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上辈子,那出于对现代医学的信任,素娥或许有时还会尝尝鱼生,就当是走出舒适圈、尝个新鲜了。但现在生活在古代,对寄生虫其实办法不多的古代,最惜命的她自然是敬谢不敏了。
何小福说完话后还帮着内膳房的人做了点儿事才走,这也是她会做人的地方,虽则素娥每次点菜都很有分寸,但点菜的频率还是太高了。这不见得会让内膳房的人多做事,毕竟本来就是要做饭的,但终归是‘欠了人情’么。她帮着内膳房的人做点事,也是一种示好。
素娥显然也赞同她的做法,所以她每次去膳房都会多呆,素娥也从来不说什么。
等到何小福走了,内膳房的人才说道:“这宋国夫人倒是个会吃的,也在乎这吃,每次都派人来说...听说她也有一手好厨艺,当初在司珍司时,就差点儿被咱们尚食局要走呢!到底是司珍司的女官也倚重她,没能成。”
素娥不是第一次提点内膳房的人怎么给她做菜了,大家一开始有些怀疑,只是因为她是主子,而且眼下正得官家新鲜,所以不说什么,都照她说的做而已。但经历过最开始后,大家就知道了,她是真的懂啊!
她给出的菜谱虽然和时下流行的吃法都有不同,但做出来后往往是好看又好吃的(厨子多做点儿尝味道很正常)。如此一来,内膳房的人很快就从‘勉强配合’,变成了‘乐于配合’。
尚食局的宫女立身之本就是做菜的手艺,为了从姑姑那里学到更多的技巧和菜谱,她们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奉承姑姑、贿赂姑姑是非常常见的。眼下等于是什么都不做就能得一些好菜谱,她们当然乐得如此!
素娥也是因为大概知道这种情况(毕竟她之前和尚食局的宫女、女官打过交道),晓得内膳房的人不会因此觉得冒犯,这才会写菜谱对人家做菜‘指手画脚’的。
第51章 宫廷岁月051
皇宫之中有多处宫苑, 用于宴饮的地方就更多了。不过皇宫中用于正式宴饮的宫殿一般是集英殿、紫宸殿、垂拱殿——大宴在集英殿,次宴在紫宸殿,小宴在垂拱殿。而所谓的大宴, 如果没有特殊说法, 一年也就是三次, 即春秋两次大宴, 以及皇帝的千秋节一次。
这次中秋节宗室家宴便属于小宴了,所以宴会场所选在了垂拱殿。
中秋节在此时确实还不受官方重视,但到底是有‘人月两团圆’寓意的节日,借着这个由头宗室聚一聚, 做一个家宴也合情理。
当然, 家宴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参加的, 如宗室子弟及其家眷, 都是相对来说比较近的了(所以人也不多, 毕竟郭家当皇帝这一支实在是子息不盛。也是幸亏还有不少公主,此时公主也能参加宫宴, 这才不至于人气不足)。至于后宫,也得是有品级的妃嫔才有座位, 也就是说, 如素娥这种无品贵人是不能去了。
郭敞在中秋家宴上端坐, 两边下手的小案后分别坐皇后和太后。不过太后年纪大了, 熬不住,更听不得吵闹,所以只略坐了半个时辰,就找理由离开了, 因此太后的位置是空着的。
另一边的皇后张宝琴时时刻刻观察着郭敞的状态,觉得他的心情还不错, 就放下心来。而皇后能观察到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特别是离得近一些的高位嫔妃和近亲宗室,都想着要好好表现一番,趁着官家高兴,抢个头彩么。
这个时候仙韶院的女乐们也出场了,表演着端庄优雅的宫廷乐舞。
此时宫廷宴会是这样的,一个节目配一次祝酒,同时还有一行菜肴,这被称之为‘一盏’。一盏过后,之前的菜肴会被撤下去换新的,表演节目的人也会退下换新人。隆重的宫廷宴会会来九次,因此也被称为‘九盏制’。
仙韶院女乐的表演不能说不好,但确实有些无聊——华夏自古以来的乐舞似乎都是这样,一旦进入宫廷,成为礼乐的一部分,就会迅速僵化,只有民乐才会保持充足活力。
而往往就是一场改革,或者干脆改朝换代,民乐进入宫廷,礼乐吸纳了民乐有了活力,然后又重新僵化了。
周而复始。
大燕的女乐属于是僵化的特别快的那种,明明大燕建立还没有那么久......
这大概和大燕宫廷女乐一开始出现,就肩负着重建礼乐制度的使命有关吧——建立大燕后,大家就有感于晚唐、五代以来礼崩乐坏,其中宫廷用的乐人都和民间牵扯不清,很多本身出身就十分下流了。
‘和这样的宫廷乐人一起,怎么能搞好礼乐呢?’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大燕专门建立了宫廷女乐机构‘仙韶院’。仙韶院只用女乐,而这些女乐身份上都是宫人,本质上和其他宫女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都出身清白,是良家子来着。
而且她们为宫廷服务,很早就选进宫了,之后也绝不和民间交集...这样一想,仙韶院女乐是这样来的,僵化的很快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女乐表演看的没意tຊ思,大家也就分出了更多注意力用于和坐的近的人交际。
韩充容看了一眼表演的女乐,又看了看坐自己对面心不在焉的孙修容,就笑着道:“修容不看女乐表演么?不过这也不奇怪,若论才艺,修容不知道比她们强出多少去——听说修容的妹妹如今也在仙韶院?今日可有她的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