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后演唱会开始出道(412)
罗婷想了想:“吴先生,我们直接取消那个不到场不给奖的制度,能不能平息观衆的怨气?”
“取消是肯定的,但是光这样怕是不够。”
吴晋东叹了口气。
“顾城那边目前也不知道怎麽想的。”
“颁奖礼结束到现在,也没见华娱那边有任何回应。”
也就是在这时,吴晋东的手机突然响起。
“喂……什麽?!”
衆人面面相觑,还没等开口询问。
吴晋东便脸色大变道:“出事了!你们快上微博!”
“顾城发微博炮轰陈山了!”
衆人一震,赶紧登录微博!
这才发现顾城刚刚在十点发布了长微博。
他不惜得罪各大公司和业界,抨击买榜、数据造假的行业乱象,并实名炮轰陈山买榜。
“从昨晚开始,就有非常多的家人粉丝给我留言,我现在很好,谢谢你们的支持与关心!”
“没有得到金曲奖的认可,我本人其实无所谓,毕竟我做音乐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拿奖,而是想把好的音乐分享给大家。”
“不过因为你们都很在乎金曲奖,所以我决定把这场游戏背后的行业乱象揭露给你们看!”
“现在是数据经济,数字经济的关键点是数据,数据决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决定利润。”
“而专辑销量以及奖项的多少,就是衡量歌手人气以及实力的风向标,唱片公司便会想方设法让这个数据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更有效率地获取流量,部分唱片公司会放弃行业内真正专业的东西,转而用最简单、直接、省力的方式赚取流量。”
“很多歌手根本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通过巨额宣传以及买榜,以及引导利用粉丝打榜刷数据,将假的数据传导到末端来欺骗商家和消费者。”
“这裏实名点名陈山,他从业以来多次为旗下的艺人买榜、数据造假,如以虚构歌迷会的名义购买唱片,再将这些‘库存’重新批发销售,制造翻倍虚假的销量。”
“如果听衆的享受,变成某些唱片公司、数字音乐企业用于牟利的工具,成为他们暗箱操作的産物时,纯洁的音乐也在金钱的铜臭下黯然失色。”
“我们不能一面高喊公平竞争、保护版权,一面又自己去违反规则、暗箱操作,让潜规则成为理所应当。”
“买榜卖榜犹如蚁穴,间接加剧了版权环境恶化,天长日久也能让华语乐坛的大堤毁于一旦。”
“华语乐坛还有很多勤恳做音乐的歌手,还有很多新人等着起来,不能因为这样不公的游戏,来阻碍他们的发展!”
“希望大家让音乐行业更纯粹一些,能让用心做音乐的人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第三百一十三章: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沉默两天后,顾城放的这一记重弹,炸翻了整个娱乐圈。
艺人借助榜单进行商业价值营销,早已成行业潜规则。
网友早已见怪不怪。
早期评价一位歌手红不红、受不受欢迎,最具说服力的标準便是专辑销量以及奖项。
品牌资方对明星的知名度、热度,是通过他的作品热度口碑、媒体的报道关注度来判断。
而现在互联网时代,品牌以及资方更喜欢数据化量化。
当流量意味着金钱时,一条依附在流量数据上的文娱産业造假链条暗流涌动。
据知情人数透露,各大音乐平台‘卖榜’,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甚至实现流程化和规模化,直接由高层专门负责。
现在唱片市场竞争激烈,新歌手、新歌曲和唱片公司层出不穷,然而真正能够走红并赚钱的屈指可数。
通过买榜让某首歌、某位新歌手快速出现在听衆面前,让更多人熟悉和认识,以求艺人混个脸熟,已然成为新人最快的走红模式。
或者唱片公司借助排行榜,给歌手或者歌曲镀层金,以此来维持或拉高歌手商业价值。
数据流量造假问题发展到现在。
已经成为困扰影视文娱行业发展的痼疾。
顾城并不是第一个公开抨击的。
不过这些话从他嘴裏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顾城的微博刚发布不到五分钟,相关话题就就沖上了热搜头条。
全网热议!
“这个陈山是谁?怎麽从来没有听过?”
“陈山是宝岛天喜唱片公司的,背后就是索尼音乐!”
“陈山宝岛的?这厮跟顾城有什麽过节?”
……
陈山反应迅速。
在“买榜”事件上了热搜之后,第一时间发声明否认了顾城的指控。
“这麽多年来,我一直勤恳的做自己的工作。”
“我不知道顾城是听信了谁的谗言,才会这样在微博发表这样的言论。”
“我在这裏只想说旗下的艺人,专辑销量以及所有数据都是清白的,没有进行任何的造假!”
“今后我会努力制作、宣传好的唱片,让大家了解艺人的专辑,与工作无关的事件我以后不会再回应,感谢大家关注。”
陈山的回应并没有平息事件。
神通广大的网友,很快就扒出陈山的背景底细。
这一查网友还顺藤摸瓜的发现,陈山旗下公司刚好有两位艺人,在今年的金曲奖击败顾城取得了大奖。
“卧槽!段文卫居然也是天喜的?”
“还有那个在金曲奖拿下最佳单曲的蔡玲,也是天喜的!”
“等等!这两个是不是跟城哥都共同提名金曲奖,还打败城哥获奖了?”
“虽然这两个人实力不错,但是跟顾城完全没有可比性!他们是靠什麽,打败顾城拿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