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侯府当调解员,被全家宠了(141)
“陛下赐婚,自然是好。”谢知让回答得理直气壮,“女儿家爱俏,不知陛下能否答应微臣?”
“你眼光这般毒辣,贵妃又该念叨朕了。”皇帝摇摇头,抱怨了两句,却还是让冯吉去内务府给谢知让拿东西。
“微臣谢过陛下赏赐。”谢知让笑得欣喜。
他一路淡笑着出宫,等回到马车中才落下上扬的嘴角,手心之中满是冷汗。
但此刻还不能完全松懈。
他敲了敲车壁,沉声吩咐:“给我盯紧了。”
“是。”
次日,朝堂之上,群臣商议南边水患一事。
南方已进入梅雨之季,十数日连绵不绝的雨水令河道决堤。
幸而周边官府反应及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不大。皇帝下旨开仓放粮、收容难民,救治之事有条不紊地进行。
唯一让他头疼的,是河道决堤之后,漕运停滞。有不少官员借机提出关停漕运。
可这漕运,如何能关?
休说这一船船的官粮供奉了多少达官显贵,便是为着数万百姓的生计,这漕运也轻易停不得。
更何况数多官员从漕运之中获取利益极大,怎能允许漕运停摆?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但这种事,他们吵他们的,谢知让是不管的,手持笏板,老神在在地站在一边闭目养神。
皇帝被他们吵得心烦,一看谢知让在睡觉,更加生气,举起奏折就往他脚边砸。
刚才还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文官们纷纷闭了嘴。
谢知让睁眼,见皇帝瞪着自己,捡起奏折拿在手上,而后转身呵斥:“吵吵嚷嚷,跟泼妇骂街似的,像个什么样子?没见陛下被你们气得头疼吗?”
曾方海见他这无赖样子,心中来气。但他到底不敢在皇帝面前造次,只得移开视线,装作看不见。
“退朝!”
皇帝沉着脸扔下这一句,而后起身快速离去。临走前,他还让小太监去把谢知让叫到御书房臭骂了一通。
谢知让就安静听他骂人,完了无辜地来一句:“陛下,微臣昨夜睡得不太好,还请您恕罪。”
睡得不好?为何不好?
皇帝心知肚明。
到底是他理亏,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得摆摆手,一叠声道:“滚滚滚!朕看着你就来气!”
谢知让拱拱手,转身离开御书房。
等到走出宫门,却见卫明沉着脸,急匆匆上前,附在谢知让耳边悄声禀报:
“大人,太子殿下的人,找到禅息真人了。”
第135章 真假
谢知让方才将禅息真人送入宫中面见陛下,那太子找到的那位禅息真人又是谁呢?
谢知让不清楚那人的底细,但知道自己送进去的那个,就是个假货。
原来这是他演的一出指鹿为马。
不管东宫内部怎么争斗,谢文珠到底是怀上了太子的长子。而七皇子尚且稚嫩,这便让他生出了紧迫感。
可底下的人迟迟找不到禅息真人,他短时间内也寻不到合适的切入口,便只得兵行险招,想了这么一出指鹿为马。
左右皇帝是没有见过禅息真人的,还不是任由他说是或不是。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多年都找不到踪影的禅息真人,居然有朝一日会被太子找到。
不管太子找到的那个是真是假,都不能让他活着出现在皇帝面前。
谢知让沉吟片刻,低声吩咐:“找几个眼生的,把人杀了。”
“是。”卫明拱手领命。
此事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是砍头之罪。谢知让心绪难安,面上却是一片淡然。
他如往常那般陪姜蜜用过晚膳,而后上床歇息。待到月上中天,寝屋窗边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敲击声。
谢知让倏地睁眼。
他看了一眼姜蜜安稳沉睡的面容,拇指在她柔润红唇上轻轻抚摸,而后低头落下一吻。
随后他悄悄起身出门,没有惊动任何人。
卫明跟在谢知让身后,直到出了珺璟轩,才低声禀告:
“大人,我们的人去时,正好遇见那小老头出逃。那人油嘴滑舌,弟兄们心有犹豫,便将他带了回来。大人可要去看看?”
谢知让整理袖子的动作一顿,淡淡道:“那便去看看吧。”
地牢,森冷昏暗。阴风吹过,清冷的火光一阵摇曳,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在这片死寂之中,却有一白发飘飘的小老头在絮絮叨叨地说话。
这小老头身穿一件灰扑扑的褐色短打,其上是密密麻麻的补丁,补丁上还是补丁,显得极为磕碜。
“这位小兄弟,小老儿多日未曾喝水,可否赏一碗酒喝?”
无人回应。
小老头不甘心地又喊:“便是没有酒,有肉也好啊。”
还是没有人搭理他。
小老头撇撇嘴,小声嘟囔:“这一个两个的,都是聋子不成?”
更深露重,到底寒凉,加上他穿得单薄,一时冷得打了好几个哆嗦。
“你们深更半夜把我抓过来,能不能给件衣裳啊?真的很冷啊!万一我要是躺板板了,你们该怎么和主子交代啊?”
“死了便拖出去喂狗,有何可交代的?”
淡漠的声音在地牢中响起,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赫然是谢知让。
为了掩人耳目,他今日只穿一件玄色暗纹长袍,几乎要和黑夜融为一体。
小老头看见谢知让,顿了一下,语重心长道:
“年轻人,不要这么冲动。杀人是不好的,咱们和气一点可好?每天喊打喊杀的,多不好……哎哎哎!你这年轻人!怎么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