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天后演唱会开始出道(114)

作者: 魔人派大星 阅读记录

华夏历史悠久,也丰富的文化底蕴。

比方说把华夏古史,拍成权游风格,来个专业的导演,犀利的编剧,再找专业的演员和特效团队……

顾城觉得,拍出的东西一定觉得不比权游差!

“国际上排华,加上我们自己不争气!”赵艺德叹气。

他对华夏的电影市场,其实是有些失望的。

流量换钱,水军洗白,影帝世袭……

甚至沦为了资本洗钱的工具!

挥霍投资方的钱,翻着女演员的牌子,蹭着流量明星的人气……

周而複始的割韭菜。

喂观衆吃多了屎,观衆自然变成了狗!

如今的观衆只认流量明星,所以电影要用流量明星。

再加上国外佳片进不来,国内烂片市场就越发庞大。

“华语电影跟华语乐坛在某些方面很像,可以说华夏电影业正在複制唱片业走过的老路!”

《赤壁之战》虽然是迎合好莱坞市场拍摄的,但是三国的精粹赵艺德并没有忽略。

第九十四章:华语电影迟早并肩好莱坞

虽然顾城目前并没有踏足影视,但不代表他对影视没有兴趣。

别的不说。

以诛仙目前的热度,版权很快就要影视化。

再说顾城的脑海裏,拥有海量的影视资源。

《我不是药神》、《无间道》、《流浪地球》、《长津湖》、《大话西游》、《霸王别姬》、……

无论是贩俗还是贩雅。

只要给顾城时间,他都可以完美複刻。

主要是这些优质的影视资源放在脑海,顾城担心自己说不定就给忘了。

要是把他们拍出来,不仅能重现经典还能造福大衆。

所以难得有机会跟国际名导面对面交流,顾城自然要把握机会。

他正了正脸色,开始虚心求教。

“赵导,我对影视这方面不是很懂,您能不能跟我讲讲,华夏目前的电影和好莱坞差距在哪裏?”

“好莱坞电影已经市场化,比我们更容易抓住观衆的聚焦点。”

见顾城确实感兴趣。

赵导挺直背,开始给他细细分析。

“好莱坞其实是个象征性的词语,在我们业内人的眼裏,这是个有着丰富电影制作经验的人才聚集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莱坞这个平台经过这麽多年的摸索,已经拥有一套完备的电影産业链。”

“程序、镜头、故事、人物,包括商业推广行业运作等等,好莱坞几乎把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这个效率目前华夏还做不到!”

说到这,赵艺德不得不感慨。

“拍摄赤壁之时,为了更好的呈现战争效果,特效方面我都是找的好莱坞团队,每分钟经费都在燃烧。”

既然《赤壁之战》是为了迎合好莱坞市场拍摄的,特效这方面就不能太粗糙。

所以这部电影除了演员外,最烧钱的就是特效。

不过为了还原三国的精粹,这些经费都是必不可少的。

顾城这下有点理解了。

假如你要拍一部商业片,想要拍出高水準,不仅需要导演的执导实力过硬,还需要一个好平台。

就像一台跑车,当它所有配件都采用业界最好的,性能无可挑剔,外观符合大衆审美,那麽自然会成为一台畅销的跑车。

当好莱坞制造的影片足够优秀,就可以在全球收割票房。

赚到的钱再用来完善自身体系,不断循环,就能保持高水準的影片,源源不断的输出。

但顾城对于国内电影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华夏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比方说把华夏古史,拍成权游那种大气的风格,来个专业的导演,犀利的编剧,再找专业的演员和特效团队……

顾城觉得,拍出的东西一定觉得不比权游差。

再说除了商业片。

不是还有文艺片吗?

“赵导,商业片我们现在比不上,那文艺片呢?”

“文艺片很少涉及特效,更看重导演和剧本,这个华夏总可以拿得出手吧?”

赵导笑了,“文艺片怎麽说呢,国産文艺片早些年拍的,确实是有那麽点水準,还有不少走出了国门。”

“只不过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职业黄金期,很少有人能避免在巅峰期后还能不走下坡路的。”

以前电影讲究三要素剧情、人文和情怀。

现在的电影有什麽?

有流量小鲜肉、有陈芝麻烂谷子的老梗、有狗屁不通的剧情。

就连赵艺德自己,同样无法保证自己下一部影片能拍得足够走心。

听起来残酷,却是不争的现实。

赵导长叹一口气。

“随着老一辈的退休,新锐导演又不够服衆,影坛也进入了青黄不接、无以为继的状态。”

“加上现在市场变化太快,我们跟不上脚步,而国外的电影却在不断的进步,所以我们的文艺片也逐渐走向没落。”

刘宏光深深的皱眉。

“赵导,难道偌大的华夏,就没有能够接棒的电影人才了吗?”

赵导还未说话。

顾城却突然笑了。

“我们泱泱华夏,人杰地灵!刘纪,我们缺的是电影人才吗?”

衆人面面相觑。

“我们华语影坛实际上并不缺人才,缺的……是其他的东西。”

顾城斩钉截铁道。

赵导笑着眯起眼,“小顾,这话怎麽说?”

顾城笑了,“诚然如赵导所说,华夏电影行业的发展,确实离不开平台和环境。”

“但是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我们华夏不可能一直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