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宫后发现贴身太监权倾朝野(83)

作者: 燃婉121 阅读记录

而冯纶书则是翻着白眼,这俩人真的不在乎一下别人的感受吗?

“王爷,二公子他们还看着呢。”蒋曾拽了拽他示意自家王爷稍微收敛一点而后看着冯纶旗“大公子肯帮忙当然是最好的,对了大公子有没有兴趣再进一步?”

以冯纶旗的能力就算成为吏部尚书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当皇帝运用一个人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比如家世背景。

冯纶旗的父亲已经是礼部尚书,他外祖家又是沈国公府,如果在提拔冯纶旗做吏部的尚书那么冯家马上就会成为整个京都的第三大豪门。

所以即使冯纶旗有一身本事和报国的拳拳之心但他这辈子很难做到上尚书之职,就连左右侍郎都不会优先考虑他。

“更近一步就算了,我不是那块料。”

冯纶旗苦笑着。在北疆的三年让他知道了些人情世故和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他若真的再继续晋升还是借着蒋曾的势力晋升冯家马上就会处在风口浪尖上。

“怎么会,哥是我们当中最有抱负有能力的,现在你那个顶头上司当年在学堂时便是你的手下败将。”

冯纶书听见这句话直接反驳到,只不过是他现在的哪个顶头上司是先帝幼时伴读的儿子,从学堂修成就被直接安排在了这个位置。

吕元青和蒋曾也点点头,或许是他们的学识大多是冯纶旗教的在他们心里冯纶旗可谓是真正才华横溢的人。

“纶书,我这吏部郎中当的也挺舒服有的,这不得闲了还能找你们聊会天。”

他这样说着,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他的心里话。

“纶旗哥,你之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不会考虑别人的看法。”吕元青看着他眼里闪过些许愧疚,是因为自己吗?

之前的冯纶旗眼里满是干劲,明明作为沈国公的外孙他应该听从家里的安排从事一个更轻松的官职让皇帝没有戒心。

但他偏偏瞒着所有人去参加科举,最后进了六部任职,作为那一年的状元郎给他的职位只是个员外郎,比探花还要低上两个官职。

皇帝美其名曰富家子弟要多加历练,以后才能担起重任。

即便如此他还是想着只要自己好好做事皇帝早晚有一天能够看见他。

“元青,现在新帝刚刚登基我不适合在这时候露头。”

冯纶旗说着看向蒋曾:“小曾你就说让哥怎么做,我指哪打哪。”

他又调笑说着转移话题,但这次蒋曾出来其的强硬。

“纶旗哥,其实我想让你再升一步是有目地的,我想让吏部真的能检查百官。”

蒋曾看着他,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拉李家下马给王爷报仇的同时给冯纶旗一份功绩让他升任吏部尚书。

先帝在位时官官相护,吏部几乎成了摆设对于百官的任免已经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多数时候替那些大人做些面子工作。

冯纶旗听到这眼里突然亮了亮,如果真的可以对百官的考核,政绩一视同仁那朝政将再无贪腐,德不配位之事。

“现在的朝廷实在是太乱了,虽然他们足够听我的话,但是有些人毫无真才实学即便听话但真正用处并不大,留着只会成为朝廷的寄生虫。”

这样的寄生虫不管是他还是新帝都是抓不过来的,只能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此事。

至于冯纶旗这个人选还真不是他主动提的而是新帝先说的。

“那我试试。”冯纶旗心里又多了股子冲动,实现年少梦想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想赌一次,就赌最后一次。

“哥,我相信你可以的。”冯纶书笑着,他的哥哥在他心里永远是最优秀的。

四人相视而笑,冯纶旗在六年前埋下的种子如今发了芽,正是他六年前把政治清明的理念灌输给他的三个弟弟,六年后蒋曾才会想到查蛀虫。

几个人谈天说地到下午,今日的冯纶旗真的很开心拉着蒋曾说他的计划,可蒋曾对他细致的计划真的不感兴趣活活像一个被老师抓住的学生时不时的对吕元青投去求助的眼光。

吕元青和蒋曾两个人没有留在冯尚书府里吃晚饭而是在回了王府,回到王府一位他们想不到的人正在等着他们。

第73章 碎骨

安宸王府正厅

“大皇兄,你怎么来了?”

吕元青有些惊讶,这位一向深居简出连先皇驾崩都不曾出面,怎么又跑到自己府上了?

他不是一直与世无争的吗自己也没为难过他,按照他的性格就算知道蒋曾身份也不会来讨好才是。

“三弟,为兄只是许久未见有些想你,你别介意如果不喜欢以后哥哥便不来了。”

这话说的好像吕元青有多不近人情一样,而他自己则是那个无限包容弟弟的小可怜。

“大皇兄说的那的话,大皇兄来看我我当然是高兴的,只是大皇兄向来不愿与我亲近我还以为...”

吕元青也听出了他这话里的不对劲,然后也学着他的方式说话,同时也点出他们并不亲近别套近乎。

但这话一说出口蒋曾就在后面抖了抖,王爷的语气听的他满身鸡皮疙瘩。

“三弟是怪我?你知道的我在这偌大京城里人微言轻只敢在自己的王府里求一丝安稳。”

大皇子说着还叹了口气。

吕元青和蒋曾对视一眼这人今天来是唱着那出,这对吕元青说话的方式也不像是来投靠更像是来找茬的。

“我比不得三弟命好有蒋公公护着....”

吕元青一下子愣住,他一直听着大皇子说话有些怪怪的,但是你要问他哪里怪他又有些说不上来,但他这话一出口他马上就知道了。