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系统成校花学霸(153)+番外
苏棪棪看的很是艰难。
最后得出结论,影响因素有:
家庭的经济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养育方式,以及留守儿童自己本身的心理素质等。
整篇论文主要采用了问卷法,通过几千名留守儿童的问卷数据,追踪了几年,来看哪些因素的影响更大。
苏棪棪一边看着,一边觉得,科研真是不容易。
就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提出所有可能的假设,再一一的进行验证。
她光是看有结果的研究文献都如此艰难,更不要说去做研究的这些人,是多么辛苦。
想到这里,苏棪棪考研成功的喜悦淡了几分。
取而代之的,是对于读研挑战的滔天战意。
越是困难,越是能激起人的韧性。
苏棪棪整理了第一篇论文,确认能够自己用自己的话,简短复述一遍文章的内容,达到能把写篇论文的结果给其他人讲解一遍的程度。
之后,她查看了脑海中的系统。
果然任务1的后面,变成了1/5.
看样子,系统也判定她掌握了。
苏棪棪如法炮制,开始阅读第二篇,第三篇,这两篇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和问卷为主。
有了第一篇的打底,苏棪棪看起来并不困难。
很快,就完成了这两篇论文的整理和吸收。
此时,苏棪棪感觉自己对于心理学的认知,更加有了实际操作的感觉。
毕竟论文研究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和光讲理论的教科书,完全不同。
12:00,时间到,苏棪棪撑了个懒腰,开始做午餐,吃午饭。
休息了一会儿。
13:00,苏棪棪打开了第四篇文献。
这篇文献和前面三篇都不一样。
它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对别人语言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和语句】的分析,来统计频次,分析人的心理行为。
苏棪棪看的这篇,写了关于【农民工找工作难】的问题。
作者和100多个农民工沟通,发现大家提到打工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词语上。
包括“缺少基础文化”、“不了解招聘软件”、“熟人介绍”、“不清楚五险一金”等。
这些词语或语句在调查中,出现的频次相当高。
说明,农民工找工作难的原因,的确和这些因素有关。
苏棪棪对这样的心理学研究方法,非常感兴趣。
她快速打开电脑,恶补了一下质性研究,学习了一下所谓的三级分类和扎根理论。
刚好看到有网站有免费的课程,苏棪棪存了个标签,计划把这个课程,纳入自己的日常学习中来。
第五篇论文是关于脑科学的。
苏棪棪发现,整篇论文用了脑科学的仪器,这种数据,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看懂。
她放下这篇论文,留待自己进了华清大学,实际操作脑科学的机器之后,再学习。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的17:00。
苏棪棪的脑海里,重新回忆起今天的5篇论文。
它们的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未来还可以继续研究的部分。
睁开眼,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再次看了一遍。
耳边果然又传来了系统的声音。
第2章
“滴,恭喜宿主,成功完成任务1,奖励5积分,该积分可以兑换商城相应的东西。”
苏棪棪打开商城,发现5积分,实在太少了。
只能买个【精力提升药水】。
她现在精力好得很,暂时留下了5积分,攒着先不用。
吃过晚饭,苏棪棪还是觉得看文献,是提升科研素养最快的方式。
在自己还没有正式读研之前,积累文献,是一个很明确的,努力的方向。
于是,苏棪棪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
早上5:00 起床。
5:30-7:30 练字,听语言播客。
早餐
8:00-12:00 阅读文献3-5篇,并做文献整理
午餐,午休
14:00-17:00 学习硕士研究生相关课程
晚餐
18:30-20:30 巩固所学知识
21:00-22:00 体育运动锻炼
苏棪棪在华清大学的官网上,找到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按照自己在大学的经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基本就是研究生的课程计划。
苏棪棪看着上面的要求,确定了研一、研二的学习科目,连夜下单了相关的书籍。
凡事先有个提前准备。
这也是苏棪棪一贯的习惯。
下单的书,很快到达。
苏棪棪的6月,就在一边看文献,一边看书中度过。
此时,她的科研素养也在不断地提升。
7月,苏棪棪收到了华清大学,2位导师的邮件。
一位导师35岁,姓程,已经是学校的副教授了,现在正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阶段。
苏棪棪在复试中的精彩表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短信里直言不讳的说,自己就是需要她这样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干活,可以做科研。
可以的话,他希望苏棪棪,8月就正式进入科研组,开始做论文,干活。
苏棪棪在华清大学的官网上,查阅了这位程老师的信息。
果然是个卷王,可能正是因为年轻,想出成果的心比较强烈。
他的科研组,几乎每个月都会诞生新的科研论文。
看来,如果选他做硕导,读研的过程会很有压力,但出成果的速度应该会很快。
第二位姓闵,是一个50岁的女导师,她的邮件相对来说,温和客气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