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良缘(144)+番外

姚航有三个儿子,姚伯清和姚季白韩牧都见过了,还有一个次子叫姚叔明,他常年在外经商,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的。

曾时从未发现过姚航有通敌的嫌疑,毕竟,陈坚是个游士,在书画上颇有造诣,县里的罗教谕、他,还有岳泰都和他来往密切,关系不错,相比之下,姚航和陈坚的关系反而很平淡。

姚航是个商人。

韩牧细细地问起他的人际关系,别说,曾时还真招了些有用的东西。

姚家通过曾家和沔州刺史许策搭上了关系,但曾时偶尔间发现,他和沔州司马来往更密切。

“我偶然间看到过他送往沔州司马的礼单,琳琅满目,贵重不已,比送往许刺史府上更多,更贵重。”

韩牧挑眉,让文书细细地记下来,除了刺史府的关系,还有沔州的好几个商号和大商人,

姚家都来往密切。

曾时挑自己知道的说。

义县水患之后,为什么一颗外来粮食都没有?

除了水路堵塞的原因外,就是姚家的动作了。

是姚家请托,不让沔州的粮商入县。

沔州那些粮商一是不想得罪沔州刺史和司马,二是不想冒险和本地粮商争斗。

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万一他们争不过姚家,费尽力气的把粮食运进来还亏了呢?

他们又不打算在义县做长久生意。

直到韩牧亲自出手,让众多粮商看到了义县的需求,确定把粮运进义县是有收益的;

加上许刺史也亲口勉励,让他们知道刺史府改了话锋,这才开始有粮商往义县运粮。

这是韩牧早知道的,也是他讨厌姚家和曾家的原因之一。

但这其中还有韩牧不知道的事。

“……他与我说,拒绝外面的粮商进入义县只是一时的,只为等县衙熬不住,愿意抵押官田为止。”

韩牧:“义县的官田不少,他想要哪一块,还是想全都要?”

曾时脸色微红,虽然不至于全都要,但也差不多了,因为他曾家也要分一部分。

但他会告诉韩牧吗?

曾时立即道:“我观他言行,他对东郊七里坪的官田最感兴趣,颇有种势在必得的架势。”

“七里坪?”韩牧问文书,“那里有什么?”

文书想了想道:“那里临近河道,水草丰美,倒是块肥地,但义县人口有限,招不到佃农和长工,所以那块官田隔三差五的丢荒,荒草漫漫,不过距离军营很近,沔州驻军几次想要借用官田屯兵,县里都没答应。”

韩牧一听,眼睛微眯,问道:“那里有遮挡之物,好隐藏人口吗?”

曾时听得心一颤一颤的。

文书立即道:“有两座低矮的山丘,但林中茂密,水草丰美,极易躲藏人口。”

韩牧就哼哼,他是不太懂县务,但他懂兵法!

姚家是细作之一,目的不就是为了攻打义县和沔州吗?

套用兵法就是,他要是能藏兵于县内,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别说,七里坪还真是一个好选择。

第一百二十八章 贿赂

韩牧让薛县尉带人去七里坪查一查。

交代完毕的曾时手软脚软的扶着曾和轩的手往外走,等走出县衙老远,他的力气才开始回笼。

曾和轩不动声色的放开他的手,皱眉走在一侧。

曾时没有发觉儿子暗暗的嫌弃,心神还在姚家通敌一案上,“此事不小,回去我们就紧闭门户,将曾家从姚家身上撕下来。”

两家是姻亲,私底下纠缠在一起的利益不少,不仅一起投资过商铺和商号,曾家现在好几个铺子的副管事都是借用姚家的人。

没办法,姚家手底下会做生意的管事很多,曾家为了多赚钱,没少从亲家那里聘人。

毕竟能干的人不好找啊。

曾家的大管家很快迎过来,扶住曾时,“老爷,刚才县衙的人上门问我们要姚家的管事,说他们涉通敌案,这……”

“给他们,”曾时连忙道:“把姚家留在我们家铺子里的那些人都赶出去。”

大管家:……人不都是您请来的吗?

大管家忍不住去看大公子。

曾和轩蹙眉道:“问清楚县衙要提审哪些人,将人给他们,其余的让他们暂且回家去,多给他们三个月的工钱,被提审的人,也多给两个月工钱与他们家人。”

曾时不愿,“将姚家的管事和伙计都打出去,韩牧本来就疑我们和姚家有勾结,这时候不撇清关系,你还多给他们发工钱,这不是招来嫌疑吗?”

“这……”大管家一脸为难的看向曾和轩。

曾和轩道:“只要我们两家是姻亲,这个嫌疑就洗刷不掉,好在韩县令正直,只要助他查清真相就不会妨碍到我们家。这些人虽是从姚家借来的,但为我曾家出力不少,只是多给几个月的工钱安顿罢了……”

曾和轩的重点是后半句,曾时却只听到前半句“姻亲”,他脸色变换不定,最后咬牙道:“你说的对,只要我们是姻亲,这个嫌疑就洗刷不掉,回去,我要和蕙娘断亲。”

大管家瞠目结舌。

曾和轩气了个倒仰,甩手就走,“我去接姐姐回家。”

曾时瞪眼,“逆子,你干什么?”

曾和轩气红了眼,回头怒视他,“姐姐现在无子,不趁此机会接她回家,与姚家和离,难道要把她丢在姚家,跟着姚家一起抄家灭族?”

曾时张了张嘴巴。

见他转身要走,连忙道:“你且等一等,你姐姐已是姚家人,你把她接回来,我们更说不清了。和离归宗,将来她还怎么出嫁?我们曾家还要不要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