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人)女配爱平淡(973)
宝玉吐了吐舌头,问道:“老爷呢?”
清客这才明白了,也跟着哈哈笑,连忙说道:“老爷在梦坡斋歇中觉呢,不妨事儿的。”
两个人难得见到贾宝玉,唠叨个不住,贾宝玉好容易才脱身。
走了两步又碰见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和仓上的头目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账房里出来,他们见了宝玉,一起垂手站住。
这些总领和管事儿的,虽已经是在外面办大事的中年人了,可是贾府的规矩,奴才们见了主子便是要垂手静立一旁的,即便只是个小主子。
有一个买办名叫钱华的,因为他多日未见到宝玉,连忙上来打千儿请安。
贾宝玉亲自把他扶起来。
众人这才活络开了,又有人说之前在外面见过哥儿的一个斗方,说那字写得也太好了,不少人都在夸呢,于是就多了好几个要向宝玉求字的。
贾宝玉被哄的心花怒放,真以为自己的字好到外面的人都知道了,可以堪比书法大家了。
他意气风发却要还端着,说:“不值什么,稍后跟我的小子他们要去。”
梨香院这边,见贾宝玉来了,薛姨妈高兴的什么似儿的,连忙搂住他:“我的儿,这么冷的天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坐。”
宝玉见过了母亲,仍然被姨妈搂着暖手。
林黛玉说:“你怎么才来?我到这儿都好一会儿了,都已经看过宝姐姐,还以为你转头回去了。你再不来,我和舅母可不等你了。”
贾宝玉说:“我的路远,又遇到了两拨人,好容易才脱身,这才耽误了时间。”
王夫人问:“遇见了谁?”
宝玉于是将遇到的两伙人说了。
王夫人听了是那些人,有些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
宝玉问薛姨妈:“哥哥不在家?”
薛姨妈说:“他是个没笼头的马,在家才是稀奇。”
宝玉又问:“宝姐姐可大安了?”
薛姨妈笑着说:“她在里间呢,你进去跟她说话吧。”
贾宝玉看王夫人,王夫人说:“去看看你姐姐。”
宝玉应声去了,又对黛玉说:“你们也一块儿去玩笑吧,不必在我们跟前拘束着。”
黛玉已经知道王夫人和薛姨妈没在谈什么重要的事儿,只是闲话家常而已,干脆赖在她身边:“我陪着舅母和姨妈说话,舅母可别嫌我。”
薛姨妈笑着说:“这孩子简直比宝玉还黏你呢。”
王夫人说:“她自小就到了我跟前,最是个爱黏人的,也最懂事贴心,宝玉和林丫头没法比。”
薛姨妈笑道:“做舅母的偏疼外甥女儿,也是有的。”
宝玉进了里间,见宝钗一身家常的打扮,不施脂粉,别有一番风韵,就问:“姐姐可大安了?”
宝钗起身,微笑说:“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多些记挂着。”
宝钗让他在炕沿儿上坐了,命莺儿去倒茶来,接着问老太太的安。
宝钗看到宝玉的项上挂的那块玉,说:“成天听说你这块玉,今天让我细细的鉴赏一下。”
二人凑近了,宝玉摘下玉递过来。
宝钗将玉托在掌心,仔细的打量。
莺儿也忘了主子的吩咐去倒茶,跟着看那玉。
只见那玉如麻雀蛋一般大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天生成五色花纹。
上面有小如蝇头的篆字,宝钗定眼细看,上面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还有两行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刻着三行字,一出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钗看着,念出声来。
莺儿嘻嘻笑着说:“我听这两句话,到像和姑娘金锁上的两句是一对儿。”
宝玉笑着说:“姐姐的金锁也让我鉴赏鉴赏。”
宝钗脸色有些微红,又有些嗔怪,垂眸说:“别听她的,没什么字儿。”
宝玉央求:“好姐姐,你怎么看了我的。”
宝钗被他纠缠不过,说:“不过是别人说了句吉利话,錾上了,所以才天天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说着她解开外罩的衣扣,从里面的大红袄那层把那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金璎珞摘下来。
宝玉托着那锁看,这金锁每面有四个字,成了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玉念了两遍,又把玉上的字念了两遍,笑着说:“姐姐这八个字,与我的倒是一对儿。”
莺儿笑着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斥责她还不去倒茶,又问宝玉从哪里来。
正说着,就听门口传来娇笑,是林黛玉在门口说,“我刚来就听你两个讨论什么一对儿。什么一对儿?也不嫌害臊。”
宝玉刚要张口解释,薛宝钗连忙说:“没什么,是我画的这个花样子是一对儿牡丹花。”
宝钗对莺儿说:“给宝兄弟和林姑娘上茶。”
黛玉眨了眨眼睛,开玩笑地对宝玉说:“过来半晌了,还没喝上一口茶呢,见到宝姐姐只顾着说话了,说得口都干了吧。”
黛玉异常聪慧,看一眼宝玉就知道不是这话,不过她也不去揭穿。
薛宝钗正是知道林黛玉比较促狭,所以才不想让宝玉在她面前说玉和金锁的事,不然不知道要被怎样调侃呢。
宝玉也有点察觉到如果和宝姐姐一起玩的话,林妹妹就会有些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