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良缘(169)+番外

他现在不仅县

衙要修缮,大牢更要修。

尤其是大牢,被烧得可惨了,基本得重建。

就快要秋收了,韩牧不想抽丁服役,就瞄准了这些人。

等干够足够的工时才会被放走。

还有知情的,或杀过人的打手,也都拉去干活,等待朝廷命令。

是他自己在义县砍了立威呢,还是拉去京城复核后再砍呢?

反正不管哪一种吧,这一抄姚家,韩牧不仅有钱了,还不缺劳动力了。

当然,姚家的大头韩牧是不能动的,但他在顾君若的指点下析产,给义县留下了大笔有益资产,还有钱。

比如,一查账发现,哎呀,姚家往年偷税漏税很严重啊,补上,加上罚款,那可是不老少。

现在这些钱都被县衙查封了,顾君若查出账来,直接一划拉就行。

薛瑄看得连连皱眉,跟着来回查了两趟,发现顾君若查的就是真账,一文钱都没多拿。

而姚家被补缴的钱也都是进了县衙公账,韩牧一文钱都没拿公家的。

不过拿到钱后,他先是还了岳家的欠账,然后还了贺子幽的欠账,最后他拿出一个本本要和赵主簿对账,“这是县衙欠本县的账。”

赵主簿看着那些钱进账不到一天就花出去大半,一时心痛不已,“县令,您的欠账也要啊?”

“多新鲜啊,给你倒贴钱来县衙干活,你干不干?”韩牧道:“我是爱民,但我不是傻子,县衙没钱,我不好逼底下的百姓勒紧裤腰带还本县的钱,但现在县衙有钱了,不能其他人的欠款都还了,就不还我的吧?”

赵主簿只能心痛的掏出一本账,和他对账。

对出来好几笔不一样的,“县君啊,这一笔,当初您是明确说了要捐的,既是捐,那就不能算是欠账。”

赵主簿的公账记的可比韩牧的小账本详细多了。

韩牧素来大手大脚,想到自己只要收回一些也很有钱了,于是不甚在意的挥手道:“行,算捐的。”

“这一笔,当然也说是捐的……”

“行行行,照你的账本来。”

薛瑄站在一旁看,忍不住和顾君若道:“幸亏你在此,不然义县民生堪忧啊。”

一个好官,并不是爱民,公正就可以了,还要会经济才行啊。

但想到这几日顾君若利用各种条目让姚家析产,他又叹息,“也幸亏你人品好,不然你这样的能力,对于义县来说,怕还是韩牧更合适。”

顾君若要是爱好钱财,品行不端,怕是能把义县刮下三层皮,人家还得夸她。

顾君若对他笑笑,并不分辨。

第一百四十九章 圣旨

等他们把姚家资产处理完,朝廷的旨意终于到了。

皇帝先是着重夸了韩牧,能力突出,忠君爱国,然后夸顾君若,认为她教夫有成,贤良淑德,不愧是顾相的孙女,能把韩牧一个纨绔教成一个国之栋梁。

皇帝希望顾君若再接再厉,然后封她为三品淑人,哦,韩牧还是七品县令。

显然,皇帝是在用圣旨告诉他们,义县的事他全都知道,没人能骗得过他。

皇帝虽然没给韩牧升官,但免除了他的其他惩罚,比如,不许韩家给他送东西之类的。

从今以后,他不再是戴罪之身,可以和家里正常联系了。

皇帝也夸了江将军,说他顾全大局,忠君爱国,是当真无愧的国之栋梁啊。

反正就是各种夸,各种赏赐。

江信得到的比他们夫妻俩多多了。

顾君若悄悄地和韩牧道:“陛下可能要对陈国用兵了,所以要对江将军加恩。”

韩牧是武将出身,也感受到了,眼睛发光一般,“那就打,怕他们吗,到时候我请命去做先锋。”

顾君若:“从没听说过县令去做先锋的。”

“那就从我开始!”

宣旨的官员宣读完就和江怀道:“江公子,贵妃娘娘想您了,陛下让您快些回京呢。”

江怀一愣,目光扫过顾君若,想要再留一段时间,江信突然道:“陛下可有限期?”

官员笑道:“有,下官回京之日就是江公子回京之时。”

江信便知道皇帝是对江怀不满了,不过是看在贵妃的面子上不说而已。

他就扭头对江怀道:“你收拾收拾,与诸位大人一同入京吧。”

江怀的脸色很不好。

江信见了更不高兴,回营以后就忍不住和心腹抱怨,“不是说读书甚好吗?还中了进士,我怎么看着,他那脑子还比不上韩牧的脑子?韩牧还是纨绔呢。”

心腹们低头不语,秦校尉和韩牧熟一些,道:“韩县令虽然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心好,又听劝,身边又有顾娘子那等聪明人在,将来仕途成就不会差。”

“夫妻一体,现在韩牧是不仅有勇,还有智,”江信冷哼一声道:“陛下只免了韩牧罪罚,依旧让他做这个义县县令,却又特封顾君若为三品淑人,显然,他这是在暗中点拨韩牧。”

“眼看着要对陈国用兵,陛下厚赏我,就给义县留一个武功高强,也会用兵的韩牧

,永安侯府与永平侯府素来不和,陛下加封顾君若,这是用他们夫妻二人来防我呢。”

江信不悦道:“那顾君若圣旨还未听完就想通了其中关窍,江怀却还在婆婆妈妈,我真是担心永平侯府的未来。”

左右连忙安慰他,“好在我们家公子不喜读书,和将军一样,擅武艺。”

江信听着更生气了,“在京城那种地方擅武艺有什么用?武将要上战场!去,派个人跟二公子回去,让大哥上书,把我那逆子给我送来,正好和陈国要开打了,让他去战场上历练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