶不由看向明长昱,不知怎的,她顺口就问了句:“皇上和太后都同意为你和永宁公主赐婚吗?”
他眉眼一眯,微微倾身靠近她,沉声缓缓地问:“君瑶,你吃醋了吗?”
第46章 朝堂交锋
灯影交织,摇映一派瑰丽夜色。
君瑶呼吸间,尽是明长昱清淡如木的气息。她不禁后仰避开,移开眼看向别处,轻声道:“我只是随口一问。”
明长昱有些失落,轻声喟叹,“真可惜,”他轻轻抚了抚她的肩头,“待你真正吃醋之时,我会告诉你的。”
君瑶肩头轻轻一沉,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熨帖着,撞在她心尖上。
马车在刑部衙门街角拐了弯,车身微偏,君瑶自然而然与他拉开距离。车外有些喧闹,人群熙攘,车夫也放缓了车速。
才前进几步,车突然停下了,车夫技术老练,驾车缓缓而行。
车内的气氛,似有些不同,君瑶趁机掀开车帘,见不少人围着刑部衙门外的告示墙,一边看着告示,一边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嘈杂声里,传来交谈声,有人讨论着告示上的内容,君瑶听了三两句,得知告示墙上贴着刑部招揽胥吏的消息。
街边有家面馆,香味弥散着飘进来,君瑶看向明长昱,说道:“侯爷,不如吃碗面再回去吧。”
这辆马车是让门房特意准备的,并不起眼,人群虽然在避让,却有些散漫。若乘坐侯爷车架,只怕早已通行了。
来不及回应,君瑶已经下了车,径直在面馆的桌前坐下。面馆生意很好,片刻间几张小桌就坐满了。君瑶正想回头去看明长昱,几名书生模样的人走过来,与她同桌坐下了。
君瑶此时是男子打扮,几名书生自顾自谈天论地,让人准备吃食,也不理会她。
明长昱眉头紧锁,迅速下了车,走到君瑶身边,与她并肩坐下。
君瑶坐在长凳中央,未料到他会突然坐下来,位置便稍显拥挤,于是不动声色地往旁边挪了挪。
分座于桌三面的书生,不由得看过来,面上露出疑惑,似对身份有些悬殊的男人同席而坐的情况感到惊异。
这的确有些不合常理,君瑶犹豫着起身,却被明长昱轻轻按住腰,他低声笑道:“为我叫碗面。”
君瑶硬着头皮,叫了一碗素面,一碗银鱼鸡丝面。
享用美食,总少不了谈资,对面几名书生已聊了起来。
一名书生道:“刑部年年招揽胥吏,这一次好像最为苛刻。”
身旁年长的老者喝着汤,分神回应,往告示墙处看了看,“严苛是严苛了些,不过也是好事。毕竟这些年刑部办案无数,若随便招一个不懂事的胥吏,岂不白费银子?”
“那告示上写着,需得懂刑狱、会破案、且身手过得去的人才能入刑部。若真有这样的贤才,何不直接做刑官,做胥吏岂不委屈?”书生说道。
老者放下碗,捋了捋胡须,有些沉重的感叹:“你如何知晓,如今朝堂之上,权势滔天的都是豪门世族,寒门子弟想要入朝为官,就需经过科举。有人寒窗十余载,也不见得能高中,就算高中,若没有祖宗功勋庇荫,也只能做个芝麻官。如此一来,朝中真正有些贤才的能有几人?倒是仗着祖宗功勋身在高位的人比较多。胥吏虽没有官级,有时倒是比真正的官管用。只是俸禄少,身份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